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册第十六章导学案 执笔人:董学燕 使用该导学案的时间是20 年 月 日 星期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
. 2. 想一想:木工师傅在做菱形的窗格时,只要保证窗格的四条边框一样长就行了.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二、新课学习
1. 探究菱形的判定定理:
由上面的想一想,猜想菱形的一个判定定理.
猜想: .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
O
菱形判定定理1: B C 符号语言:
想一想:根据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能否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猜想: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上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对角线 . 求证:ABCD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 . 符号语言:
2. 定理运用
例1 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AE 1 D O
B
F C
三、巩固练习
练习:教材P74 1.
四、 课堂反思与小结:
. 五、学习效果检测 1. 菱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 . 判定定理1: . 判定定理2: . 2. 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O=2,OB=1.
(1)求证:AC⊥BD.
(2)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D
AC O B
评价等级:___________ 七、作业
必做题: P80 A组5题;
选做题: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交AB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6.4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6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某些计算和证明的问题.
【学法指导】类比,利用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来研究.
第十六册第十六章导学案 执笔人:董学燕 使用该导学案的时间是20 年 月 日 星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正方形定义: . 2. 正方形的性质: . 3. 正方形是特殊的 、 、 . 4.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正方形?
二、新课学习
AD
1. 探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归纳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 符号语言:
B C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 符号语言:
(3)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符号语言:
(4)四边形ABCD中,用对角线条件判断:
. 符号语言:
2. 方法运用.
例1 (1)以2cm长的线段为边,画一个正方形; (2)以4cm长的线段为对角线,画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图,简要说做法,并说明为什么是正方形.
例2 如图,在平行直角坐标系xOy ,顺次连接点A(-2,0) ,B(0,-2),
C(2,0),D(0,2)所得到四边形ABCD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D(0,2)
A(-2,O C(2,B(0,
题解反思: .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P75练习1. 2. 教材P75做一做.
四、 课堂反思与小结:
. 五、学习效果检测
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于E,DF⊥AC于F. 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
C
E F A
B
D
评价等级:___________ 六、作业
必做题:如图,已知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且AE=BF=CG=DH. 求证: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 A H D E
G
B F C 16.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7课时)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矩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会解决某些计算和证明题目.
【学法指导】观察,依条件正确选择定理.
第十六册第十六章导学案 执笔人:董学燕 使用该导学案的时间是20 年 月 日 星期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 、 、 .其中正方形也是特殊的 . 2.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画图并写符号语言)
3.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画图并写符号语言)
二、典型例题学习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E平分∠BAD,∠1=150.
(1)求∠2的度数; (2)试说明:BO=BE. AD
1
O
2
B E C
题解反思: .
例2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AC=16cm, BD=12cm. 求菱形的高.
题解反思: . 三、巩固练习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1=∠2.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A1 D O
B 2 C
四、课堂反思与小结:
. 五、学习效果检测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DE⊥CE,∠ADE=300,AE=2.求CD的长.
D C
A
E B
评价等级_______ 六、作业
必做题: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且?AEB=?DEC.求证:BE=CE.
E BC A D
选做题: 如图,?ACB=90°,CD∥AB,E是AB的中点,CE=CD,那么四边形AECD是菱形吗? 试说明理由. D C
A
E
B
16.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8课时)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的问题.
【学法指导】联想、类比、转化.
第十六册第十六章导学案 执笔人:董学燕 使用该导学案的时间是20 年 月 日 星期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 正方形的性质: 符号语言:
2. 正方形的判定:
AO D
四、课堂反思与小结:
. 五、学习效果检测
如图,点E、F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BE=CF.
符号语言:
B C
二、典型例题学习
例1 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CD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CF.
求证:(1) △BCE≌△DCF ;(2) 若∠BEC=600,求∠EFD的度数.
AD
E
B
C
F 题解反思: .
例3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M,N分别是OA,OB上的点,且AM=BN.
求证:(1)BM=CN; (2)BM⊥CN. D C
O
MN
AB
题解反思: . 三、巩固练习
已知:如图,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AE=AD,∠ADE=750,则∠AEB的度数是多少? B A
E C
D
(1)AE与BF相等吗?为什么? (2)AE与BF是否垂直?说明理由.
AD
G F B C
E 评价等级_______ 六、作业
必做题:在正方形ABCD中,P是CD上一点,BE⊥AP于E,DF⊥AP于F.
求证:AE=DF. D P C
F E H A
B
16.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第1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定理,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会用三角形中位线定
理解决具体计算和证明问题. 第十六册第十六章导学案 执笔人:董学燕 使用该导学案的时间是20 年 月 日 星期
【学法指导】转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画出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2. 如图,在△ABC中,分别取AB、AC边中点D、E,连接DE.DE是△ABC的中线吗?猜猜看,DE这条线段叫什么? A .
二、新课学习
B
C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 2. 探究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猜想: . 证明猜想:
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 求证: . A证明:
DE B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符号语言:
3. 定理运用.
例 已知,如图,在△ABC中,AD=DB,BE =EC,AF=FC.
A求证:AE、DF互相平分. DF
BCE
题解反思: . 教材:P77想一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练习1、2.
四、 课堂反思与小结:
. 五、学习效果检测
1. 画出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并用符号语言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2. 在△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EF=3cm,则BC= . 3. 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则该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和为 . 评价等级:___________ 七、作业
必做题: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F为DE延长线上一点,且
EF=ED.求证: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 A
D B
E C
F
16.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第2课时)
【学习目标】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与应用,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
的直线平分第三边”,并会用于解相关题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16章 四边形(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