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中级阶段,学习者发音最好的是/a/元音;和汉语母语者完全一致,学习者的/y/元音发展非常快,也与母语者完全一致,在格局的相对位置也相对稳定。而其他的五个元音中,综合统计分析和格局分析,/u/元音和/(/元音发音有所改善,而/i/元音、/(/元音和/(/元音则没有改善。
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的/a/元音和/y/元音发音仍然很好,和汉语母语者完全一致,学习者的/(/元音和/(/元音发展非常快,也达到和母语者完全一致,在格局的相对位置也相对稳定。而其他的三个元音/u/、/i/、/(/发展较慢。
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对非常相似的元音发音最好,其次是相似元音,发音最差的是新元音。这是因为,初级学习者由于缺乏第二语言的输入,几乎所有的发音都是从母语迁移过来的,对于相似的元音,学习者的母语中存在一个音值相似的对应物,而新元音则不存在这样的对应物,这样,语音的部分正迁移会作用于相似的元音,因此学习者对于相似元音的发音水平也就高于新元音(虽然达不到汉语母语者水平)。而非常相似的元音,由于母语中的对应物的相似度最大,因此,学习者的发音水平也就最好。
在学习的中级阶段,由于受到母语语音范畴的影响,相似元音发展缓慢;而新元音由于不存在母语语音范畴的束缚,发展比较快,这时新元音和相似元音的发音水平相当。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新元音的语音范畴完全建立起来,而相似元音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仍然停滞不前。因此,在这个阶段,学习者新元音的发音水平要高于相似元音。
这一结果基本验证了Flege的新迁移理论。也就是说,在通常的情况下,决定元音习得的首要因素是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元音间的相似性。那么,元音本身的标记性在在习得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呢?
我们发现,同是新元音,习得的速度却是不一样的,学习者对元音/y/的习得速度比元音/(/和/(/更快一些。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和/(、(/相比较,元音/y/标记性要弱,舌尖元音在世界其他语言中极少出现,属于标记性很强的元音。所以,元音内在的标记性在元音整体的习得过程中虽然不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新元音的习得情况受到标记性强弱程度的制约,标记性弱的新元音比标记性强的新元音习得的速度快,这和儿童习得母语元音的过程也是一致的(温宝莹,2005)。
当然,这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有些新元音,由于内在的标记性很强,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很难习得,比如汉语中的/(/元音具有游移的性质,在元音图上表现为具有动程,这种独特的性质增加了这个元音发音的难度,增强了它的标记性,学习者学习起来会更加困难,习得这个元音的速度会更慢一些,甚至会比某些相似元音习得的还要晚一些。这一结论进一步发展了Eckman的标记性区分假说。
(二)第二语言元音发展的非系统性
通过学习者的汉语元音格局和汉语母语者的元音格局的比较,我们发现,第二语言语音的习得和第一语言语音的习得是有差异的,第一语言的语音习得是系统进行的,因此语音格局是成体系的,稳定的,不同元音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总体上是一种有序的平衡分布,而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常常缺乏系统性,这是因为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是逐一进行的,作为发音人第二语言的元音发音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其作为母语的元音格局的系统性。学习者的格局是和其母语密切相关的。对于学习者母语中不存在音值相似的对应物的汉语元音,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建立起汉语的元音范畴,和儿童习得的进程基本相似;但是对于学习者母语中存在音值相似的对应物的元音,学习者则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很难建立起汉语的元音范畴,因此学习者最后的元音格局仍然不能达到完全的平衡分布。
参考文献:
[1]邓丹.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舌面单元音的习得[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日本学习者汉语元音习得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