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全,确保在事故发生前得到控制。 5.1.4安全基本保证措施
a.安全检查员负责滑模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发现重大安全问题时,有权指令先行停工,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b.参加滑模工程施工人员,除必须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还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点(如临高压线等)、熟悉安全规程有关条文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c.滑模施工中经常与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停止施工。停工前做好停滑措施,操作平台上人员撤离前,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护。全部人员撤离后, 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
d.滑模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患有不适应高处作业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台工作。
e.施工人员出入走设有防护棚的固定通道,防护棚上挂好相关安全警示牌。 5.1.5施工过程保证措施
a.在施工的构筑物周围10m范围内,划出危险警戒区。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b.危险警戒线设置围栏和明显的警戒标志,出入口设专人看护。
c.危险警戒区内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机械操作场所,搭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护棚。
d.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工作面间,搭设隔离防护棚。在东侧利用滑模平台外三角架立面采用竹笆片进行封闭,封闭高度不小于1.8m。
e.各种牵拉钢丝绳、管道、电缆及设备等,均采取防护措施。
f.安全防护棚的棚顶采用不少于二层纵横交错的木板(木板厚度不小于50mm),必要时增加一层2~3mm厚的钢板。
g.操作平台铺设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方,在桁架上先按照间距300mm左右从外向内满布50×100mm的木方,木方放置时小面朝下且绑扎牢固。然后沿径向用25mm厚木板补齐并用钉固定。其上满铺1.5mm厚的铁皮。吊脚手架的铺板,严密平整、防滑、固定可靠,不可随意挪动。底部与两侧要挂设安全网。操作平台上的孔洞,设盖板封严。
18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h.内外吊脚手的边缘,设钢制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小于120cm,横挡间距不大于35cm,底部设高度大于18cm的木挡板。在防护栏杆内、外侧、兜底满挂安全网并与防护栏杆绑扎牢固。在与2号仓及3#仓附属结构相交的侧立面满铺竹笆或竹跳板进行封闭。
i.安全网与吊脚手架用铁丝等进行连接,连接点间距不大于50cm ;安全网片之间满足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与网结间距相同。
j.滑模操作平台上设有上人出入的平台,上部设活动盖板。在通道道口设防护栏杆;在其他侧面用密目网封闭。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m。
k.作业前,检查各油管接头,应连接牢固,无渗油、油箱油位适当,电器部分无漏电,接地可靠(必须做接地测试)。
l.滑模施工的夜间照明,应保证工作面的充分照明,照明电压为36V,高于38V的固定照明灯具在其线路上应设置触电保安器,灯泡有防雨灯罩。
m.用电设备必须安有接地措施,敷设于滑模操作平台上的各种固定电气线路,应安装在隐蔽处,对无法隐蔽处的电线应有保护措施。无论电线或电缆均应有保护措施。
n.使用380V电器,应有漏电保护器,应使用软橡胶电缆线。操作平台上总配电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开关及保护器应在配电箱内,并有防雨措施。 5.1.6通讯与信号
根据施工的要求,滑模操作平台上指挥人员用喊话器指挥施工。滑模施工过程中,通讯联络设备及信号,设专人管理和使用。
垂直运输起吊或降物时信号由指挥人员发出。司机接受到动作信号后,在启动前发出动作回铃,以告知各处作好准备。联络不清,信号不明,司机不得擅自启动垂直运输机械。 5.1.7防雷、防火
a.滑模施工过程中的防雷装置和措施,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b.滑模操作平台上的防雷装置设专用的引下线;雷雨时,所有露天高处作业人员下至地面,人体不得接触防雷装置。
c.平台上设置足够可使用的灭火器以及其他消防设施;操作平台上不存放易
19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燃物品;使用过的油布、棉纱等及时回收,按废弃物处置办法处置。
d.在操作平台上使用明火或进行电焊时,采用动火审批措施,并经专职安全人员确认后,再进行工作。 5.1.8滑模装置改装、拆除
a.滑模装置改装、拆除前,必须组织专业队、组,指定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b.凡参加改装、拆除工作的作业人员,经过技术交底、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中途不随意更换作业人员。
c.拆除中使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和机具,经检查合格后使用。
d.滑模装置改装、拆除前,逐个检查支承点埋设加固情况,以及作业人员上下走道是否安全可靠。改拆施工平台的支撑点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且每个作业人员的安全绳应独立,牢固悬挂点挂于构筑物上。
e.当改装、拆除工作利用在施工结构作主支承点时,对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经结构验算确定,且不低于15MPa。
f.改装、拆除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改装、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台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从高空抛下。当遇到雷雨、雾或风力达到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天气时,不进行滑模装置的拆除作业。
g.当天改拆未完时必须对未完部位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安全。 h.滑模拆除另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批后方可实施。 5.1.9重要部位安全保证措施
a.贮煤仓南侧临近10Kv高压线(距离约6米),施工中严禁吊物跨越作业; b.临近高压线平台位置,采用竹笆和模板封闭严密,严禁施工过程中坠物损坏线路。
c.施工过程在仓南侧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并对操作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防止施工人员向下抛物。
d.接爬杆时,必须由2人以上递送爬杆,防止单人手持不稳坠落。 e.此处位置爬杆必须逐个检查焊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顶升,防止爬杆顶断坠落。
f.吊运较长构件靠近高压线时,必须在物件一段绑好控制方向绳索,防止旋转碰撞线路。绑扎较长钢筋时也应注意钢筋伸至高压线上。
20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g.本着重要部位重点对待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对涉及临近高压线部位的施工,另派专人进行看护,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6.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6.1开始滑模施工前,必须全面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
a、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及其连、拉接部位均符合设计要求; b、液压系统经实验、检验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c、垂直运输机械设备系统及其安全保护装置试车合格; d、动力及照明用电线路的检查与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检验合格; e、通讯联络与信号装置试用合格; f、安全防护设施符合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g、防火、避雷等设施的配备齐全;
h、完成职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及有关人员的考核工作; i、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6.2、操作平台上材料堆放的位置及数量符合平台设计的要求,不用的材料、物件及时清理运至地面。
6.3、模板的滑升在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液压控制台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操作。
6.4、初滑时,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凝结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5、每作业班设专人负责检查混凝土的出模强度。当出模混凝土发生流淌或局部坍落现象时,立即停滑加固处理,严禁随意超速滑升。
6.6、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保持基本水平,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大于40mm。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大于20mm。严格控制结构的偏移和扭转。纠偏、纠扭操作,必须在当班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并徐缓进行。当发生扭转,任意3m高度上相对扭转值不应大于30mm。 6.7、施工中按下列要求对支撑杆的接头进行检查:
同一结构截面内,支撑杆的数量不大于总数量的25%,其位置均匀分布。滑升过程中当支撑杆接头穿千斤顶时,平台上所有作业人员应分段看护,值班管理人员巡视检查,在危险部位必须用手把住,直至进入千斤顶。当支撑杆穿出千斤
21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顶后及时逐个进行绑条焊接。
滑升过程中,随时检查支撑杆工作状态,当出现弯曲、倾斜等失稳情况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采取截断绑条焊接或直接绑焊的加固措施。 7.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7.1预防支承杆失稳措施
7.1.1保证操作平台施工荷载控制在150kg/m以内,平台上的支承杆和钢筋应随用随放,不得超载。
7.1.2材料堆放要均匀,不得集中堆载。 7.1.3每次提升300mm左右,严禁超高提升。 7.2预防仓壁混凝土拉裂措施
7.2.1模扳安装应上口小,下口大,斜度宜为模板高度的0.2%~0.5%。 7.2.2滑模提升过程应控制好操作平台水平。
7.2.3混凝土浇筑速度应满足滑模工艺要求,严格按滑模施工技术要求提升模板,即每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5小时,在气温较高时还必须增加1~2次中间提升。每提升一个浇筑层高度,应全面检查出模混凝土的质量,发现有裂缝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原
2
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 7.3预防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措施
7.3.1在滑动模板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滑出的混凝土表面,往往会出现表面不平、缺棱掉角、蜂窝麻面、小裂缝、甚至较大裂缝等质量问题,故必须进行脱
模后处理工作。
7.3.2混凝土表面不平时,一般只需用木抹自将不平部分搓平,用铁抹子原浆抹平压光即可;缺棱掉角处,可用砂浆修整;蜂窝、麻面及小裂缝处,应立即将松动的混凝土清除,再用同配合比沙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平压实抹光;较大的裂缝、狗洞,应视具体情况进行修补,或支模补浇筑后抹平。 8.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确保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贮煤仓及煤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改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