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测量楼层误差:水平线抄平后要测定甲方提供内墙50线,误差测定后可协助确定土建楼面位置,以便按楼层确定垂直分割线。具体测量法是测量每根立柱的水平线位置到楼面点的距离,记录下每一个数据,然后记录每层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备用。
c) 测量层高误差:取楼层误差的平均值,在一根立柱上取楼面点,然后测量每楼面点间的距离即是实际施工层高,层高有少量的误差不需要调整。要防止有很大的误,故对误差较大的层次要反复测量,一一记录。
d) 分析误差:寻找解决方法,将记录下层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按设计图纸一层一层对照并进行分析,如误差较少,相邻正负误差可相抵又不影响观感效果可自行调整,误差不大的可不调整。如误差较大时,必须要调整玻璃分格尺寸。
e) 调整误差方案:调整误差是在分析误差的基础上进行,误差调整方案的制定要遵循:
(I) 不能破坏原有建筑风格;
(II) 调整是局部的小范围、小幅度的调整; (III) 考虑材料的利用及经济性。
方案定下后,要对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同时要保持方案的完整性。交制定的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及设计室,对方案中调幅不大主管部门制定即可调整的要报设计室备案。如调幅较明显,则必须通过设计室修改设计图。
f) 调整:根据方案对图纸中有改动的地方进行调整,并附有详细的文字调整说明和表面具体的尺寸位置要求,最后绘制一份调整后的施工图。
g) 绘制横梁安装垂直剖面图:为了进一步明确横梁安装分格的要求,在横梁施工技术交底时要求现场管理人员绘制横梁安装垂直剖面图,在竖梁上绘制横梁具体的安装位置尺寸,离楼面分格尺寸等,同时要注明调整后的楼层标高以便复查。总之,横梁垂直剖面图的尺寸尽可能详细,以利指导施工。
h) 放线;横梁放线是在竖梁上标出横梁位置,在每根竖梁上都要准确无误。放线应
遵循从中间向上下分线的步骤进行。以每层水平线为标准,随时复查分格是否水平。 i) 检查:横梁放线完成后,为保证万无一失,对其准确性水平度进行抽样检查。对每一个组的工作都要检查,防止出现误差,发现误差马上调整。 5.2幕墙构件的加工制作 5.2.1铝合金(钢)型材的加工制作 5.2.1.1铝合金(钢)型材下料
a) 幕墙结构构件下料前应进行校直调整;
b) 幕墙的横梁的允许偏差为±0.5mm,立柱的允许偏差为±1.0mm,端头斜度的允许偏差为-15′。截料端头不应有加工变形,毛刺不应大于0.2mm;
c) 应严格按零件图下料,下料前必须认真看懂、理解零件图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尺寸的含义,认真核对型材代号及断面形状,有疑问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d) 当第一件零件下出后必须复查长度、角度等尺寸是否与图纸及偏差要求相符,下料过程中也要按比例(一般为10%)进行抽查; 5.2.1.2机加工
a) 幕墙结构杆件的孔位允许偏差为±0.5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mm根据加工零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加工精度、合理选用刀具、模具及设备,确保零件加工精度; b) 根据加工要求准确划线定位,加工出的第一件零件应复查各项技术指标是否与图纸一致,加工过程中也要反复抽查。
5.2.1.3加工过程中防止材料损伤,加工后的构件和配件及时做好分项目、分楼层、分规格标识,分别妥善保管和保护好成品。对于铝合金构件要采用塑料布包裹方法进行保护。
5.2.2钢构件防腐处理
用于幕墙工程的所有钢构件包括预埋件和角码均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防腐热浸镀锌处理。对于个别补缺件,补缺的部位可用防腐漆涂刷两遍。 5.2.3构件的包装和运输
5.2.3.1 构件的包装和堆放
(1) 构件按图纸要求在厂内加工,经检验合格后进包装袋并标识清楚构件规格、数量、安装位置。
(2) 零部件的标记书写正确,方可进行打包。 (3) 构件包装应保证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 (4) 管材、型钢构件裸形打包,捆扎必须多圈几道。 (5) 包装件必须书写编号、标记、单件外形尺寸及重量。 (6) 机加工零件及小型板件装箱发运。
(7) 待运物件的堆放必须平整、稳妥、搁置干燥无积水处,防止锈蚀。 (8) 钢构件按种类、安装顺序分区堆放。 5.2.3.2构件的运输
(1) 装车时,必须有专人监管,清点上车产打包件号及箱号。
(2) 汽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及时卸货交接,要求搭设专用架子分型号、部位、规格架空存放,并及时覆盖保护。对于角码和小型配件入库分类覆盖保管。 5.3玻璃幕墙施工工艺与方法
检验预埋件安装位置,弹放连接件位置线,检验连接件位置线后,即可进行玻璃幕墙的安装。 5.3.1连接件安装
a) 熟悉图纸,了解前段工序的变化更改及设计变更。
b) 预埋铁件:安装连接件时首先要寻找原预埋件,只有找准了预埋件才能保证下一工序顺利的进行。
c) 梁垂线:立柱的中心线是连接件的中心线,故在安装时要注意控制连接件的位置,其偏差小于2mm。
d) 拉水平线控制水平高低及深度尺寸:虽然预埋铁件时已控制水平高度,但由于施工误差影响,安装连接件时仍要拉水平线控制其水平及进深的位置,以保证连接件
安装准确无误,方法参照前几道工序操作要求。
e) 点焊定位:在连接件三维空间定位确定后,要进行连接件的临时固定即点焊。点焊时要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固定位置,另一个点焊,这样协调施工的同时两人都要做好各种防护,点焊人员必须是有焊工操作证者,以保证点焊的质量。
f) 验收检查:对初步固定的连接件按层次逐个检查施工质量,主要检查三维空间误差,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三维空间误差,工地施工控制范围为误差小于2mm,水平误并小于2mm,进深误差小于3mm。
g) 正式施焊固定:对验收合格的连接件进行固定,即正式焊接。施焊操作时要按照焊接的规格及操作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连接件的两边都必须满焊。
h) 验收:对焊接好的连接件,清理焊接表面,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其逐个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处进行返修,返修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
i) 防腐:预埋铁件在模板拆除后,即凿除砼面层后进行防腐处理,但由于焊接时对防腐层的破坏,故仍需进行防腐处理,先清理焊渣,再刷防锈漆,最后刷保护面漆,有防水要求时要刷防水漆。
j) 做好隐检记录:填写隐检记录,然后报监理验查后签字确认。 5.3.2立柱安装
a) 检查立柱型号、规格:安装前先要熟悉图纸,准确了解各部位使用不同尺寸立柱,避免张冠李戴。检查主要有:
(1) 截面是否与设计相符(包括截面、高度、角度、壁厚等) (2) 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扣除15mm变形缝)
b) 对号就位:按照作业计划将要安装的立柱运送到指定位置,同时注意其表面的保护。
c) 立柱安装一般由上而下进行,带芯套的一端朝上。每一根竖梁按悬垂构件先固定上端,调整后固定下端,第二根竖梁将下端对准每一根竖梁上端的芯套用力将第二根竖梁套上,并保留15~20mm伸缩缝,再吊线或对位安装梁上端,依此往上安装。
5.3.3立柱加固及二次防腐处理
a) 施工准备:立柱调整定位后要马上安排加固,对施工准备要求比较紧,从时间上控制较紧,电焊机、电焊条要完全满足需求。
b) 制定方案:一般情况下,因焊接时受热件因高温后的冷却产生残余变形。要控制加固变形就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由点焊开始,结束位置,点焊时要采取控制变形的措施,以及具体实施。一般可采用临时加横梁的办法进行加固,但由于此时横梁还没定位,故为保证质量,用于控制变形的横梁安装于室内不可见范围内,一般在结构砼梁高范围内。
c) 技术交底:在电焊操作前要对所有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在铁角码与连件间要求三面围焊,在立柱不锈钢螺栓与镀锌角码间要求有三点满焊,焊接时要控制变形,将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清楚,以确保质量。
d) 安装临时横梁:在加固前安装临时横梁应派专人进行,并按正规方法安装,位置要绝对准确。
e) 加固:加焊时必须按操作规程施工,要随时检查焊缝是否符合要求,焊完后要将焊渣及时清理干净,还要做好防护和防火工作。
f) 验收:立柱加固后要对焊缝进行检查,有无漏焊现象,是否有变形现象,变形严重时要重新处理。
g) 二次防腐处理:因电焊施工时会对原有的镀锌层或涂层有所破坏,必须进行二次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时不能单独考虑焊缝的位置,要考虑整个结构,检查每一个铁件的位置全面防腐处理,处理时要刷2 ~3道防锈漆,有防火要求的还要刷防火漆。 5.3.4横梁角码定位钻孔
a) 准备模具:钻孔前首先准备模具,至少要准备两种:一是方通模具;二是线通模具。有的带型窗的还要带型窗用模具,每次施工前要准备齐。
b) 检验模具的准确性(试模):在全面钻孔前要先检验模具的准确性。方法是先选一个施工段,根据横梁定位线,用模具先钻孔安装横梁,然后测量横梁是否有误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清华创业大厦B02幕墙施工组织设计(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