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降低人才流失成本。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一直都很重视的主题。员工离职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经济及市场竞争等因素;二是由于组织内部薪酬待遇不公平,对领导风格不满,及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三是由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个人成就动机等因素。员工离职会造成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核心员工流失则会直接削弱企业竞争力,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人才流失使得企业不得不在招聘、培训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挖掘功能,依据原有的内部员工数据,再引入外部数据后就能够精确地测算出员工的留任率,能及时测算分析出员工离职的原因,这就便于HR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来留住人才,降低离职率,从而就能有效减少企业因人员流失造成的成本上的增加。
第三,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职业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工人猝死事件频发,尤其是制造业类的一线岗位,由于工作环境粗燥,工作内容单一,机械化操作多等原因,已经成为最高危岗位。目前由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愿意从事高危行业的人在减少,导致目前呈现出的“用工荒”“用工贵”等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将打破这一局面,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去从事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因机器人的效率远胜于人类,对于相同的工作量,机器人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可以推动企业极大地提升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进而降低人工成本。
(三)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第一,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和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16年的劳动争议案件828714件,增长率程逐年递增趋势。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显示,高达70%的企业在劳动纠纷中败诉。企业经常发生劳动纠纷,就会增加在解决劳动纠纷时所产生的耗费。劳动纠纷处理不善便会引起员工仲裁的连锁反应,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形象的建立。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对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进行有效预警,并对已经发生的纠纷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推动企业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更明确的规定,从而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进而使企业专于战略发展的核心业务。
第二,解放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应对繁琐的日常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处理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工智能的应用,能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将其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层次思考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开发、实时开发、有效开发,从而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培养开发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因此,人工智能的有效使用,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事更加有效的工作。
第三,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虽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学术界研究得比较广泛,但真正重视和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并不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仍然是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几大模块的相关工作之上。这主要是由于战略的制定实施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度不高。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得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通过实时化分析数据和智能化指挥中心,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为业务服务、为客户服务、为战略服务,也使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四、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消极影响
(一)导致人力资源结构性过剩
一份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将会代替美国47%、英国35%、中国77%的岗位。经济学家Acemoglu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献中建立了关于机器人对就业和工资的总效应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产业机器人使用量进行加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每使用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地方工资的水平就会下降0.73%个百分点,等同于导致了6.2个岗位的流失[11]。目前日本已经开始大量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工业生产,在华尔街人工智能不光是代替像交易员这样的低端职业,就算是律师、会计师、医生这样的高端职业也开始有被替代的迹象。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预计,未来5年在全球的近15个工业化国家中人工智能会导致510万个就业岗位的消失[12]。
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翻译、保安、销售、客服等职业会被全面代替。大量的人工被替代,企业一线员工数量将会减少,组织结构将趋于扁平化,同时,人工智能也用于处理大量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例如数据分析岗、员工关系岗、初级招聘岗、薪酬岗、培训岗等,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会冗余。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人口8.0694亿,中国就业研究所预计近5年劳动人口的数量会下降20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必将拉高人力成本,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不但没有缓解就业压力,反而失业人口数量却在逐年递增[13]。我国目前大量人口就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之中,人工智能体的大量应用对我国就业冲击尤为突出。比如富士康大量使用机器人替代生产线工人,无人商店、无人驾驶汽车等都对大量低端就业岗位造成较大冲击。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就业问题对我国来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尤其应该关注人工智能体的应用对就业格局的影响。根据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机器的使用对不同的区域、不同行业和某些工作环节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在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企业,机器人的使用更多的是带来了人力资源乘数效应;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则更多地表现为人力资源的替代效应[14]。因此,人工智能总体上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是结构性的,这就要求我国宏观政策对此有预判,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应对策略。
(二)导致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短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