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目前正在经历的不过是经济周期性变化,但此次周期变化与任何一次周期的变化不同,因其背后是经济运行模式和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全球金融震荡,标志着国际经济金融化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已使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的金融化现象,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向金融自由化深化的结果。
所谓的金融化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狭义金融化是特指通过金融技术,将实体资产置换为金融资产的过程,次贷的证券化,就是地产金融化的一种形式。在金融技术不断创新的环境下,资产证券化并非只涉及针对资产本身的设计和市场运做,而是不断对其进行二次方、三次方设计。据有关统计,美国抵押债务与其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的比例高达1:19。
从全球来看,金融衍生交易合约从2002年的1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世界所有国家的GDP加在一起,不过5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交易额竟达GDP总规模的10倍。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过程,就是信用和货币创造过程,它的诞生和发展,不但意味着由各国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局面已成为过去,而且意味着金融资本将以过去从来不能想象的速度膨胀起来,从而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运行模式和格局。
广义的金融化则指世界主要经济体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过渡的进程,最典型特征就是近年美国经济增长几乎是建立在资产价格不断膨胀基础上的。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过度,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早在20世纪初,列宁就揭示了资本主义这一发展规律,但直到1980年代,这一过程都相当缓慢,1990年代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金融创新,加快了这一进程的步伐。1990年代以来,有着巨大低成本劳动要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使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加速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并抑制了那些尚未转移的国内工业的工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廉价消费品,也抑制了发达国家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在毫无通胀压力、相反却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发达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趋于朝着宽松的方向发展。较低的借贷成本激发了人们投资资产、尤是房地产的热情,导致资产以比实体经济快得多的速度膨胀起来,并很快形成价格攀升局面。同时,金融创新技术又有效地放大了这种虚假繁荣。这些年来,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高消费。正是建立在将不断升值的房产抵押基础上的。到2007年末,美国房地产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72%,而此时美国人均债务已是人均收入的4.6倍。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1970年代,制造业在美国GDP中占1/4,金融业只占12%,到2003~2006年,制造业只占12%,金融业占20~21%。
在发达国家向资产价格依赖型社会转型过程中,金融自由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自由化是继贸易、投资自由化后,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自19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就开始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在金融自由化氛围中,金融创新和勇于冒险的精神使信贷快速增加。行业数据显示,2000~2004年,全球发行的信用工具的名义价值增长了11倍,从每年2500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信贷膨胀推高了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上涨使信贷增加更有理由,结果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
此外,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相继参与到全球金融自由化大潮中,扩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规模,提高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极大地促进和方便了各国间资本的转移,成为推动发达国家向资产依赖型社会转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数据显示,仅中国就持有2000多亿美国次级债,3700多亿美国企业债即“两房”债,两者占中国现今18000亿外汇储备的1/3左右。世界经济金融化趋势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第一,左右制造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关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与出路(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