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容器及换热器的固定侧支座及活动侧支座,应按管道布置要求明确规定,固定支座位置应有利于主要管道的柔性计算。 第8.1.16条
布置管道应留有转动设备维修、操作和设备内填充物装卸及消防车道等所需空间。 第8.1.17条
吊装孔范围内不应布置管道。在设备内件抽出区域及设备法兰拆卸区域内不应布置管道。 第8.1.18条
管道上的仪表接口应按仪表专业的要求设置,并应满足元件装卸所需的空间。 第8.1.26条
B类流体的管道不应在高温管道两侧相邻布置,也不应布置在高温管道上方有热影响的位置。 第8.1.27条
B类流体管道与仪表及电气的电缆相邻敷设时,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m。电缆在下方敷设时,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5 m。当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结构并无阀门时,其平行净距可取上述净距的50%。 第8.1.29条
B类流体管道与氧气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500 m 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250 m m。当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结构并无阀门时,其平行净距可取上述净距的50%。
第8.1.36条
管道的高点与低点均应分别备有排气口与排液口,并位于容易接近的地方。如该处(相同高度)有其他接口可利用时,可不另设排气口或排液口。除管廊上的管道外,对于工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管道可省去排气口。 第8.1.39条
所有排液口最低点与地面或平台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m。 第8.2.3.2条
B类流体的管道不宜设在密闭的沟内。在明沟中不宜敷设密度比环境空气大的B类气体管道。当不可避免时,应在沟内填满细沙,并应定期检查管道使用情况。 第9.6.1条
管道设计中可利用管道自身的弯曲或扭转产生的变位来达到热胀或冷缩时的自补偿,当其柔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下列办法改变管道的柔性:
调整支吊架的型式与位置; 改变管道走向。 第10.2.7条
水平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应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强度条件是控制管道自重弯曲应力不应超过设计温度下材料许用应力的一半。刚度条件是限制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挠度,一般管道设计挠度不应超过15mm。 装置外管道的挠度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38mm。敷设
无坡度的蒸汽管道,其挠度不宜超过3 mm。 第10.5.1.1条
对于无隔热层管道,除大管(液体管工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 mm,气体管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600 mm带有管托或管托板外,可将管子直接放置在管廊的梁上。 第11.4.1条
设计者应对所设计的管道依据流体类别、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参数、是否剧烈循环等条件进行综合归类,列入设计文件,作为检测的依据。 第11.5.2条
对于气体管道,当整体试水压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安装前的分段液压强度试验及安装后固定口应进行100%无损检测,且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第11.5.4.2条
夹套管的内管应经液压试验及检验合格后,才能施工外套管。外套管应按本规范第11.5.1条的规定试压。 第12.1.2条
严禁镀锌的隔热辅助材料与不锈钢管接触。 第12.1.3条
有关伴热的隔热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碳钢的伴热管与不锈钢管子之间应采用非金属材料隔开; 当流体或管道材料不允许产生局部过热时,在伴热管与被伴热管
之间应采用隔热件隔开。 第12.3.3条
涂层的底漆与面漆应配套使用。外有隔热层的管道,一般只涂底漆。不锈钢、有色金属及镀锌钢管道等,可不涂漆。 第12.3.4条
涂漆前管道外表面的清理,应符合涂料产品的相应要求。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 第13.2.5条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气体排放口应符合环保的要求,液体不应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14.4.4条
流体温度低于-5oC时,或大气腐蚀严重的场合,宜使用分离式盲板,即插板与垫环。不宜使用“8”字盲板。 第14.5.1.1条
B类液体应排入密封的收集系统,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14.6.6.2条
氧气管道组成件的选用:管子管件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打底。 第14.6.6.3条
除非工艺流程有特殊设计要求及可靠的安全措施保证,氧气管道与B类流体管道严禁直接连接。
4 GB50235-200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5.0.2条
管道焊缝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0.2.1 直管段上两对接焊口中心面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5.0.2.2 焊缝距离弯管(不包括压制、热推或中频弯管)起弯点不得小于100mm,且不得小于管子外径。
5.0.2.4 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不应小于50 mm;需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 mm。 5.0.2.5 不宜在管道焊缝及边缘上开孔。 第5.0.7条
管道对焊口的组对应做到内壁齐平,内壁错边量应符合表5.0.7的规定。钢管道不宜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 第5.0.8条
不等厚管道组件组对时,当内壁错边量超过表5.0.7的规定或外壁错边量大于3 mm时,应进行修整(图5.0.8)。 第6.3.23条
不锈钢管道与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或氯离子含量不超过50x10-6(50ppm)的非金属垫片。 第6.7. 3条
对不允许与主管直接接触的伴热管,在伴热管与主管间有隔离垫。当主管为不锈钢管,伴热管为碳钢管时,隔离垫宜采用氯离子含量不超过50x10-6(50ppm)的石棉垫,并应采用不锈钢丝等不引起渗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标准规范与管道相关的条例(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