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B- K8 M+ d: k& p
最后,只有两个人没有拿到,一个叫沈佺期,一个叫宋之问,这两个人的作品还在彩楼上,进入最后一轮的PK。这二位就是当时齐名的诗人:沈宋。又过了一会,一张纸片飞下来,大家跑过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说明宋之问获奖了,第一名。
总评委是上官婉儿,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士,武则天非常欣赏她。选完以后,上官婉儿就出来进行点评,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诗,最后选上宋之问的?
) [, V2 u' S* V/ v% ^
上官婉儿说,这二位的诗,前面部分写得都差不多,水平不分上下,但是两首诗的结尾,沈佺期的是: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这两句,句子完了,意思也完了。宋之问的结尾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诗歌虽然完了,它的意思没有完,尚有余味,让你自己去联想回味,所以高人一畴。沈佺期听了心服口服。
! S% F9 W6 x: m5 Y! [
还有一次,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去。在洛阳龙门,举行了一场诗歌大奖赛。大家写诗,由武则天亲自评选。武则天性子急,卷子还没有收齐,她把第一名就评出来了。有一个叫东方虬的诗人,诗写得非常好,武则天一看大喜,马上命令左右赏给他一领锦袍。一领锦袍未必值多少钱,但这是武则天给的,是皇帝赏的。东方虬当众把锦袍披在身上,无尚荣耀。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宋之问的作品交了上去,武则天一看,写得更好。武则天下令东方虬,请把你的锦袍脱下来,让宋之问披上。这说明什么?说明重视诗歌,你能在这种场合得到最高奖赏,是非常光荣的。最高领导重视诗歌,对于社会风气,乃至整个社会诗人的写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离开帝王将相,再去看看民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也是一样。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谓旗亭,就是酒店,酒亭。古代酒店外面不是挂一个木头招牌,就是挂一面旗,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一个记号,就叫画壁。
) U8 E7 D. g/ d\
盛唐时期,有三个有名的诗人,一个叫王昌龄,一个叫高适,一个叫王之涣。这一天,他们在长安相遇,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喝酒。一边喝,一边就谈谈诗。过了一会,来了一群歌女,她们坐在酒店的那一头。三个诗人就说,平时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错,我不服你,你不服我。今天正好来了一群歌女,唐代的歌女,她们唱的流行歌曲,都是有名的唐诗。
/ C\
三个诗人说,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他的诗歌写得更好,更有名。果然,歌女们开始唱歌了。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
7 {% M& A; w7 e& ~1 p- E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 f( {/ c& m2 J* `8 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Q# C* p\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就伸手在他背后的墙上划一个记号,一边画,一边说,唱我的绝句一首。
! J3 B2 N& P b! e% k
过了一会,第二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五言:
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似子云居。
( Y8 X- c\
这是高适一首五言古诗中的开头四句,可独立成篇。高适一听也很高兴,也在他后面的墙上划一道,绝句一首。
0 }7 q# g2 v4 @- P7 p; [& g
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七言绝句:
# b3 \\( u, J( }4 ~$ \\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N* w/ e! L! O/ k
又是王昌龄的一首,叫《长信秋词》,王昌龄更加高兴,回过头去,又画了一道,绝句两首。
这时,王昌齿和高适就朝着王涣之笑。王涣之脸上挂不住了,就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刚才唱歌的三位歌女,长得都不怎么样,她们唱的诗也一般。你们看,那个长得最漂亮的还没唱,等一会她唱,如果还是你们的作品,我甘拜下风。
6 c- X' @5 s3 ^ y2 a7 Q
过了一会,第四个歌女站起来唱:
4 I9 Y+ H( S+ w7 ~0 s- \\$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K- K m* A: A8 ]2 j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5 N; t* C6 `) ?1 c3 c2 }+ H
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下王之涣非常高兴,真的给他说中了,于是,三个人哈哈大笑。
那边的歌女听到这笑声,有一个就跑过来问:三位先生,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那个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神仙就在身边。于是,歌女们就都过来,向三位诗人行礼,并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
这个故事说明,在盛唐时期,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普遍受老百姓欢迎的就是诗。
白居易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通俗的诗人。他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所以,白居易的诗,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非常高,雅俗共赏。
有一年,白居易从长安被贬官到江西九江,当时叫江州。到了江州以后,他才写出了《琵琶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被贬官对他来讲成了一件好事。
到江州后,白居易写过一封信,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元稹,他说:我这一次从长安贬至江州,一路上走了三四千里路,路过许多乡间的小学校,和一些寺庙,在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题着我写过的诗。一路上,碰到一些男男女女,有的是种地人,有的是出家人,他们也往往能背诵我写的诗。大家都喜我写的诗,我很高兴。
当时白居易的诗,还有一个最热衷的读者,一个人非常崇拜他的人。此人姓葛,名字已无法查证。葛某人喜欢纹身,在他身上纹的不是青龙,不是白虎。他全身,从前胸到后背,从手臂到大腿,刺满了白居易的诗,共三十余首。你问他一句白居易的诗,他马上可以告诉你在他身上的什么部位。他这样走来走去,人人都能看到白居易的诗,活像一块流动的诗板。
同样是在中唐,还有一个故事。有位诗人叫李涉,名气当然没有白居易的大,在当时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有一次,他去旅游,路过一个叫井阑沙地方,这个地方在今天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方,是皖口镇周边的一个小村庄,在长江边上。他在井阑沙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 B1 i* g6 b0 g: l) b
黄昏时分下起了细雨,走到江边一个村庄,突然来了一帮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绿林豪客,绿林好汉。李涉带了一个书僮,正想投宿,船还没有靠岸,被一伙强盗挡住,让他留下买路钱。书僮就说:这是李涉先生。强盗一听他是李涉,是诗人。问了一句:你真是写诗的李涉吗?久闻大名。既然你是李涉,我就不抢你的东西了,你写一首送给我吧。于是,李涉就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是: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 \\+ t5 u, W8 F! c- t; R j3 h
他年我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现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跟你一样,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人。还有一种解释是,到了将来,你也不用隐姓藏名了,世界上的强盗多的是,但你没事。
强盗拿到李涉写的诗后非常高兴,不但没抢他的东西,不要他交出买路钱,反而送了很多东西给李涉。你是大诗人,这是我送给你的一点礼物,请收下留作纪念吧!
这个故事说明,在唐代,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崇尚诗歌,都懂得诗歌的价值,都尊敬诗人。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家都写诗,唐诗要不好也难。
第2讲 《诗歌唐朝》:诗抒胸怀
9 s# C1 V\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唐诗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派,还是边塞诗派,虽然诗歌中描写的对象不同,表现的风格不同,但却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咏怀诗。
什么叫咏怀诗?一言以概之,就是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感想,情感,写他的精神活动。中国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西方的诗歌跟中国诗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读西欧的诗,很多是叙事诗,从《荷马史诗》开始,讲一个故事,有情节,有人物。中国的古诗主要是抒情,唐诗当然也一样。
咏怀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从现有作品来看,也确实是这样。那么,唐人的咏怀诗有哪些特点呢?唐代出现最早的一首优秀咏怀诗,是魏征写的《述怀》。写这首诗的时候,唐代天下还没有太平,正处在开国战争之时,《述怀》写他归顺唐朝以后,跟着唐太宗打天下,参加过很多次战争,生活艰苦而紧张,他有一些感想,这首诗比较长,给大家介绍最后两句:
& S& a( z, I/ t' f9 J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