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视综艺节目功能偏离现象探析——以《非诚勿扰》为例(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1 “暗示”与“受教”的内在价值

《非诚勿扰》是一档真人秀的婚恋交友节目,真人秀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显著特征在于:自由、开放、多元,它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独白,它凸显了观众对真实情感表现的欲求,也拉近了荧屏和观众的距离。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路径日益便捷和狭隘的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媒体的现实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对收看《非诚勿扰》的观众而言,相亲类电视节目展示的奔放、直白,一旦他们对节目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感觉新鲜,甚至有好感时,他们就会被节目中的价值取向所左右,这部分观众会暗示自己仅从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表象判断是正确而全面的;他们会提示自己舞台上的男女嘉宾所谈论的话语都是正确的,是一种文化精神,代表时代潮流的,他们根本感觉不到那是舞台放大、甚至有意为之夺人眼球、隐藏后的人性伪装;他们也会产生舞台上表现出嫌贫爱富、崇尚外表、轻视弱势群体、以夸张的言行引人关注的倾向,他们还误认为恋爱、婚姻与生活就如同电视屏幕上这样简单化、表面化、娱乐化。在暗示的过程中,已经模糊了社会现实生活与荧屏虚拟空间的界限,“模仿”荧屏人物的言行去行动。

2.2 “认知”与“模仿”的社会功能

《非诚勿扰》的制作人王刚认为,《非诚勿扰》不是单纯的相亲,是“新闻+娱乐+真人秀+相亲”的混合体。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在20 世纪60-70年代通过对电视功能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培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媒体推出的这种媒介形象—象征性虚拟现实,而这容易引发受众盲目信任、羡慕、模仿、追逐出位的行为言论,服务受众的本位意识,急剧退化为纯粹的眼球空间,电视节目制作的迎合投机技巧取代了应有的服务引导职能,而《非诚勿扰》中所出现的“拜金女”、“富二代”、“孔雀女”等嫌贫爱富的话语也被看作是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品位的价值行为了。他们会认为这就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至少是不反对的,因而也会效仿他们的做法,长此以往,《非诚勿扰》中提供的部分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准则”灌输给青少年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相亲成了多元婚恋观和价值观碰撞、角力的擂台。

3 弘扬道德主旋律,平衡节目的娱乐与教育功能

3.1 娱乐保持“看点”,坚守文化底线

彰显娱乐节目的核心理念,受众参与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核心理念,才能给选手更多的空间,更多地强调选手的个性。真人秀娱乐节目的“真”,必须是在“拟态的真”的环境中展开。相亲交友类节目需要突破就要充分地放大选手的个人光彩,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成为问题的主角,给所有的男女嘉宾有更大的自由空间。男女嘉宾是相亲交友节目的看点。嘉宾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可以使节目更加贴近现实人生。节目组选人首先是适龄的、有相亲意愿的人,其次是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第三是“有故事,有主张,有个性,有话题”的人。节目中不少男女嘉宾在择偶标准上显现出“物质主义倾向”,过于物质的话语场域使嘉宾渐渐成为社会娱乐的话题中心;嘉宾出位的言论、人身攻击、恶语相向;生猛的、渲染的话题大多出自他们个人的率性表达,而非照着脚本的台词演练,凸显了选手的个性张扬;这些都是很容易引爆当下道德争议的话题与娱乐元素,让节目看起来更像是一幕幕率性而成的现代情景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下,公共精神产品的属性日益凸显,但电视媒体理应坚持大众传媒的社会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引导观众的心理,科学策划,凸显媒体的人文关怀,创作出符合社会健康发展要求的电视婚恋节目。

3.2 塑造真情实意的社会价值,满足观众的受教与求知需求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不断发生碰撞和交合,“80后”、“90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是怎样的?在“宝马女”、“凤凰男”、“富二代”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条件和社会内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认为:“《非诚勿扰》播出的社会背景面临转型,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节目中人们能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非诚勿扰》在荧屏中呈现了当代青年对金钱、恋爱、亲情、友情、家庭、人性、道德、网络、社会与生活时尚、创业与婚恋的关系、贫富问题、地域问题、城乡差别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等多方位的判断与认知。男女嘉宾一旦站上这个舞台便不由自主多多少少地脱下平日里“真实”的外衣,想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尽管他们的语言较之以前的相亲节目有了更为自然真实的表达,但这种表达的背后总会裹挟着某些功利的目的,相亲节目无可避免地最终要落到男女之间感情、容貌、经济条件的价值观之上。这类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却不应是低俗丑陋文化的传播地。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征,电视节目真正、长远的生命力在于真诚对待观众,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价值观。因此,《非诚勿扰》有义务有责任坚持正确的导向,塑造出真情实意的社会价值,满足观众的受教与求知需求。

回首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交友栏目,笔者认为,其作为公共情感话题自由表达的平台,以及在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和凝视精神生态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它反映出了一种时代前进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困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沈健.电视相亲节目现状的成因及未来走向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10)

2 陈丽敏.多维话语较量中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J].今传媒,2010(9)

3 万丽.男嘉宾谈《非诚勿扰》,牵手成功男女95%没后续[N].东莞时报,2010-08-30

4 左冰瑶.对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以《非诚勿扰》为例[J].三江高教,2014(3)

5 毛慧敏.从《非诚勿扰》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J].青年记者,2010(26)

(责任编辑 何 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电视综艺节目功能偏离现象探析——以《非诚勿扰》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电视综艺节目功能偏离现象探析——以《非诚勿扰》为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74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