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通用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资本深化趋势明显,向技术密集模式发展;此外,随着管制的逐步放开,在第三产业领域,外资企业同样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底,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达到434248户,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总量的45.2%、投资总额的61.3%、注册资本总数的57.5%,占据主要位置。2002—200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715亿美元,平均每年714.38亿美元,发展速度更上一层楼。

2.3 私营企业发展回顾

私营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不同,私营企业的发展进程是从体制外到体制内逐渐被承认和重视的过程。依此,我们将私营企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6年,从允许存在到有益补充;第二阶段,1997—2004年,权益地位被完全承认;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破解垄断领域,助推私营企业全方位发展。从以上三个阶段看,每一时期的发展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宽松,享受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全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2.3.1 1979—1996年,私营企业从允许存在到有益补充

1979年,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一部分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1982年,十二大报告正式承认了个体户群体。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概念。1987年,十三大首次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补充。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此时的私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多以独资、合伙为主,企业规模较小。1992年,十四大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从而带来了一轮私营企业创办高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提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这一阶段,城乡个体经济的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15419.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980年的0.02%,提升至1996年的15.48%。由此可见,体制的转变为个体经济带来了较快的发展。

2.3.2 1997—2004年,私营企业地位被完全承认

1997年,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1999年列入宪法修正案。2001年,江泽民提出要允许私营业主入党,这是私营业主地位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2002年,十六大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为私营企业松绑;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必先允许私营资本进入。2004年宪法修正案新增对私人合法产权保护条款,突出强调对公民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随着对私人财产和非公经济的保护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标志着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非公经济地位被完全承认。

2.3.3 2005年以后,破除垄断领域,助推私营企业全方位发展

2005年,国务院颁布“非公36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修改或废止了大量“限非”的规章、文件。2010年,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作为中国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深化,意在解决“非公36条”未能解决的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问题。

2005—2009年,私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数量从123820个,增加到256031个;工业总产值从47778亿元上升到162026亿元;资产总计从30325亿元提高到91176亿元;利润总额从2120亿元增加到9678亿元。在短短4年里,以上指标增长了2—4倍,发展突飞猛进。

如本部分回顾所示,工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发展上看,工业结构不断趋于重化,耗能、污染等问题日趋严峻。从改革上看,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会持续推出,以达到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目标;随着中国资本的充裕,对外资企业的改革将不再以吸引、优待为主导;私营企业的扩张壮大必将是中国工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快速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因此,类似“非公36条”和“新非公36条”的促进性政策文件将会在未来陆续推出。以下的分析预测部分,将以上文回顾的发展和改革所涉及的内容为主,兼顾其它重要方面。

二、当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面临着一些有利因素,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从中长期角度分析,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将直接取决于这些因素的变化,以及国家对这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1. 有利因素

1.1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图5所示,改革开放初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17.92%,1997年提升至31.91%,经过19年提高13.99个百分点。1998—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33.35%增长到49.68%,12年提升16.33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36%,远高于1978—1997年均0.73%的增速。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重工业品需求的最大潜力所在。正如第一部分对重工业发展阶段的回顾,中国工业趋于重化的现象也是始于1998年。城镇化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预计“十二五”期间,城镇化速度虽然可能下降,但城镇化进程不会改变。因此,

由城镇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住房等多方面需求将继续助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图5:1978年—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注: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1990—2000年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数据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数据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2 “新非公36条”,拓宽民营投资领域,助力私营企业发展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非公36条”),是一个指导和推动民营资本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2005年颁布的“非公36条”相比,这个文件在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突破和新意。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准入范围更加细化。不仅使准入范围清晰,而且进入的行业更加细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民资顺利进入;

二是投资方式更加灵活。“非公36条”虽然也允许进入一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但只允许参股,投资方式单一。而“新非公36条”不仅可以参股,而且允许采用独资、控股、收购、改组国有企业等多种方式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是操作措施更加明确。“非公36条”的一些规定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产生了“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即看似能进入实际进不去和即使进入也会被马上踢出来。“新非公36条”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途径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2006年,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67239.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1.24%。在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2009年,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依然增长18.84%,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并于当年首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29.55%(见图6)。可见,即使2005年推出的“非公36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私营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还是得以保持。一年来,虽然作为“非公36条”深化加强版的“新非公36条”执行效果欠佳,但随着越来越多地区细则和行业细则的出台,“新非公36条”对私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值得期待。

图6:1996—2009年不同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3)在线全文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54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