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在当今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失败风险显著增加的环境下,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复原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构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个体复原力和组织复原力关系的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论证,由此进一步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组织复原力提升的关健在于这些要素之间的匹配,最后本研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个体复原力;组织复原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匹配;


  作者简介:朱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小霏,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楠,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云健,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由于现代企业处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之中,随时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与信誉等方面危机的困扰和影响。面对危机,有些企业能够迅速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有些企业则无法支撑,从此逐渐衰落下去甚至破产消亡。危机情境下企业的不同表现使研究者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对组织复原力(organizationalresiliency)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只有组织复原力强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终成功[1],复原力强的企业即使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危机,仍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整和运作,充分挖掘或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低谷,有些企业甚至从此获得新的生机与发展[2]。因此,作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何提升或强化组织复原力是每个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组织复原力的文献研究表明,影响组织复原力的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单方面,例如,组织结构[2]、管理方法[3,4,5]和管理过程[1,2,6]等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对组织复原力的影响,而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系统探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组织复原力的研究却不多,目前也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在辨析复原力和组织复原力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建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个体复原力和组织复原力关系的模型并加以论证,并对其中的关健问题进行研究,力求为国内外类似或相关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帮助和支持。


  组织复原力的概念来源与辨析


  1、复原力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复原力(resiliency)也被称为弹性、韧性或抗逆力,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Anthony在1974年关于高危环境下心理适应良好儿童(invulnerablechild)的研究。Anthony在研究中发现,某些来自父母精神异常家庭的儿童,虽然长期处于严峻的逆境却仍然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卓越的能力。随后的研究发现,正是这些个体身上所具备的保护因素(protectivefactor)和抗压力因素(stressresistantfactor)帮助他们有效地缓冲了高危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他们能够有效应对逆境中的困难,并成功渡过危机。后来,学术界将这些保护因子以及抗压力因素统称为复原力。从此以后,复原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理论界对于什么是复原力并没有一致结论,文献研究表明,目前研究者对复原力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种取向:(1)特质论,认为复原力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具有稳定特性的心理能力或心理特质;(2)过程论,认为复原力是一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行为过程。随着复原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复原力的过程取向。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复原力不仅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而且也发生在不同的水平上,本研究主要关注组织层面上的复原力。


  2、组织复原力的概念


  与个体复原力研究相比,组织复原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组织复原力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文献研究表明,目前组织复原力概念的研究取向可以分为两种:(1)被动性取向。这种取向借鉴了物理学中对弹性的定义,认为组织复原力是组织从意外、充满压力以及不利的环境中迅速恢复过来的能力。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这种能力是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被动反应。例如,Wildavsky[7]在研究中曾指出,组织复原力就是组织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卷土重来”的能力;也有研究者认为,组织复原力是在危机形势下组织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更多被看作是一种即时应对的反应而不是规划或设置好的步骤与活动[8];(2)主动性取向。该取向主要强调组织复原力是一种主动地过程,即组织复原力是组织为了能够更好或更及时地应对危机,有计划、有目的培养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包括组织从困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还包括新组织能力的提升或强化[9,10,11,12,13,14]。例如,有研究者指出,组织复原力是组织为了有效应对特殊情况而开发的一种反应策略,该策略最终会渗透到组织变革相关活动中用来规避威胁组织生存的风险或危机[13,15,16,17]。Kevin等[18]也指出,组织复原力已成为组织中的一种全新资产,那些在组织处理危机过程中,能触发组织防御系统,提升其生存和适应能力的各种资源及要素都可以纳入到组织复原力内涵的范畴。因此,组织复原力的提升可以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危机意识,降低组织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做好人、财、物和信息方面的储备,积极拓展相关能力,尽可能地降低危机和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上面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到,组织复原力实际上是镶嵌在特定组织的硬件与软件之中,而且组织复原力还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组织在面临危机时的反应性和协同性,有利于组织顺利度过危险期。纵观组织复原力概念定义的两种取向,本研究也比较认同组织复原力的主动性取向定义,认为组织复原力是组织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及时解决当前困境,并创造机遇,构建组织成功未来的能力。


  3、组织复原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组织复原力与灵活性


  灵活性与组织复原力有着较大区别。灵活性是组织制定战略或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由于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要求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而提高适应性[19,20]。一般来说,战略或计划的灵活性加大时,因意外事件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组织复原力则强调面临不期而遇的危机或风险时的化解能力,不仅如此,组织复原力还更重视如何使危机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即化危险为机遇的能力[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guanli/12237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