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水资源污染状况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两种:点污染和面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和生活废水。根据岷江干流、青衣江、府河等过境河道市境内河段及球溪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污染段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下游河段,污染源主要有化工厂、造纸厂、印染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芒硝厂、制药厂等行业厂矿。岷江干流青龙场至**河段、仁寿县城附近下游河段,岷江青神县城以下附近河段,丹棱县城附近河段,其污染较严重,一般达到Ⅲ类,个别污染点附近达到Ⅳ类。2003年全市工农业排污量为1.36亿m3,生活排污量0.46亿m3。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面污染问题也相当突出。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主要污染源的工业污染相对集中,处理率低。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更为分散,不易监测。生活污水、面污染在少数地区比较突出,造成不少蓄水工程富营养化。所有这些污染物质的逐年增加,对水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地表水受到程度不同污染的同时,地下水体个别地方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在总岗山麓及沿长丘山脉一带的芒硝开采区,以及岷江以东的石膏产地,由于防护措施未跟上,溢、散的大量硝水、矿水渗透到地下水中使当地乃至附近区域的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盐,矿化度明显增加,水质变劣,加剧了饮水不安全的程度,造成了范围更广泛的饮水安全问题。
2.2.4 饮用水源保护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淡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而造成水质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水源、尤其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视,各地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市保护饮用水源的主要措施有: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生活饮用水保护区和防护区,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取缔保护区内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水源保护区告示牌,不定期进行水质检验,经常性巡查,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坚持取水许可证制度,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等。
尽管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和执行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人口众多,饮用水源分散,保护难度较大,加上人们长期对饮用水源保护意识淡漠,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任意倾倒,通过下渗进入并污染地下水源,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在饮用水源附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导致水质污染。目前,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尚缺乏有效措施,大多数农户达不到饮水安全标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还必须树立广大农民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矛盾,要将水资源保护当作一件大事常抓不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施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