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设想就以我中华民族上古传说来命名吧——《燧人计划》
主要的参考文献:《爆炸与冲击》1997年7月,《多层复合壁构筑物水压爆破药量计算及应用》作者:张宪堂、陈士海。
题外话
本文乍一看象是一篇异想天开的所谓科幻文章。但本文所有的计算全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成熟技术和最基本的物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几乎就是一个现实的建筑方案,而不是什么没边没际的胡思乱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工程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幻想的大工程早已经成为现实:
潜艇——儒勒 凡尔纳在幻想小说中的神奇机器;
飞机——莱特兄弟作第一次飞行前夕,还有‘专家’一口咬定那玩艺儿绝对飞不起来;
卫星——牛顿时代就有人设想在一座‘牛顿山’上向水平方向放一炮,炮弹会从后方飞来;
万吨级船舶——在钢铁应用于造船之前,这也是不现实的;
海底隧道、长江大坝这一类工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只能是‘幻想’——以农业时代甚至是工业化初期生产力水平的大规模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会战方式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真的是‘异想天开’!如果说我们提出的聚变应用方案是‘科幻’,那么大量并没有实施建设的工程设计方案也都可以说是科幻作品了。
当今的人类还在做着一些今天的技术、生产力水平及实际经济需求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幻想:
洲际地铁——在大陆地下建设真空隧道网、以磁浮列车为网内低能耗运载工具,实现洲际高速旅行;
大洋阿基米德水中隧道——在大洋中以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建设锚定于洋底,悬浮在一定深度的跨洋隧道工程,与‘洲际地铁’配套组成全球交通网络系统;
太空电梯——在赤道上建设太空索道运输系统,为了实现系统与地球自转同步,索道要长达72000公里以实现系统工程重心处于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
以上工程之所以不现实。洲际地铁、大洋隧道是因为工程规模过大,这比孙中山时代中国要建立三峡大坝还要不现实;同时人类的现实交通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这比协和飞机与波音747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据报道,英吉利海峡隧道并不赢利,那么它除了实现英伦与欧陆的脐带联系这一古老的政治符号外,没太大经济意义。而太空电梯就更不用说了,物理原理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以今天的科技有谁对这72000公里长的一根无任何支点的索道放心?——那可是要以1克/cm3比重的物质达到抗拉强度数以千吨/cm2的临界抗拉水平!要知道钢铁的抗拉水平不过就是以吨计,想象中的碳纳米管的抗拉水平也不过200-300吨/cm2,可预见的未来是不会出现这种材料的,也许千年以后可能有什么办法。可就是这么个没什么太大可能的工程设想,NASA居然要拨专款研究,还搞了个什么方案竞赛。洲际地铁、大洋隧道也有人在进行专门研究。可见奇思妙想在科学上是多么的重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燧人计划——关于可控制核聚变(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