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夹有碎块石、块石,局部含碎块石、块石、填砂夹层,未经处理,结构以松散为主。层厚0.60~9.20m。主要分布于**海堤和鱼塘、滩涂以外场地。为Ⅱ级普通土。
根据地表调查,该层填土局部含有生活垃圾和堆(充)填淤泥。
2)人工填石(地层编号①/2):灰白、灰等色.主要由新鲜花岗岩块石及砼砖块组成,块石直径多为0.05-0.2m,含量约为40-70%,其余为碎石、角砾及粘性土充填,结构松散,局部稍密,层间多含填土夹层。为Ⅳ级软石。
2、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
1)淤泥(地层编号③/2): 灰黑色,含有机质,可见贝壳及蚝壳,具腥臭味,饱和,流塑状为主,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底部多含淤泥质粉细砂,层厚0.80~17.30m。为Ⅱ级普通土。该层在**海堤一带天然含水量平均68.2%,其余海域、河涌地段天然含水量平均为81.6%。
此外,该层顶部含水量较多,多表现为流泥,表面甚至表现为浮泥。
由于场地的河涌、滩涂和鱼塘在不断的清淤,致使淤泥的厚度在不断变化,且场地淤泥厚度差异较大。
2)粗砂(含淤泥)(地层编号③/3): 灰、灰黑色,含淤泥及大量贝壳,饱和,松散,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厚0.30~7.30m。
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1)粘土(地层编号⑤/1):灰白、灰黄、褐黄等色,湿,可塑,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0.50~14.20m,场地内局部分布。为Ⅱ级普通土。
2)中粗砂(地层编号⑤/2):灰白色、浅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粘性土,饱和,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厚0.40~8.10m,场地内局部分布。为Ⅰ级松土。
4、第四系上更新统湖沼沉积层(Q/3h/)
1)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⑥/1):浅灰、灰黑色,局部混砂及腐木,很湿~饱和,软塑~流塑状,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0.30~9.00m,场地内局部分布。为Ⅱ级普通土。
2)粗砂(含有机质)(地层编号⑥/2):灰、灰黑色,含较多有机质,局部含腐木,饱和,稍密为主,级配良好,分选性差高。层厚0.40~2.80m。为Ⅰ级松土。
5、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1)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⑥/3):浅黄、灰白等色,湿,可塑,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0.80~5.50m,场地内局部分布。为Ⅱ级普通土。
2)粗砂(地层编号⑥/4):灰白,褐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大量粘粒,偶见有卵石,饱和,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厚0.30~8.70m,场地内局部分布。为Ⅰ级松土。
6
6、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
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 褐红、灰黄夹灰白等色,由下伏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可~硬塑。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0.80~12.50m。普遍分布。为Ⅱ级普通土。
第二节 土地整备设计
一、处理思路及总体工程方案
由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张,需要处理的软弱土层埋深、厚度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技术上可行,造价经济的方案。
具体方案的提出结合周边道路的平面布置及竖向高程,以及对场地沉降、河堤及**海堤稳定及承载力的要求,根据本区域地质条件差、工期紧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施工进度以及材料来源等,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1、在填筑过程中,为避免填筑对河涌排洪及**海堤稳定的影响,在河堤内侧及**海堤内侧分别采用砂被围堰保护堤进行保护,在围堰未施工之前,若须先进行填筑施工,则从远离河涌及**海堤位置开始填筑,且填筑不能超过填筑控制线。
2、砂被围堰保护堤采用插塑料排水板铺大砂袋成堤,堤顶铺泥结碎石,以满足围堰作为施工主要临时通道通车的要求。
3、地块Ⅴ先抽排鱼塘水,铺土工布和竹笆,修筑临时施工便道,从北向南推进受纳弃土填筑。
二、软基处理设计参数
1、围堰的设计
(1)围堰顶标高的确定
根据赤湾水文站的资料,设计20年一遇最高潮水位为2.49m加上0.3m壅水高,结合本片区的防洪要求及围堰作为施工期主要临时施工便道的要求,将围堰顶标高确定+3.50m。
(2)围堰顶宽度及平面位置的确定
围堰不仅仅起保护**海堤及河堤的作用,其更主要的是作为该片区的主要排洪通道的作用,同时兼作施工期主要施工便道的作用,综合以上考虑,确定其顶宽为12m,其外边界离现有河堤及**海堤边界20m。
(3)围堰的结构形式
围堰采用大砂袋围堰,砂袋、砂被等加筋材料能够增强堤身的稳定性,减小堤身的设计断
7
面,围堰的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方案。围堰实施后,将作为场地内的主要施工临时便道使用。围堰用砂均采用海砂人工填筑。
2、填筑施工
场地准备完成后,铺设土工布,再铺设竹笆(应急弃土区),施工临时便道、围堰保护堤、埋设变形观测仪器,再分层逐级填筑工程弃土,同时进行沉降变形等观测记录指导施工,填筑到设计标高后整平。
3、施工监测 (1)施工监测的目的
施工监测是保证围堰施工安全、场地填筑过程中边界稳定的重要措施。现场监测的数据也将作为工后沉降的推算、处理效果的评价、工程量核实等的重要依据。施工监测属于围堰、场地软基处理工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设计中要求按照设计的规定布置监测仪器,按照设计要求的监测频率对围堰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和侧向位移,以及场地的沉降、场地填筑过程中围堰的位移等进行现场监测,利用监测的结果分析确定正在施工阶段围堰及场地的稳定性状态,以安排下一步施工。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议业主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测的内容、项目和精度要求将高于施工监测。
(2)施工监测的内容 1)围堰监测
沿围堰纵向每150米间距布置1块沉降板和边桩1组(2个)。 2)河堤及**海堤深层位移监测
在施工前沿河堤及**海堤每间隔100m布设一根深层测斜管,测斜管底部应入稳定土层。 3)监测控制值
施工期的填筑安全性参照规范要求,由上述监测的结果进行控制,具体标准为: ①沉降速率:应急区小于10mm/天 ;
②围堰、河堤的边界侧向位移:小于5mm/天 ; 4)监测频率
①围堰施工期,围堰的边桩、沉降点每天监测一次。
②场地填土施工期,场地布置的各监测项目、边界位移监测项目每2天监测一次。 ③施工间歇期及满载预压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随沉降量的减小,观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至每7天观测一次。
8
④监测时间暂定为一年。
⑤收土完成后,沉降每3天监测一次。
⑥当发生沉降、位移偏大等不稳定情况时,应加密监测次数。
三、水土保持设计
本工程属大规模的场坪工程,大面积、大方量的挖填及移运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给工程自身及周边带来严重水土流失危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尤其重要,必须做到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使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可以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本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在措施上主要有场地外截排水、场地临时排水措施、拦挡控制措施及临时绿化措施等。
1、水土流失特点 (1)水土流失现状
从现场踏勘看,项目区域基本为鱼塭地,现状水土流失属一般至较少级。 (2)水土流失特点
1)本工程水土流失面积大、范围广。
2)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待开发一个相当长时间,因此水土流失持续时间较长。 3)流失季节相对集中。****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并且受台风影响较大,降雨集中在4-9月份,因此水土流失集中在雨季。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施工期如处理不当,发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将严重影响施工、交通以及周边已建成的排洪工程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场地面积大,大面积水土流失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②大面积水土流失会对平整后场坪区造成严重危害,表现在冲毁周边道路、排洪设施、周边的其它建筑等。
2、水土保持措施
(1)收土完成后水土保持措施
排水系统:填筑过程中,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临时排水措施。因场坪完成后,该地块若不立即进行开发建设,需进行场地排水。在场地内按200m3200m间距布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排入河涌前在接口处布设沉沙池。
9
(2)雨季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地区雨季从4月到9月份,历时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启动区部分属大规模的场平工程,施工时间较长,易发生大规模水土流失,因此在雨季施工中应做好临时应急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根据天气预报,降雨前应疏通各排水沟,清理沉沙池。对排水沟不完善的区域应临时开挖排水沟,沟内铺土工布防冲,还可临时用沙包拦截引导水流,收拢归槽,以免泥水四处漫流造成场地冲刷。
应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程,主管单位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标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施工,遇到问题及时通报,以便能及时解决,把水土流失降到最低。
第三章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既有**海堤和**围涌河堤的保护
本工程南侧紧邻**围涌河堤,西侧紧邻既有**海堤,场地填筑必须保证不对二者造成影响和破坏。
二、砂被围堰保护堤施工是重点
砂被围堰保护堤事关**围涌河堤和**海堤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各道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三、保证各节点工期是本工程组织的重点
本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地铁3号线纳土,故必须保证各节点工期,实现如期纳土。
四、科学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本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大,45万多平米,虽然是作为地铁的渣土受纳场,但围堰保护堤、场地内临时便道等的修筑施工要求较高,且工期紧,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现场组织安排和管理。
第二节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应对措施
一、对既有**海堤和**围涌河堤的保护要点
1、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南侧和西侧的围堰保护堤,保证其外边界离现有河堤及**海堤边界20m。 2、在保护围堰未施工之前,若须先进行填筑施工,则从远离河涌及**海堤位置开始填筑,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某新城Ⅴ区软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