3.讨论式,也称“法理学的探究”。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资料和事实。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资料和事实中涉及的观点、价值取向、政策等。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就资料和事实表明看法,阐述立场及理由。
第四阶段,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彼此质疑。
第五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
第六阶段,引导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与假设是否正确,以及保持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
真正的讨论式并非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前后左右几个学生一起考虑并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真正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有真正的观点的交锋和活跃的思考。这一方式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所用时间较多,学习知识的效率也不如讲授式和探究式。
4.体验式,也称“角色扮演”。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明确问题,确定角色扮演者,进入情境。
第二阶段,分析角色,确定表演程序,布置场景。
第三阶段,组织观众,明确观众的观察内容。
第四阶段,表演,并对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五阶段,调换表演者,根据新的理解重新表演,并对新的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六阶段,总结。
这一方式不是让学生随意表达观点,而是以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很有效果。由于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体验程度较深,适于围绕一些综合性、观点鲜明的主题展开,但所用时间较多,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不易大量运用。
5.研究性学习,结合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在新课程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按照教育部《研究性学习指南》的精神,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确定研究方案和进行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开展研究。
第四阶段,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解疑。
第五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交流研究方法和体会。
这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之外,围绕一个课题作较长时间的学习,适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不看重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不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而看重学生的体验和创新,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因此,这种方式利于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已有规定的课时和要求,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可能在课堂内用大量时间进行。
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又都是与上述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一种单独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各组学习任务相同,最后将各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合作学习则是各组的学习任务不同,最后将不同的学习结果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工,不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以致出现“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甚至弱势学生无人组合的情况。
从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必须根据其适应性,结合学科特点加以选择。不加选择的盲目使用,或者简单地只运用某一种方式,都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还应当指出,启发式是中小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把启发式原则与讲授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并谈。
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都不是要以某种新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各种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形式化,重现象不重本质,有形式而无实质,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二是绝对化,以为新课程的实施只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方式,不分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要合作、探究,完全自主。⑽再有就是有些人鼓吹探究式教学方式就是比讲授式教学方式好,不顾实际地一味强调探究和研究。因此广大教师十分关注接受性学习应当被批判还是依然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方式之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