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9 n4 F, i' e$ M! p3 w, M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登山回望长安,一片锦绣,一个多么繁华的城市,骊山上重重叠叠建满宫殿,有很多宫门,次第就是一扇门挨着一扇门,都打开了。为什么要把门全部都打开?一骑红尘,一个人骑着马从山下飞奔而来,扬起一路尘土。一道一道的门都被打开,为的是让马通行无阻。马从山下飞奔而来,干什么的?是递送紧急军事情报吗?不是。杨贵妃在上面笑,只有她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原来是送荔枝的。

据历史记载,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荔枝从树上摘下来,三天以后,新鲜荔枝的色香味就全没了。古代没有冷藏设备,三天之内一定要送到,否则荔枝就不好吃了。当时生产荔枝主要在南海沿岸一带,从那儿摘下来,三天三夜送到长安,送到华清池。一路上是人马接力,马不停蹄,前面一匹马刚到,下面一匹马接着再跑,不分白天黑夜地跑。

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为了保证按时把新鲜荔枝送到长安,马在路上跑死一百多匹,马死了,人的伤害更惨重。

. K2 N9 k! y' E7 K& R( S

杜牧十分感慨,他来到华清池,想起当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一千多年过去了,杜牧的这首怀古诗,仍然意境悠远,内涵深刻,描摹了那段历史的悲哀,被后人不断吟咏。

经常被现代人吟咏的唐诗中,还有一首著名的怀古诗,其传诵频率之高,几乎尽人皆知,那么,这是哪一首诗呢?

《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北京南边的一个古迹。这个台有很多名称,又叫燕台。北京在古代叫幽州,这个地方曾经是燕国的地界,所以又叫燕台。又叫蓟(ji)北楼,因为它在河北的北边。还有一个名字叫黄金台,陈子昂在公元696年,是他36岁那年,来到幽州,他登上这个台,很感慨。陈子昂此行是跟随军队来的,有一个将军叫武攸宜,来征服契丹。那场战争是契丹挑起,武则天派兵回击,陈子昂也跟着来了.

) t6 s2 e+ J8 o

陈子昂是一个怀才不遇之人,非常有见解,他向将领武攸宜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可惜人家不听。我拿出那么多好主意,你不采纳,陈子昂感到很失落,他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登上幽州台的。

幽州台,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物,它是跟古代的几个名人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建台的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很弱小。燕昭王想发愤图强,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国家强盛呢?他有一个老师叫郭隗,老师对他说:国家要强盛,关键在人才。你要设法把别的国家的人才吸引过来,燕国就强大了。你修一个台,把黄金放在台上,有人才来报名,你就给他一些黄金,重赏他。

& D) z' F8 B\

郭隗说,如果一时招不到好的人才,你就先招我。燕王说,好,我修黄金台,拜郭隗为师。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出去,各地人才纷纷而来。著名大将乐毅,还有剧辛等,都是这样招来的。后来,燕国确实强大了。这就是黄金台名字的由来。

1 a- H/ _9 n) Q! k

有为的君主,筑台招揽人才,使国家强大。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心中万分感慨,我,怎么就碰不上像燕昭王那样的君主呢?现在,这个台已经荒凉,根本没有黄金,我登上来也是白登。他写了一首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U3 r$ o w/ J( N8 G

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像燕昭王,乐毅,他们已经远去。往后看,后面没有继承者,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开明君主。念天地之悠悠,历史多么漫长,宇宙茫茫无边,我觉得很孤独,没有人赏识我,我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今天,我登上幽州台,缅怀燕昭王,缅怀乐毅那样一批古代的优秀人物,抒发诗人内心失落之感。这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

- L! e+ @ Z6 b- ~: F5 }3 }7 Q

可见,怀古诗发生的背景,一定要有一个古迹,诗人来到这里缅怀历史,就想写诗,以表达心中的意念。

0 C t y! q3 _+ }4 \\

可以这么说,中国到处都是古迹,因为我国历史悠久。我到过美国,在美国一百多年的房子就算是古迹了,门口挂一个牌子。中国历史有几千年,一百多年的房子算什么古迹?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生活的城市,南京。

9 s+ ^/ ~1 U6 U9 o4 y4 m+ A5 T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它有很多别名:金陵,秣(mo)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地名。很多朝代在南京建都,留下的古迹特别多,唐代诗人在这里写的怀古诗也特别多。

南京最早叫金陵,陵就是山,金是黄金。在战国时,楚国国王楚威王,他统治的中心区在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有一次,楚威王来到现在南京这个地方,发现这里有王气,楚王很不高兴。他想镇一镇这里的王气,就在南京的山里埋了好多黄金。据说铸了金人埋在地下,可以把王气压住,让这里出不了帝王。因此,就把这个地方起名叫金陵。

战国以后,秦朝统一了全国。秦始皇派了看风水的人,在全国各地察看,一走到南京这个地方,看到这里有帝王之气,秦始皇也不愿意了,就下令在这里挖地,要把这里的地脉挖断。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秦淮河,就是秦朝人工挖的淮河,这样把王脉给挖断了。秦始皇不让这里再叫金陵,改名叫秣陵。秣是喂马的草,就是在山上只长一些喂马的草。这里不是金陵了,是秣陵了,这样就把王气给镇住了。

4 B1 z\

我不相信风水,但是,古人都说这里有帝王之气,说来也怪,后来历史上,凡是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是短命的。从三国时的东吴,到东晋,然后是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唐末五代的南唐,然后就是明代,到太平天国,到中华民国。除了东晋,大概勉强超过一百年,其他的都只有几十年,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年。

2 l9 n# k+ J! f+ N( x* I3 e

最有意思的是明朝,本来明朝有两百多年,接近三百年的历史,朱元璋开国皇帝,建都南京,但是到了第二代,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又是一个短命的。这跟历史上埋黄金,挖秦淮河,我不敢说有关系,但结果就是这样。南京始终是一个短命的都城。

$ o3 g: ], ~$ U1 r; Z7 }\

这样,在南京,就上演了太多太多的朝代兴亡的故事。唐代诗人到南京写怀古诗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地方有王气,但是短命。刘禹锡有一句诗说,金陵王气黯然收,是说晋朝的军队来消灭东吴,浩浩荡荡的水军从长江上游一路下来,最后攻下石头城,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浩,举着白旗出来投降,金陵的王气就没了。

7 o6 l9 T5 W u/ ]; @( |

当李白登上南京郊外凤凰台的时候,眺望南京城,他看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东吴留下的皇宫,已经荒废,长满了野花野草,把小路都给埋掉了。晋代留下的那么多大人物的衣冠,埋在坟墓里,成了历史的遗迹。

! u7 x/ @4 p, K/ _$ D5 V3 U

今天,我们到南京旅游,大家会看到,不管是大地名,还是小地名,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每一个地名,都包含着一个伤感的历史故事。

3 O# e. @1 p; |+ ~' l5 k

城外有紫金山,就是钟山,城墙是石头城,鬼脸城。紫金山跟石头城,本来就是形势险峻,非常雄伟的地方。诸葛亮说,钟山龙盘,势成虎踞。钟山也好,石头城也好,后代诗人来凭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历代亡国的故事,令人伤感。且不说玄武湖,台城,秦淮河,乌衣巷,南京的每一处,都是一部兴亡史。

' L- Z6 [! g! t% V

刘锡禹写过五首金陵怀古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叫《乌衣巷》,乌衣就是黑衣服,有一条巷叫乌衣巷,诗中写道:

3 R\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畔有一条巷子,叫乌衣巷,河上架着的一座桥叫朱雀桥。在六朝,东晋,宋,齐,梁,陈的时候,这里十分繁华,朱雀桥上有一个城楼,上面有两只大鸟,铜做的,那是由谢安亲自修建。乌衣巷在南朝,是门第最高的王,谢两家居住的地方。

9 M3 k! u& ?) A6 ~0 ]: V

王家,最早出了一个宰相,叫王导。晋元帝登上龙床,举行开国典礼,就叫王导坐在他身边,老百姓都说,王马共天下。东晋天下是谁的?是王家和司马家的,皇帝姓司马,简称马。

另一个大户人家是谢家,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取得胜利,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是谢安,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是谢玄,都是谢家的人。在整个南朝,王,谢两家是门第最高贵的人家。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高级干部中的高级干部。一条乌衣巷,住着的全是这两家的人。

4 [\

大家不要误会,认为当时住在乌衣巷的贵族子弟都穿黑衣服,不是的。在东晋,在南朝,黑衣服是贫贱人家穿的。那为什么叫乌衣巷呢?原来这个地名是古地名,在东吴时代,孙权修建了石头城,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这里,当时下等士兵穿的是黑衣服,所以,这个地方叫乌衣巷。东晋以后,王谢两家搬到这里来住,地名一直没有变。

) t* J7 K( A0 U

刘禹锡的这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这座东晋南朝繁华时期的桥,现在桥边上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一缕斜阳照进巷口,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王谢两家住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不是贵族聚居的地方了,这里住的全是普通老百姓。燕子年年飞来,以前飞到的是王谢家里,现在是飞到寻常百姓家里。

$ O! I4 U3 `: v4 v

燕子喜欢在人家的梁上做窝,今年在这里做窝,明年还会回到老地方来做窝。乌衣巷,住的人家变了,但是燕子不变,不管你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每年做窝就飞到这里来。从谢安建朱雀桥,到刘禹锡写这首诗,相隔有480年。不是说这个燕子480年还活着,燕子是一代又一代,不知换了多少代,它们始终飞来。这个自然现象并没有变,但是当年乌衣巷的繁华景象已经不复存在。

1 G& A! k; L8 s4 ?

感叹南京城的历史,我们往往会说,六朝繁华,或者说六代豪华,是说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后来降为地方性城市,失取了国都的气象。吟咏南京的沧海桑田,让我们现代人感慨万千!

跟刘禹锡这首诗差不多的,还有一首诗,可能大家都读过,晚唐韦庄写的《台城》,台城就是南京。韦庄来到南京玄武湖畔的一段古城墙边,非常感慨。这在六朝时候,是首都的城墙。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里,看到台城外的玄武湖边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5)在线全文阅读。

[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91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