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域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就南阳新野县五星镇来说,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成为全镇工作的头等大事,几乎每年都有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非法生产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干群关系时有激化
1、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个别村级政务、财务公开的力度不够,群众因不明真相,造成猜疑和误会,聚集成了干群矛盾。造成问题的原因,一是“内容”有漏洞。村财务公开的内容过于笼统不具体,不够准确、真实和及时,群众不能全面了解村务、财务情况;或有些是由个别干部说了算,财务甚至没有公开。二是“制度”有漏洞。乡村虽然都有各种规章制度,但大多都是只规定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很少规定违反制度如何处罚、如何监督制度的落实,缺乏约束力。
2、部分上访群众的政治、法律意识差。一旦有事不是依法办事,而是越级直接找领导人,或是聚众施压,认为越找领导越容易办成事,闹得越大,得到的利益越多;再就是有一部分人,纯粹就是无理取闹,把上访作为一种职业,抓住各级政府怕出事和花钱买平安的心理,得寸进尺,不管有理无理,动不动就向政府施压。
3、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方式简单、粗暴。一些矛盾是由于干部自身处理的不到位造成的,有的是一味推拖,有的基层干部掌握的政策法律不全面、不透彻,尤其是新出台的国家政策,造成“老法不顶用,新法不会用”,引发干群矛盾。
(五)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1、农民缺乏法制观念,会使他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有些农民不知道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为自己伸张正义,往往采取蛮干的方法而激化矛盾,使一些原来比较简单的民事纠纷发展成刑事案件。还有些村民遇到矛盾纠纷时,无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抱着“人多势众,法不责众”心理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甚至搞械斗而导致流血冲突,置法律于不顾,企图通过制造群体性事件而达到目的。
2、农民缺乏法制观念,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等信访问题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除对政法干警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提出质疑并引起涉法涉诉外,大多是由于人们的法律防范意识不强或在运用法律条文中“断章取义”造成的,大多数上访群众在运用法律条文中只注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权利,而忽视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从而不达目的不罢休地进行上访上诉,这部分人员占上访数的多半以上。
三、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历史的、创新的和发展的观点,坚持现实与长远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科学理顺行政、经济、法律、教育、技术等相互关系中,逐步解决那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农村稳定第一道防线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1、突出“两委”班子建设。抓好先进村党支部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培养树立一批团结实干、业绩突出的典型样板党支部。集中整治瘫痪落后支部,培养选拔好农村带头人,真正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选配好农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根据新形势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对“两委”主要领导进行政治理论、组织领导能力、民主与法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发扬民主促进管理。健全和完善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及时全面地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推行村民小组财务审计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村级财务监管,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如南阳邓州市推广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3、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乡村干部要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家中,听取群众呼声,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态,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特别是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要依法办事,及时公开。扩大农民的参与和监督权,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有序上访,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
(二)强化农村稳定的法律保障,依法管理农村社会
1、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工作。
首先,加强基层干部法制培训。强化广大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形成遇到问题想法、处理问题依法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公仆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公安机关、治保组织、民调组织要在法制宣传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办案、调解纠纷、开设法制讲座、接受法律咨询、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等多种途径,及时宣传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
2、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要扩大低收入者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的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要统筹考虑农民的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近郊失地农民来说,应积极寻找政府、征地主体、失地农民间的最佳利益结合点,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土地换社保等等。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
1、加强基层社会治安力量。要加强乡镇派出所警力,配备急需的工作设备,增强基层侦察和打击力量。公安部门应进一步扩大巡查范围,加大威慑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切实指导村治保会开展工作,加强农村治安基础工作。
2、司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带有激化性质的矛盾纠纷,应分解到人负责调处或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行政的途径进行解决,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力争把犯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健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本着群防群治的思路,加强十户联防、三户一村的落实;定期开展治安排查,加大对危害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治安混乱区域的整治力度,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做好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增强农民知法守法意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