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龙巾拭吐,龙巾这是皇帝的手巾。拭吐就是呕吐,身上吐脏了,用龙巾来擦。传说李白在长安皇宫里,有一次喝醉了,唐玄宗叫他去写诗,就掏出龙巾来帮他擦干净。
- ^\
御手调羹,皇帝的手叫御手,一碗羹汤,太烫,拿个调羹把它搅拌一下,搅搅凉,给李白醒酒。他是谁?是唐玄宗。
M) s; w+ n) S6 B7 Z( [3 L/ v+ ?
力士脱靴,力士是高力士,高力士何许人也?清代有李莲英,唐代有高力士,他们的权势差不多。高力士在朝廷,灸手可热,连东宫太子,见到他要称为兄长。一般的公主,驸马爷见到他,称他为爷。但是,李白不管这些,喝醉酒,坐下来写诗,指着高力士说:你过来,给我把靴子脱了!高力士只好上去给他把靴子脱了。
) B0 E; @$ Q! {: Z/ s
贵妃捧砚,杨贵妃给他捧一个砚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也不是绝对的夸张,不是无中生有。
2 d\
李白在县太爷面前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县令一听大惊,原来是李太白先生来了。故事体现了李白的狂傲,目中无人。我觉得,这不是李白的狂傲。李白认为一个人,他应该有独立人格,即使自己是平民,也有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在帝王将相面前也不打折扣。
' P( }\
后人对李白有很多误会,宋朝的王安石说:李白写的诗不好,十首里有八首是写喝酒的,写女人的,太颓废。一般读者也觉得李白写酒写得太多,成天写喝酒:
2 ?* `9 D: Z& b6 }5 A, r0 I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李白一天到晚就是喝酒,每天都是醉醺醺的。其实,李白咏怀诗的意义,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他体现了一个平民的人格尊严。在封建时代,这是很难做到的,而李白做到了。
讲到李白,我们就会想到杜甫。如果说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给人的印象是狂放不羁,那么,杜甫就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给人的印象是谨慎持重。他们好像在各个方面都是对立的,难道他们咏怀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吗?
+ X' d D! A( G+ T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杜甫和李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两个人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好朋友。杜甫比李白小11岁,他们一见面便成为知己,两个人之间的交往非常和谐。分别以后,杜甫经常怀念李白。
4 n3 R+ ?6 I+ X% Y
在他们交往的时候,杜甫还很年轻,那个时候杜甫的狂傲,那个奋发精神,跟李白是一模一样的。二十多岁的杜甫就写出了登泰山的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都登过泰山,在泰山石壁上,很多地方都刻着这两句诗,其实这两句诗,已经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两句诗,不仅是写一个空间,你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俯视众山,视野广阔,看其他的山都显得那么短小。最主要的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在精神上占有一个很高的高度,体现他对人生一种积极的理想。在这一点上,他跟李白是一模一样的。
后来杜诗的发展,我们说的是咏怀,杜甫咏的是他的胸怀。杜甫进入长安以后,非常穷困,不仅指经济上的,也指精神上的。他没有出路,在长安整整十年,希望得到一个做官的机会,找上一份工作,为国家做点事情,但始终没有机会。杜甫跟李白一样,失意而不失志,在他的诗中,依然表达了那种伟大的胸怀,那种高远的理想。
杜甫跟李白不同的是,他在诗中,说得比较实在。44岁那年,他写过一首诗,叫《咏怀五百字》,诗中首先表明自己的身份:杜陵有布衣,我是杜陵的一个老百姓。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写的,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天下快要大乱,其他人都没有觉察,杜甫觉察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写这首诗前不久,杜甫得到了一个官职,就是做太子宫里的一个军需官。这个工作的官位低到什么程度呢,叫做从八品下。我们知道,知县官是七品,从八品下是相当低的了。当然下面还有九品,也就是说,比最低的高出一点点。他已经做官了,但是,他说自己是平民身份。后来他对自己有一个定位:窃比稷与契。我希望做像古代的稷和契这样两个人。
& q- Z5 E& Y7 S
稷,就是后稷,尧舜禹时期,舜那个时代的一个主管农业的大臣,后来就成了周王朝的始祖。契,是禹时代的一个大臣,他协助大禹治过水,后来是商王朝的一个祖先。
杜甫想成为稷和契那样的人,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国家做贡献。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个叫王嗣奭(shi)评价这两句诗时说:稷也好,契也好,并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他们的特点就在于对天下,对百姓的一种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9 S7 k7 Y2 ]7 q
杜甫的咏怀诗,虽然更注重现实主义的描写,但在诗中却表达了一种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杜甫,当之无愧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但后人,对杜甫也有误解,说他是一个愚忠的人,他一心一意忠于皇帝,是愚忠。
杜甫是忠,他时时刻刻想着朝廷,想着皇帝,说他愚忠有点道理。比如说宋代的苏东坡,对杜甫的人品有一句著名的评价,说他一饭未尝忘君,就是每次一顿饭,都想着皇帝,皇帝他是不是有饭吃?其实,皇帝根本不用你去想,他肯定有饭吃。
杜甫晚年流落到湖南,他吃到一种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叫槐叶冷淘,就是用槐树叶子榨出来的汁和在面里,做成一种凉面。杜甫写了一首诗,来咏槐叶冷淘,他说,不知道皇帝在纳凉的时候,能不能吃到这样一种凉面?
杜甫念叨皇帝,不是一味地愚忠,是他寄希望于皇帝能够变成一个好皇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致君尧舜,让皇帝变成尧,变成舜,那样的好皇帝。
# @ O- D ?: }, A1 V0 L9 h
在封建社会,除了出现一个好皇帝以外,大家还有什么希望呢?对老百姓,对国家有利的事,都要通过一个好皇帝来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杜甫希望出现一个好皇帝,归根到底还是落实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忧国忧民,这是杜甫咏怀诗里最本质的一个精神内核。
3 D$ o0 g: a& H4 X
我们读唐诗,读咏怀主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中国成了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的民族复兴了,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有文化的,先进民族,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国民的一分子,作为一个老百姓,我们要锻造一种健全的人格,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尊严,有一种独立的人格?他对于天下,对整个国家,是不是负有一种责任心?也许,我们做不了更多的大事,但是应该有这份关怀。
杜甫就是这样做的,杜甫的一生,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了不起的事业。他不在位,他没有机会,但是,在他的诗歌中,时时刻刻表达了这种关怀。
我们读唐诗,读咏怀这一类主题的时候,恐怕不是读了李白的诗后,我们就飘飘然,像神仙一样了。读了杜甫的诗后,只觉得他写得如何精美,对仗如何工整,不是的。最主要的恐怕还是要从中汲取一种人格上的熏陶。
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古人有他的局限性,封建时代跟我们今天的时代有距离,但是,在某些方面,可以抽象继承,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认定,有些对理想的追求,可以从中受到熏陶,这是我们读唐诗,读咏怀这一类诗时,应该十分注意的。
第4讲 《诗歌唐朝》:沧海桑田
2 H& N1 w7 |7 s5 }( e: i
怀古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在唐诗中,怀古诗篇非常多。
. a* t' U7 @- _: T+ S
山西有一条汾河,汾水向西南方流入黄河。在汾水南岸,有一个地方,汉朝的时候叫汾阴,现在是山西万荣县。汉武帝时,在这个地方发现古代宝鼎,汉武帝很高兴,在这个地方修建一个祠堂,祭祀当地的土地神。
汉武帝一生曾五次来到汾阴,但是历史是变化的,沧海桑田,九百年以后,到了唐代,汾阴没有了汉朝时的繁荣,成了一个很普通的地方。汉朝的古迹,当时的祠堂,也没有了。
\
初唐有一个诗人,叫李峤,路过汾阴的时候,想起当年汉武帝五次驾临,到这里祭土地神,而现在却成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是在阵阵秋风中一行行的大雁,从汾水上空向南飞去。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汾阴行》。这首诗很长,给大家介绍后面四句:
( R. d. V, S9 G\
山川满目泪沾衣,荣华富贵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满眼的山川风景很好,看了以后令人伤感,眼泪不禁掉落在衣服上。荣华也好,富贵也好,能有几天?你看,现在汾水上还有什么?只有一年一年的大雁向南飞去。大雁飞过的地方,相对来说人烟比较稀少,这里很冷清,很荒凉。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一种吊古的情怀。在唐朝,这四句诗是非常感人的,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前夕,请歌手来唱歌,就唱这四句,他听了以后,就流泪。
* G% x' Z1 a2 j% G9 ]5 ?
古人的荣华富贵,不能维持长久,今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我今天的荣华富贵,看来也不会长久。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匆匆西奔,逃到四川,途中再次听到人家唱这首歌,又一次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就是唐人对于汉朝留下的这些古迹,所进行的怀古。这些怀古诗,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 I& c+ A% K$ R- B4 I\
唐玄宗自己读李峤的《汾阴行》,感到伤感,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他本人的事迹也将成为后人怀古的对象。过了九十多年,晚唐诗人杜牧,路过骊山华清池,这是唐玄宗跟杨贵妃休闲享乐的处所,里面有温泉,现在还在。杜牧写过一首诗,想起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的情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讲稿][莫砺锋]《诗歌唐朝》(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