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教師善于运用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法,他们关心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知识。
E.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型教師检查家庭作业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F.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型教師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手型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在提问策略与反馈策略上,首先,专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提的问题多,从而学生获得反馈的机会就多.学习更加精确的机会也就越多。其次,在学生正确回答后,专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更多地再提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再次,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专家型教師较之新手型教師更易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指导性反馈。最后,专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在学生自发的讨论中更可能提出反馈。
在对学生发出的非言语线索上,专家型教師常利用这种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新手型教師往往只注意课堂中的细节,难以解释他们看到的事情问的联系;而专家型教師则试图从这些活动中作出推论。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師和新手型教師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手型教師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師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師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第四节 教師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師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師,为教師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師的素质,为新手型教師向专家型教師的转变提供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同内外研究显示.有效地促进在职教師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師的教学活动
组织新教師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師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新手型教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新手型教師习得优秀教師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
组织化观摩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观摩。组织化观摩适用于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師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師,可以采取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观看优秀教師的教学录像的方法。在组织教師进行观摩之前,应制定周密的观摩计划,明确观摩的内容、角度、程序,在观摩的过程中应仔细感受、体会,详细记录,观摩之后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对观摩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组织化观摩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理解学生的想法,使教師的课堂行为变得更自然。
非组织化观摩,与组织化观摩相对立,是指没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观摩。它对观摩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二)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微格教学是对新手型教師进行技能训练、提高新手型教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它将新手型教師的教学过程拍摄成录像,能够使教師更加直接、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4个月后仍很明显。
微格教学具有四个特征:(1)微型性。微格教学的课堂规模很小,一般由扮演教師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師和摄影师组成,人数在5-8人之间。(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来掌握教学技能及理论。(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教師指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之后的训练中加以克服。(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教師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之
间的经验交流。
一般情况下,微格教学通常采用以下教学程序:(1)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明确作为分析对象的教学行为;(2)观看有关教学录像.指导新手型教師掌握这种教学行为的教学要点;(3)新手型教師制定微格教学的教学计划,选取少量的学生作为听课对象.开展实际教学。并将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4)新手型教師与指导者共同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问题,探索改进的办法;(5)在对第一次微格教学分析评论的基础上,设计第二次微格教学;(6)选取其他学生作为微格教学的对象,将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7)新手型教師与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第二次微格教学。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满意为止。
(三)教学决策训练
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師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師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指导者会向新手型教師展示更恰当的教学行为,同时给予说明,因此新手型教師可以获得近乎实际上课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967年.特韦尔克(Twe11ker)设计了训练教学决策的程序:
1.向受训者提供即将教授的班级、学生状况信息,包括学业水平、学习风格、班级气氛等;
2.让受训者观看其他教師的教学录像,在指导者的指导下吸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成分,供自己教学所用。
(四)反思教学经验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建立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
反思训练是提高新手型教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善自身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師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并不能对教師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教師的反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活动的反思,是教師在完成活动之后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想法的反思;第二,活动中的反思,是教師在做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想法的反思;第三,以上面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并指导以后活动的反思。
教師反思的环节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具体经验一观察分析 抽象的重新概括一积极的验证。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使教師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師广泛地收集、分析相关的经验,特别是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師在明确了问题情境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寻找新的思想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验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師开始使用自己获取的新策略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观察其是否有效。
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学反思的四种方法。
1.反思日记。教師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下自己的经验,与指导教師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師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師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为所有教師
所共享。4.行动研究。教師及研究者为弄清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质,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方案,采取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革。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节 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師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参照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師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師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師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该法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