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区域规划专家崔功豪教授担纲编制。通过创新,把大上饶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上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两个专题来研究。根据规划,上饶市城乡建设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全市县乡村城镇体系的建设。以各个县城为核心,加快小城镇建设。二是“1+5”小城镇群的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形成绿色空间分隔,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的信江河谷城市群,通过明确中心城区与组团之间的功能关系,不断加强中心城区的吸纳与辐射能力,同时强化各组的特有职能,协调发展,以达到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腹地,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目的。三是加快中心城区的建设。强力实施“4+1”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升老城区、拓展城东区、做热开发区、做旺中心区、扮靓三江口”。
(3)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显著提高。为切实增强城乡规划审批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市中心城区先后编制完成了《上饶市水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饶市带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饶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饶市三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上饶市铁路既有线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新修编的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正在进行《上饶市老城-带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饶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上饶市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上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编,标志着市本级已基本实现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各县(市)控规编制力度进一步加强。德兴、婺源等地
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编制覆盖率率先达到100%,玉山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编制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余各县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覆盖率均超过80%。
(4)各项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和提升综合承载力为目标,完成《上饶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上饶市绿地系统规划》、《上饶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上饶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布点规划》、《两塔文化公园规划》、《信江书院规划》、《紫阳公园规划》、《辛弃疾公园规划》、《中心区中央公园规划》、《三江片区污水干管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公园、街景、广场等一系列专项规划。2009年,启动了《上饶市中心城区三江口城市设计》、《上饶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上饶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网综合规划》、《上饶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
(5)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主动做好京福高速铁路、杭南长客运专线相关工作,保证这两条铁路明年开工建设。全力做好今年城建重点项目规划工作,上饶中学规划选址确定,现正加紧进行方案设计。完成了广信大厦、龙潭湖公园、龙潭湖接待中心、中心区龙潭住宅小区方案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了五桂大桥设计方案的招标和评标工作。市二届人大第二十一次常务会交办的几个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信南路两侧,北门街道的沽塘村、民主村、龙潭村,茅家岭街道的汪家园居委会及新火车站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已全部完成。
(6)科学引导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目前,就市中心城区而言,中心区是我市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阵场。在新区的开发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和管理,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全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同时,为强化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提高新区建设品位,在完成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还专门编制完成中心区城市设计。坚持“做旺中心区”,加快了中心区规划建设步伐,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广电中心、法院等行政事业办公中心先后规划建设,城市主次干道、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日益完善。同时,进一步引导优质住宅小区开发、商贸、文化、生态等聚集发展。逐步使中心区成为上饶市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生态中心、文化中心。
(7)积极配合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工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我市积极行动,密切协助配合省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已原则同意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草案,并确定上升到国家高度上来,该规划将与国家发改委着手的“十二五”规划衔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8年9月14日上报国务院以后,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立即组织力量对规划进行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11月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专家审查会。13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规划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2009年4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委的80多位领导、专家学
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我省实地考察调研。随后,联合调研组和江西省委、省政府交换调研意见,并在此次调研基础上,修改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最终上报国务院批准。
(8)县(市)、乡镇、村庄及风景区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横峰、鄱阳、铅山、弋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德兴、婺源、万年正加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全市186个乡(镇)、2084个行政村全部按要求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编制率达到100%。全市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德兴市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万年县神农源风景名胜区、婺源县灵岩洞风景名胜区、上饶县灵山风景名胜区全部编制了总体规划。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还编制了梧风洞旅游接待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梧月广场设计,其余的几个景区的控规正在编制中。
2、城乡规划实施情况
(1)建立了完善的规划编、审、管程序和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规划的实施。一是成立了上饶市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对全市城乡规划和区域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并下设建筑艺术专家委员会,实行专家评审论证制度。二是推行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项目两级审批制度。凡是重大项目、市重点工程全部由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会,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其他一般性、日常性建设项目则由市规划局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会进行审批。三是深入推行“阳光规划”,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建立完善了规划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布制度,所有
规划建设项目,均在市规划局网站及工程建设现场进行批前、批后同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一是加强对经济建设和城乡长远发展的规划调控。围绕事关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点项目,各地规划部门都根据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积极进行研究策划,探索以规划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办法措施,对重要地段、重点项目、退城进园项目等进行深度策划包装,作了大量规划研究和服务,取得明显效果。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风貌特色,已经成为各地规划部门的共识和一致行动。二是规划引导住宅建设、公共设施、解决民生问题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公布了2008、2009年的住房建设计划,明确了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同时,还通过规划引导不同阶层混居,在住宅小区中按一定比例配置廉租房,防止低收入居民集中居住带来社会问题。这些措施,强化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有效引导了住房建设和消费。与此同时,着眼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各地普遍开展了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
(3)严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为规范城市建设项目,我市采取了多项举措,严格查处违法建设项目。在工作中建立了规划委托城管执法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明确执法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将工程项目的审批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乡规划法》贯彻实施情况(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