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联系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话语与语境或语境假设,更重要的是将某一话语与听话人要经历的特殊推理过程联系起来,如:“but”连接的是否定与消除某一假设的推理过程;“so”连接的是得出某一结论的推理过程;“moreover”连接的是确证某一相同结论的并列的推理过程。因此,话语中的联系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explicit)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听话人的推理过程起语用制约作用。#P#
4 话语生成与语用制约
人类交际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说话人总是(自觉地)希望生成能产生充分语境效果的话语,而听话人则希望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代价或努力。
在语言交际中,对说话人生成的话语,听话人需付出一定的努力进行理解,才能获取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为此,在生成话语时,说话人会考虑听话人能通过语用推理从话语中提取什么样的信息,他必须决定什么信息作为明示信息,什么信息是隐含信息。这就要求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处理能力、语境信息等进行控制。如果说话人认为对方完全有能力处理话语,生成话语时他就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如说得清楚些或含糊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例如,广告语“Owner for sale”,这里的“Owener”是一种车名“Owner-jeepny”,而不是“someone who owns”。在生成这样的广告语时,商家会设想人们在对此进行处理时能构建相关的假设,并产生恰当的理解。又如雀巢咖咖,广告语“it’s the taste!”,该公司在构思这一广告语时,已经认为听话人有能力将这句话理解为“味道好极了”,而且一定会知道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但如果听话人不熟悉类似广告语的背景信息,说话人就会尽可能表达得更加明确,增加更多的词汇信息或概念信息以制约对方的理解,比如“Nescaf! It’s the taste!”。总的说,说话人需要对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知识背景等进行控制,以生成明晰程度不同的话语。一般情况下,话语越直接、明确,听话人的理解就越是受到限制,话语也就更容易产生说话人所期待的语境效果。
说话人对听话人话语理解加以制约的语言手段之一就是使用话语联系语。这些联系语包含了处理概念信息的程序信息,即包含了如何解释话语命题的信息,让听话人注意话语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比如“附加关系”、“递进关系”、“例证关系”等。请看下例:
(10)a.Peter’s not stupid.
b.he can find his own way home.
(11)a.Peter’s not stupid; so he can find his own way home.
b.Peter’s not stupid; after all, he can find his own way home.
例(10)中(a)与(b)之间可能存在两种关系:(11a)与(11b)。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就会加上so或afterall,或其它联系语,对听话人的理解进行制约。又如:
(12)A:I really dislike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he’s your new boss.
(13)A:I really disliked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