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辚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清末民初,云南一直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科学家、探险家喜欢游历、探险、传教、考察的地区。进入云南的外国人以英法两国人为主,大多背负有殖民的任务,服务于英国和法国对云南的地缘政治竞争,他们在云南的活动主要包括传教,开设领事馆、海关和洋行,以及科学考察、修筑铁路、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清末民初;云南;外国人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113-10
收稿日期:2014-11-08 修回日期:2014-12-08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基金项目:云财教2010年288#助学成才100万子项目(A3007337);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的近代化: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阶段性成果(2014Z084)。
作者简介:车辚(1969—),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经济技术史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22.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113-122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22
云南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神秘独特的宗教习俗,在近代一直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科学家、探险家喜欢游历、探险、传教、考察的地区。早期外国人进入云南要么选择邻近省份四川、贵州、广西、西藏,要么直接从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穿越国境,尽管路况不佳,一路险象环生,但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这从他们回国后出版的大量游记、传记、考察报告、学术论文中可见一斑,时间跨度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持续100多年。纵向看,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前后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是外国人进入云南游历、工作、商务考察的极盛时期,前者缘于英国和法国对云南的地缘政治竞争,后者缘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战略需要。横向看,进入云南的外国人清末民初以英法两国人为主,职业以传教士、外交官、商人、探险家居多,大多背负有殖民的任务;抗日战争前后,英法两国尽管在东南亚仍有一定影响力和大片殖民地,但力量已经衰落,美国人后来居上,在云南游历、工作、考察的美国人(含驻滇美军)在抗战时期达到20000多人,仅在昆明的美军机构就有上百个。本文仅就清末民初在云南游历和工作的外国人进行评述。
一、传教
(一)天主教
天主教进入云南较早,根据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教会年鉴》及《教会大事录》记载,1702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雪白郎(LeBlanc)神父被罗马教庭委任为云南(教区)的主教,当年从福建进入云南府(昆明)就职,4年中发展了1000多教徒。后因“礼仪之争”,雪白郎主教被清王朝于1706年驱逐。1840年,罗马教皇正式把云南教区从四川教区划出,成为独立的云南教区,同时委任袁若瑟(Ponsot)神父为云南教区主教(当时主教府在今昭通盐津县的龙溪村)。1879年,教皇里欧十三世划中国为五大传教区,云南和四川、贵州、西藏同属第四区,云南是代牧主教区。1881年,袁若瑟病死于龙溪村的主教府内,古若望(Fenouil)接替其职务。1883年,古若望把主教府从龙溪村迁到昆明,建立平政街天主堂。1900年昆明教案后,由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教会势力反而坐大。至1929年,教区已分布到昭通、大理、宾川、鹤庆、文山、曲靖、路南、陆良、易门、永仁、昆明等三十余个州县及省城,拥有教徒18000余人,外国神职人员100多人,整个云南教区共有20个左右堂口。
(二)基督教
相较于天主教,基督教的教派组织和传教机构繁多,组织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形式,活动上多呈分散状态。清末民初,大约有数十个基督教派在云南活动,他们以昆明、大理、昭通为基地,教区势力达临沧、版纳、德宏、怒江等地。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1)内地会。云南的内地会有英美系统和德国系统之分,其中以英美内地会势力最大。英美内地会于1881年传入云南,先后在大理和昆明开办教会,逐渐蔓延到全省大部分地区,并以滇北彝族和苗族地区以及滇西傈僳族和怒族地区为中心,在各地建起约300座教堂,信徒50000余人。德国内地会于1913年传入,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南地区,共设有大小教堂数十座,信徒5000余人。(2)循道公会。循道公会于1883年传入,以东川和昭通为基地,主要分布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苗族地区,共在云南境内建立教堂近100座,信徒约20000人。(3)浸礼宗教会。浸礼宗教会分为浸礼会和浸信会两派。浸信会于1900年传入,分布在滇西南拉祜族和佤族地区,教堂200余座,信徒约40000人。浸礼会1907年由缅甸传入,主要分布在滇西景颇族地区,教堂19座,信徒约5000人。(4)五旬节派教会。云南的五旬节派教会分为两大系统神召会和五旬节会。五旬节会于1904年传入,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傈僳族地区和滇南,教堂20余座,信徒2000余人。神召会于1922年传入,先后在云南30多个县建教堂100余座,信徒16000余人。
二、开设领事馆
(一)法国
1887年,法国派驻云南蒙自的首任领事弥乐石到蒙自筹划选址建馆。1895年6月,《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签订,开云南思茅、河口为对外商埠,允许法国派驻领事。1896年,法国向思茅、河口派员,受蒙自法国领事管辖。思茅的法国领事馆存在时间短暂。由于云南府不是约开商埠,不允许各国设置领事馆,法国驻蒙自领事常以游历为名驻在省城昆明,不经临开广道,直接向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等大员发照会,实际上行使驻滇总领事职权。1899年法国以办理滇越铁路事务为由,即派总领事方苏雅“暂住”省城昆明,办理一切外交事务。1910年,法国在昆明正式设立“法国外交部驻云南府交涉员公署”,法国驻滇总领事改为交涉委员。1932年,法国驻蒙自领事馆迁往昆明,在蒙自的房产地基全部出售。1935年中法《中越边省关系专约》签订后,恢复法国驻滇领事馆名称。法国历任驻云南蒙自领事职名简表已详载于《云南省志》卷五十三《外事志》中。
(二)英国
根据《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及《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英国于1901年9月在腾越设领事馆,首任领事列敦。1902年列敦兼理思茅领事。1902年,英国以商量铁路边界事宜为由,派领事常驻昆明。1912年,英国驻滇省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驻省领事为总领事衔。英国在云南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滇西大理——保山——腾冲——芒市、滇西北丽江——中甸——维西一线,越靠近滇缅、滇藏边境,英国的影响越大。近代云南地方文献中凡论及云南边地、边防、边民的文章都把英国视为滇西最大潜在威胁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控制滇西是其印度洋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既可屏蔽法国染指缅甸,又可北上丽江、中甸进入康藏地区。可以说,英国在腾越设立领事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监视法国人的行动。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前夕,英国驻腾冲领事馆人员全部撤走,使馆关闭。加上缅甸为日军占领,滇缅公路中断,英军全线退守印度,英国在滇西的势力范围不复存在。1942年后,英国军事机构相继在昆明建立,英国驻滇总领事馆业务不断扩大,机构人员增加,除总领事外,又增设副领事、主事、陆军副武官,并增设新闻处(地址:北苍坡)。英国历任驻云南腾越领事职名简表已详载于《云南省志》卷五十三《外事志》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陌生人——清末民初在云南游历和工作的外国人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