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大约于17世纪初从墨西哥引入美国南部。不夸张地说,之后的200年里,它参与了世-界史上的若干大事,并一度影响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18世纪19世纪初,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需要大量的棉花原料,美国南部的陆地棉种植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是一场罕见的“造富史”,正如小说《乱世佳人》所描述的那样:“全世界(其实指英国)都迫切需要棉花,县里(小说中的克莱顿县,位于美国南部)这片新地地力丰厚,土质肥沃,盛产棉花。棉花就是这个地区的心跳,种棉花和收棉花是红土地的心脏舒张和收缩”(第三章)。在最高潮的年份,英国82%的原棉都来自美国。原棉大量堆积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码头,通过航运集中到新奥尔良港,然后装上远洋货轮,运往英国。种棉花使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大发其财,而这种财富是建立在黑人奴隶的血汗之上的。棉花间接影响到世界史上最肮脏的奴隶贸易,也引发了以解放黑人奴隶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南北战争。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了过量的棉织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中华帝国。英国商人有一个梦想,如果“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以打开中国商品市场为主要目的的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此改变。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而著称的印度圣雄甘地最经典的形象,就是光着上身在手摇纺车旁读书一一那是在抗议英国倾销机器棉织品,以此来维护印度古老的手工纺织业。
总之,是棉花这种神奇的植物,撬动了并不短暂的那一段世界史,而这一段世界史绝不是国别史的简单组合,而是把全球几个大洲空前地关联到了一起。也正是在这一波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陆地棉传入了中国。
最早的記载是1865年,一位英国商人首次在上海试种陆地棉。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郑观应嘱其译员梁子石在美国“考究外洋种(棉)花之法……先购花籽,于沪试种。”以上两次引种陆地棉记载不详,是否试种成功也不清楚。
记载比较详细的是1892年。这一年,作为洋务派主将之一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湖北织布局。为了解决机器纺织所需的棉花原料,湖北织布局花2000两白银从美国购得陆地棉种34担,发放至武昌、孝感、天门等地试种,但因“不知种法,栽种太密,洋棉包桃较厚,阳光未能下射,结桃多不能开,是以收成稀少。”次年,张之洞再次购进陆地棉种百余担交各地试种,并随同下发《美棉种法》说明书。这是中国第一次有计划、有批量地引进陆地棉,具有开拓意义。此后,山东等地也开始引进陆地棉。1897年罗振玉在《农学报》翻译刊载了《山东试种洋棉简法》一文(原作是英国传教士杜均安所作),这是迄今已知的中国首次介绍陆地棉种植经验的科技论文,对推广陆地棉的种植起到了启蒙作用。
1915年,金陵大学农科开始从事陆地棉的引种与驯化工作。1920年,金陵大学成立棉作改良部,在美籍教授郭仁风的主持下,先后育成了爱字棉(A)、脱字棉(T)和“金大百万棉”三大品种。经过之后几十年的品种更新换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珂字棉”和“岱字棉”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陆地棉品种,而原来中国普遍种植的亚洲棉和非洲棉,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对于非洲棉、亚洲棉和陆地棉,海岛棉传入我国的时间较迟,对其的推广也有限。1939年,开远木棉试验场首次征集到两个海岛棉品种“海流”和“埃及”。海岛棉也称“长绒棉”,纤维长、强度高,适合于纺高支纱,但适应性较差、产量较低、加工成本偏高,目前仅在新疆的一些地方种植,总量仅占中国棉花总产量的约1%。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植棉国家之一,我国种植的棉花,99%为陆地棉。
作者:赵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棉花:撬动世界史的神奇植物(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