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旅客地道施工方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西成客运专线XCZQ-1标段 户县东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量。接头用搭接焊,焊缝长度和质量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序号 1 2 3 表5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名 称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全长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筋内净尺寸 ±10 20 ±3 尺 量 检验方法 2)钢筋安装

绑扎钢筋前,先在基础上将通道中心线、外轮廓线用墨线弹出。在轮廓线内放出主筋位置,按图纸所示位置,准确绑扎钢筋。为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边墙钢筋须搭脚手架进行固定。

顶板上部主筋要增设马凳筋支撑,确保底板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变形。拐角及支撑筋要求用点焊连接,以保持钢筋整体性。

钢筋实行梅花点绑扎,数量、间距等要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通过混凝土垫块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强度不低于实体混凝土强度,数量不少于4个/m2。

通道出入口顶部注意预埋雨棚柱钢筋基础,及预埋钢管。具体详见设计院下发的《关于旅客地道相关技术通知单》。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表6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1 项目 受力钢筋排距 同一排中受 2 力钢筋间距 3 21

允许偏差(mm) ±5 检验方法 尺量两端、中间各1基础、板、墙 柱、梁 ±20 处 ±10 ±20 尺量连续3处 分部钢筋间距 西成客运专线XCZQ-1标段 户县东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4 5 箍筋间距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C≥30mm ±10 30 +10 0 +5 0 尺量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6 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0mm 6.4.4模板及支架施工 1)支架杆件的验收

项目部及工区对进场的支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管规格为Φ48×3.5mm,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5 -0.025mm。对不合格严重锈蚀、弯曲、开裂等不合格的杆件不得使用。

2)支架布局

扣件式钢管支架体系由Φ48×3.5mm钢管、可调节顶(底)托、10cm×10cm方木纵向分配梁组成。

立杆纵向间距均为0.6m,横向间距为0.6m,步距上下层为0.6m,其余为1.2m。立杆底部支立在底托上,顶部通过安装可调节顶托来调节尺寸。

3)剪刀撑

a间距:沿线路纵向(架子横向)和线路横向(架子纵向)每5排~7排设一道剪刀撑。

b剪刀撑与交叉杆件交角:45度~60度。

c每道剪刀撑覆盖面积不得超过5~7排(斜杆长度最多用两根架杆相连,连接处长度不少于1m,每接头不少于三个扣件,布置在两端和中间)。沿高度分节、沿纵向分列布置。上下左右剪刀撑首尾相连。剪刀撑杆件和杆件的交点必须用扣件扣紧。

d顶底托调节丝扣外露长度不大于150mm。 e剪刀撑应高出地面5~10cm。 f纵横梁布置

22

西成客运专线XCZQ-1标段 户县东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在顶托上横通道向布设10×10cm的方木,顺通道向方木搭设至横通道向方木之上,间距30cm,作为底板下背肋。

4)模板

模板系统由外模、内模、底模、端模等组成。边墙内、外模采用竹胶板,内外模设置对拉杆,间距50cm,后背双向钢管利用拉杆固定。顶板、端模板均采用高强度1.5cm厚大块竹胶板。内外模板间采用Φ14的拉杆进行连接,拉杆间距按水平0.5米,竖向0.5米布置。在模板外拉杆孔位置,并排两道水平钢管作为勒板,拉杆两端各使用两个山型卡和螺帽扣紧勒板钢管。

6.4.5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注前,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采用2#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混凝土汽车泵入模的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cm。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侧墙混凝土通过串筒浇筑,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混凝土灌筑入模时下料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漏振。插入式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浇筑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同时加强倒角、施工缝以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

23

西成客运专线XCZQ-1标段 户县东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同时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毕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必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第一次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夏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顶面接近初凝(以手按不沾灰为准),按夏季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土工布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冬季施工时,按冬季施工方案要求采用搭设暖棚养护。

6.4.6支架、模板拆除

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

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拆模:①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时;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②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20℃。

拆除模板的顺序、方法:应后装先拆、先装后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先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模板、支架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严禁抛掷、撞击、脚踩等损坏模板的行为。

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置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24

西成客运专线XCZQ-1标段 户县东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拆除模板时应有专人负责看护指挥,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拉杆孔在拆模以后,用细竹签挑适量修补砂浆填塞后仔细抹平,填塞拉杆孔眼深度不小于20mm。

6.4.7 找平层及防水层施工 参照基底防水层做法施工。 6.4.8出入口施工

出入口通道施工时间安排在通道两侧路基填筑成型之后,再开始施做,施工方法按照按照分节分段施工。

6.4.9沉降缝施工

该通道沉降缝之间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沉降缝正截面缝宽20mm,从底板、侧墙及顶板通长埋设。橡胶止水带采用MG—1型。橡胶止水带在沉降缝施工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该材料施工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时按埋入式设置,沿通道身沉降缝由一侧边墙~顶板~另一侧边墙埋入边墙或顶板中间。

2)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连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置在沉降缝的水平部位,不得设置在沉降缝的转角处。接头一般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不加任何处理的所谓“搭接”是不允许的。

3)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一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不平展现象应及时调整。

4)在固定止水带时,不能在止水带上打孔,不得破坏本体部分,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5)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先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接头部分粘接牢固,再以适当的力充分振捣、震荡止水带,使其与混凝土良好结合,以免影响止水效果。

6)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刃的钢筋,所以在振捣和定位止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旅客地道施工方案(5)在线全文阅读。

旅客地道施工方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627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