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党员冬训辅导材料之三(7)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是健全运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对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做到民主决策,决策程序规范。完善村民自治,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鼓励村民通过合法途径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三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建立群众意见受理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
4、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热爱三农、服务三农、风险三农的思想,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镇。各镇(区)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应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市里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例会制度和责任考核机制,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增强推进工作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惠民工程,难度大、要求高,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应当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布局规划、政策措施宣传给农民,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宣传好、报道好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典型,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要强化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把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如市镇二级财政要通过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提高财政支农的比重,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高于上年,农民得到的实惠高于上年。
(五)、进一步倡导农民自建。要充分激发和保护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在确定新农村建设中建什么、怎么建的过程中要充分与农民协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了解农民在发展中的困难,取消一切束缚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释放农民的创造潜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农民真正体会为自己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管理新农村的主人。
(六)、进一步发动社会共建。除了调动政府公共财政、党政机关等可直接支配的社会力量之外,应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寻求各种社会力量,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与广大农村结对帮扶,以逐步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注重激发社会人士的家乡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奉献爱心感、受人尊重感等多种高尚道德情操,并建立长效机制,为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建设新农村搭建平台。
(七)、进一步实施改革推动。全市上下应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建设的思想,不断深化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农民全面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制度及政策障碍。要在农村土地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制度等方面,大胆尝试与创新,为构建民主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造条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团知识2006年党员冬训辅导材料之三(7)在线全文阅读。
2006年党员冬训辅导材料之三(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