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上不足,目前最有效的弥补办法只能是加强常态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将课程标准作一定的细化,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每一部分内容和要求的真正内涵,而不要随意曲解。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工作,而不要再以所谓的“教育科研”冲击教学研究工作了。
三、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分依赖“师讲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简单地依赖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全面达成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课程目标的。学生要掌握较难理解的基础知识和较难掌握的基本技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体验和领悟。学生要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更为有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着适应性和局限性,即适于达成某些教学目标,而不适于达成另一些教学目标,即使是讲授式教学方式,也有为什么讲授、讲授什么、用什么方法讲授等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着启发式和“灌输式”之分。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那种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能否接受,有无兴趣的生硬灌输,简单告诉结论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简单重复课本内容,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大力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学地理有多种教学方式,诸如启发式的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式的又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⑼
1.讲授式,也称讲解---接受式、“先行组织者”。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讲解现行组织者,即阐明教学目标。使用学生已知的概念、术语、原理,以恰当的阐述和类比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高学生的记忆新信息的能力,给出实例,给出背景,促进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
第二阶段,给出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即教师提出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明确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把学习内容和“先行组织者”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系统,即运用整体综合的原则,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扩大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确立学习新内容的批判态度,澄清疑问。
科学的讲授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先行组织者”,也就是概念、术语、原理,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方面,而不是简单重复教材内容。为着理解概念、术语、原理,为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必须补充讲授那些在教材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必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必须时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动学生的思维。因此,科学的讲授是与“满堂灌”、“照本宣科”完全不同的。讲授式适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学效率较高。
2.探究式,也称“引导发现”、“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使学生明确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以及所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找出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第四阶段,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一致的结论,还要加以验证。
探究式教学方式仍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来使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的情境中,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疑问和见解,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由于这一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所以应当比以往更多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探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和较难掌握的技能,其教学效率不如讲授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