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本质差别在于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这种差异根源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即东方综合,西方分析。对比两种语言各自的形合手段与意合特征可以发现:英汉语中形合与意合的使用是量的、而非质的差别。
关键词:形合;意合;思维方式;形合手段;意合特征。
0、导言:
全世界共有几千种语言,它们都是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点是共同的;至于这两方面如何结合,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发音特点、语法结构等特征,可以归并成类,称为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在词汇上具有
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具有用声调来区别意义的特点。(陈炎,2007)把一些相关连的语意表达片断粘合在一起而很少用关联词,就构成了句子,因此汉语的句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句型。相比较而言,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则是一种拼写文字,靠词尾,前后缀(用一定的字母组合)、连接词等来产生语法形式,表示各种语言关系,非常重视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性、逻辑性。英语的最基本表达结构是句子,并遵循严格的结构模式--句型。简而言之,英语强调的是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强调的则是意义上紧密结合。通过以下举例对比,汉英表达上的这种差异可见一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o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国古诗词充分利用了汉语的意合手法,了了数笔,不用一个动词,仅通过几个意象的简单罗列便使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跃然纸上,语句的简练达到了极致。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 (Abraham Lincoln Gettysburg Address)在此句中,动词"resolve"的三个并列宾语,分别用"that"与"and" 等语法手段连接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差别,在语言学上被称作意合与形合。有语言学家宣称: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上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差别就是汉语以意合(Parataxis)为主,英语以形合(Hypotaxis)为主。《美国传统词典》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分别是:
Hypotaxis: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taxis: the juxtaposition of clauses or phrases without the use of coordinating or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换言之,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为形合;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
1、对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解释
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表达方面的这种显著差异,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客观事物常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西方分析,东方综合"。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其优点在于能够比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但也有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周志培,2003)
以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为例:西医见病不见人,把人当成机器一样的来分析、研究、拓展,依据铁定的诊断标准,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诊治;中医则不同,中医是见人不见病,认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人与宇宙万物是和谐统一的,依据阴阳五行经脉理论,讲究辩证施治,甚至要因时因地因人治宜,可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再如绘画艺术: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思想性与哲学性;西洋画则不然: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是在精细与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讲求层次结构,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