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意和气,意气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现在不大讲意气这个词,而讲意气用事,成了贬义词。古人说意气,是讲意志和气慨,是讲精神方面的活动,讲思想情感。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至于说功名富贵,我跟着唐太宗打天下,将来能做什么大官,能得到多少俸禄,这是次要的。我们说魏征这个人,他在诗中表达的这种胸怀,后来实现了没有呢?应该说是实现了。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个重要大臣。魏征病重时,唐太宗去看他,把自己一个年幼的小女儿带到他病床前,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唐太宗说,你虽然病重,但是我今天希望你看一看未来的儿媳妇。双方的孩子都没到结婚的年龄,先答应下这门亲事,应该说这样的君臣关系,在封建社会是相当难得的。

* g+ x' ]9 C! j+ j2 d: [5 y/ d% I

魏征在这首《述怀》诗里,他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要有一种胸怀,至于说你到底得到什么官职,得到什么荣华富贵,都是次要的。魏征在这首诗中定格的这个倾向,基本上也是后来唐诗咏怀主题的一个主要倾向。

# v: O' z' J/ t2 i# p% w% a' j

盛唐时期,诗歌出现了有两大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写战争的,写边疆生活的,山水田园诗派是写田园生活的。边塞诗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气概,哪怕是在西域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紧张的军旅生活中,诗人依然是这样。

# R- S3 _! R; {

诗人岑参来到西域,八月天下雪,他是怎么表现的呢?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一种高昂的气概,没有一种保卫国家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种充满乐观主义的诗句来的。

再来看一看山水田园诗,写的是农村生活,这些诗体现一种比较淡薄的感情,比较沉稳,好像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相距甚远,但也不尽然。在山水田园派的诗人中,真正称得上做过隐士的,基本上没有做过官的,要数大诗人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同样表现出一种志向,一种人生的理想。

* ], R5 Y5 H$ y9 m0 c: _

有一年,孟浩然到长安,去看他的好朋友王维。王维是翰林学士,那一天晚上刚好他值班,看到孟浩然来了,就偷偷地把他带到宫中,没想到刚好遇上唐玄宗。在宫中见一外人,不是做官的,唐玄宗问:此人是谁?王维没法隐瞒,如实告知唐玄宗,这是我的朋友孟浩然,是个布衣。

\

唐玄宗一听,说这个人我知道,他是有名的诗人,然后就叫他朗诵自己的诗,其中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才能,圣明的君主不让我做官,我经常生病,朋友也不来看我。这本来是一句普普通通的抒情诗,唐玄宗听后,就很不高兴。你说:不才明主弃,你没有来找我,你也没有来参加考试,说我不给你官做,我一点也不知道,怎么能怪我呢?

在当时,像孟浩然这样的人,也并不是说,他一心一意就要做一个隐士,住在农村过一辈子。其实,他也希望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希望人生能够是一种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在唐代很少有真正的隐士。

7 V4 H0 e* i t3 m/ ~# O

现在,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终南捷径。终南就是终南山,地处长安南边的一座大山。捷径是什么?是指做官的一条捷径。这个成语,产生在唐代,主人公叫卢藏用。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作为一个人,又要藏起来,又要被用。他早年隐居在终南山,在古代,凡是你有学问,隐居在一个地方,久而久之,你的名声会更大。你的名声传开后,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高尚的人,不肯出来做官,等他的名声大到一定程度,朝廷就会派人来请他出山,卢藏用就这样很快就做官了,后来,官做得还不小。

有一天,朝廷里来了一位道士,叫司马承祯,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因为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能当官的。但是,朝廷把他召来了,见过皇帝谈过话以后,他又要回天台山去。卢藏用去送他,一路上远远看到终南山,卢藏用就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这座山里的景色也非常好,你何苦要千里迢迢回天台山呢?你就在这里住下吧!

6 R d\

司马承祯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做官的一条捷径罢了。在这里隐居的人,离长安近,就是为了做官。终南捷径的成语就这样传下来了。

3 R# J8 ?& O: B/ ?# H) u1 @

到了宋,元,明,清,凡是读书人说到终南捷径,就是讽刺你是假隐士,实际上你不是真的要隐居,你隐的目的是为了出去做官。但是,在唐代,在终南捷径产生的那个年代,这个词并没有多少贬义。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朝诗人希望人生能够奋发有为。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就是通过走终南捷径进入了仕途,这个人是谁呢?

通过走终南捷径进入仕途的大诗人,就是李白。李白在终南山隐居过,当然,李白隐居过的山比较多,除了陕西的终南山,还有河南的嵩山,山东的徂徕山,江西的庐山。这四座山,东南西北相距很远,你既然是隐居,就要安安静静地过一个跟外界比较隔绝的生活,干嘛要从这山跳到那山?而且李白在这些山里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会儿又换一个地方,为什么呢?

9 Z+ ?+ z M7 L2 A. f& z6 v

原来,他隐居山间,是为了等朝廷来请我去做官,隐了一阵,不见朝廷有动静,就再换一个地方。所以,李白隐居是为了求仕,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后来,朝廷发现了李白,就下诏书请李白到长安去,李白立马就不隐居了。李白很高兴,写了一首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难道我辈只是一个住在草野里的人吗?蓬蒿就是野草,我并不是住在这里的人,我本来就是一个应该做官的人。朝廷一请,我就仰天大笑。

. i3 a: h$ i: d1 ?, N

李白为什么要做官呢?唐代的诗人都想做官,为什么呢?那个时候,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今天你要报效国家,有很多途径,你是知识分子,你得了博士学位,你不一定去做公务员,你可以去做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然而,古代知识分子,除了做官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报效国家的途径,只有做官这条独木桥。

李白在他的很多诗里,都表达了他的这种志向,他的理想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占据高位后,为国家做点贡献,把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太平了,他就再去过真正的隐居生活。

+ `# d) f/ z8 v

这是一种人生理想,这种胸怀跟魏征一样,不同的是,魏征后来确实做了大官,而李白本质上还一个平民。李白是始终作为一名老百姓,来表达这样一种理想的。

! f2 P7 A* d$ t7 P

李白有济世安民的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他只是皇帝用来点缀太平的工具。李白想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他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遭到挫折。

李白的诗,比较多的是写他的失意。他被召到长安以后,唐玄宗,并没有像他想像的那样,请你做宰相,请你来治理国家,仅仅是叫他写诗而已。写什么诗呢?写歌颂杨贵妃美貌的诗,李白感到非常失望。

) l# T B. ?& W6 d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失意,但他失意而不失志。李白的诗,看起来好像比较悲观,马上又乐观了。好像是没有希望了,马上又有希望了。

1 y C* z3 ], _- \\, O- a5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T: I' C) {: r% x0 \\: j; P\

上天生了我这么一个人才,肯定是要有用的,否则生我这个人才干什么?千金散尽,我的黄金全部用完了,也不用愁,它还会来的。现代人炒股,也许今天千金散尽,明天说不定又来了,熊市碰上牛市了。唐代没有股市,李白没有这种机会,他在这里说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对于自己的人格,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高度自信心,对于未来充满着一种希望。

李白有一首有名的诗叫《行路难》,这路,不是指我们走的马路,而是指前途。前程在哪里?诗中说: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古人说,路是走不完的,走着走着又岔出歧路来,但现在,路在何方?没有路。刚问完这句话,接下来马上就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W, C2 h2 C/ A) z

总有一天,我会驾长风,破万里浪,意气风发地实现自己人生的远大理想。所以,在李白那些最失意的诗中,始终不失志。

. X& ]+ O0 ?2 j; g' N2 p

李白的诗,充满一种精神的力量,他蔑视权贵,蔑视功名富贵。李白是一个布衣,在他看来,帝王将相,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需要向他们卑躬屈膝。他觉得人间的荣华富贵,功名富贵都是短暂的,他在诗中说:

( g3 Q, @4 e% {+ t' G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2 V/ b2 `% U, f* C& c

汉水发源陕西,流到湖北,再流到汉口入长江,一路向东南而流。假如功名富贵能长在的话,那么,汉水就要向西北方向流了。弦外之音是功名富贵,不可能长在。

' ~9 }- o4 q/ k\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平就是屈原,当初屈原被楚王怀疑,疏远,放逐,屈原后来很悲观,就跳入汩罗江,自杀报国。但是,到了现在,楚王的宫殿何在?而屈原的作品,他的《离骚》,他的《九歌》,像日月一样悬在天上,光芒永不熄灭。

' W* G& z$ P+ O/ X) y

李白离开长安后,有一天,他喝得醉醺醺的,骑着毛驴,不知不觉闯进华阴县衙门。县官一看,怎么一个人骑着毛驴闯入公堂:来人啊,把他拿下!来者何人?我是谁?李白说了16个字,我是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3)在线全文阅读。

[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91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