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通过政策扶持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制订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项目扶持政策,积极在全市开展“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合作组织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和支持农民自发组建各类合作组织,保障合作组织的规范健康发展。
(七)、整治环境,实施“优美村庄”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三清、三绿、三改”三项整治农村环境实事。科学理顺农村水系网络,确保农村水系循环畅通,进一步完善农村河道常年轮浚和河道清淤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力争每年完成300万方疏浚任务。加快以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市绿化环境质量,着力推进苏同黎公路北、南两段,227省道八坼至盛泽段,318国道平望至震泽段,云龙路、盛震路和230省道的绿化改造与建设工程。对农村规划布置点则按市绿委提出的 “1、2、3、4、4” 绿化示范村指标组织实施,使20个示范村村域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陆地面积)。进一步沟通农村道路体系,加快375个规划布置点之间的道路环通建设,巩固镇、村公路灰黑化成果,提高镇、村道路建设标准。完成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实现户户喝上太湖水的目标。2007年底,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配套率达93%以上。
二是持续巩固生态城市、优美乡镇与生态村的创建成果。完成创建任务,并将创建中形成的各项好的制度、经验和工作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实,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整治的软硬件水平。
三是切实加大对农村各类污染源的深度治理。重点加大对农村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业污水处理率必须达到100%,严格打击不法排污行为;加快实施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及设施建设,到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对规划扩建的农民集居点,要规划便捷实用、适度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年内将在杨文头村建成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循环农业,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对全市11家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建起畜禽粪便沼气处理工程。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八)、为农服务,实施“新型社区”工程。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继续在全市推广“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力争二年在全市建成100家。不断拓展农村社区功能,将行政办事、商贸服务、社区卫生、老年活动、农村文化、警务治安服务等六项公共服务融于一体;
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借助上级相关优惠政策,在各农民社区、行政村中加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
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100%,硬件达标率100%,信息化网络覆盖率100%。加强农村社区卫技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九)、群防群治,实施“平安乡村”工程。
一是加大建设“平安乡村”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最大限度的动员和组织群众,形成人人重视、个个参与的群众安全防范工作格局。
二是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使人防、物防、技防全面结合,建立“打、防、控、管、教”五位一体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打击农村偷、盗、抢和打架斗殴事件,形成维护农村稳定的纵横网络。
三是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内部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信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解决征地、拆迁、批建、保障过程中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农村交通安全及动物疫病安全等多类关系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检查,建立急救、匪警、交通安全、煤气等110联动机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十)、村民自治,实施“民主管理”工程。
一是努力培养乡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提高乡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多渠道、多层次选派干部到乡村任职。重点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和热爱农村、熟悉农村工作的青年干部。制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选拔和培养一大批热爱农村、扎根于农村的新型乡村干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团知识2006年党员冬训辅导材料之三(6)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