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质
教師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首先,教師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師应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教師要精通业务知识,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師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教師应该更多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材教法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具备强烈的教育意识和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再次,教師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教師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严密而有组织的教育秩序,更有利于教育T作的开展。同时,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少先队、共青团丁作,班主任T作以及课外活动等,都需要现代的管理理论作指导,从而使教育活动得以正常的开展。
(3)能力素质
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師应有以下几种基本能力:第一,教師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讲课能力,掌握教学的基本功,如教師应具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能力;第二,教師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管理学生、班集体的能力,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的能力等;第三,作为教師,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四,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師能力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師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教育的规律性,使自己成为“教育研究者”。
(二)现代教師观
教師观是指教師对自己教育身份的认识和基本的态度。“教師中心论”曾经一度是比较盛行的观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師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这种观点强调教師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師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師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師中心论”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
的地位,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而现代教師观强调教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師身份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首先,教師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育活动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次,教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師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研究,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再次,教師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教師应成为“行动研究者”、成为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达到教師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三)教師的专业发展
1.教師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師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師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師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師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加深、学科专业素养的深化、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師职业道德素养的升华等方面。
2.教師的专业结构构成 (1)教師专业意识
教師的专业意识,主要涉及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教師专业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信念,是指教師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
②专业态度和动机,主要是指教師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指教師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
(2)教師专业知识
教師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等。
(3)教師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教師的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技能。
3.教師专业发展的阶段 (1)教師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師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師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師,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師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②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師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一般来说,老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更关注这个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師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師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由上述可见,教師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需要,这会影响教師的教学活动和课堂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教師的发展都会完全经历这三个阶段,事实上,有些教師就没有进人到第三个阶段。
(2)教師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教師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人T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研究以及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師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
①新手阶段
新手型教師是指经过系统教師教育和专业学习,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師,他们表现出以下特征:理性化,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依赖规定。这个阶段教師的主要需求是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实际情况,熟悉教学情境,积累教学经验。
②熟练新手阶段
新手型教師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一般来说,具有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師处于这一阶段。
③胜任阶段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師在经过3-4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之后,能够发展成为胜任型教師,这是教師发展的基本目标。胜任型教師的主要特征是:教学目的性相对明确,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但是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足够流畅、灵活的程度。
④业务精干阶段
一般来说,到第五年,积累了相当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師便进入了业务精于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教師表现出以下的特征: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師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
⑤专家阶段
专家阶段是教師发展的最终阶段,只有少部分教師才能达到这个阶段。专家教師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教学情境、处理问题的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专家型教師与新手型教師的比较研究
本节通过课前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连续的阶段,把专家型教師与新手型教師进行对比,总结出专家型教師与新手型教師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①课时计划的差异
与新手型教師相比,专家型教師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②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型教師制定的规则较明确,更能坚持执行。有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師能够鉴别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合乎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乎要求的,从而集中关注学生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B.吸引学生注意力
专家型教師善于运用一些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使学生不易受到过多无益干扰。如声音、动作及步伐的调节;在一个活动转移到下一下活动或有重要信息时,提醒学生注意等。
C.教材的呈现
专家型教師注重课前回顾,教材呈现多用导入式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D.课堂练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