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弯曲 支承杆 Ф48×3.5钢管 直径 椭圆度公差 对接焊缝凸出母材 注:L为支承杆加工长度。 4.3滑升模板系统组装 4.3.1、安装准备条件
小于(1/1000)L -0.2~+0.5 -0.25~+0.5 <+0.25 a、先在仓壁基础位置放出筒壁边线,以及提升架、桁架位置线,将基础仓壁位置上的混凝土凿毛,以利于混凝土粘接,绑扎首段竖向钢筋和模板高度范围内的水平钢筋并验收。预埋铁件也应同时完成。超过模板高度的水平钢筋和首段以后的竖向钢筋,在模板滑升后,随滑随绑。
b、安装搭设临时组装平台。临时组装平台为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 4.3.2、模板系统
a、模板:模板与围圈间采用8号铁丝连接。上围圈距模板上口的距离为240㎜,不超过250mm。模板下口与开字架底齐平。安装模板前模板表面应涂刷隔离剂,然后按先内后外的顺序安装。
b、模板锥度:内模0.5%;外模0.3%。除自制模板外其它尺寸均未包括锥度。 c、围圈:将围圈按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顺序与提升架立柱锁紧固定,并将围圈连成整体。安装围圈时,要随时校核提升架的水平、垂直和中心位置,并检查内、外围圈的间距,无误后再拆除临时支撑。上下围圈的间距为650mm,壁柱处围圈做成格构式,围圈长度加工尺寸在两端各短10mm。螺孔均为?17。围圈除按设计尺寸外,在特殊部位进行定位放样;围圈在转角处焊接成刚性节点。
d、提升架:按照提升架的布置,按型号安放在设计位置。安放提升架时,要使各提升架都在同一水平面上,要用水平尺和线锤等检查其水平和垂直度(包括平面内、平面外),用仪器检查其中心位置,然后临时进行支撑固定。
布置46个提升架,其中普通开字架44榀,异形开字架2榀,按墙的中心线对称安装,并且均沿筒仓半径方向安装。在提升架上沿仓壁内、外竖向钢筋位置筋焊两根φ25螺纹钢筋,钢筋沿圆周封闭,以增加提升架整体性,在其上按竖
8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向钢筋间距焊接φ8钢筋环,用以固定竖向钢筋位置。
壁柱模板系统处理方法:
扶壁柱部位处理:扶壁柱处采用特制开字架,布置详见滑模制作图,在壁柱端头采取围圈延长与原仓壁围圈连接形成端部形状。模板采用定型钢角模(角模按设计图纸和锥度要求加工)结合钢模板沿围圈拼装。 4.3.3、操作平台系统
4.3.3.1、操作平台内由44榀内桁架、44榀外三角架平台、吊架组成,平台铺板设计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上铺20~25mm厚木板,铺完比模板高25mm或齐平,水平误差不大于10 mm。
4.3.3.2、内、外吊脚手架,应待滑升起步后跟随安挂。内、外操作平台和内、外吊脚手架均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 的防护栏杆,并挂安全网。
4.3.3.3、连圈:在外三角架上设计二道连圈用[10槽钢。内三角架上设计二道[10槽钢连圈,三角架中间设置桁架式内撑。凡是没设连圈的位置,根据现场需要可采用钢管等构件设置。
4.3.3.4、中心盘:直径为1000mm的10mm厚钢板,与拉杆连接。
4.3.3.5、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平台上荷载的大小及其分布,尽量控制不利位置荷载过分集中,并根据平台的受力情况及结构的偏扭方向作调整。 4.3.4 液压提升系统
4.3.4.1 千斤顶采用GYD—60滚珠式千斤顶,根据提升架位置每个提升架配置一个千斤顶。
4.3.4.2 支承杆采用埋入式支承杆,采用?48×3.5钢管,设墙壁中心处,并用线锤找正;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1 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
4.3.4.3 支承杆安装和接长时,要求与千斤顶同心及垂直,其偏差不大于0.5mm。支承杆接长采用钢管内加焊2根长度200mmΦ8短钢筋进行加固,然后用电焊将接口处(接缝2mm)焊满,后用手持砂轮机打磨掉多余的焊肉,并磨圆滑,以便于千斤顶通过。当接头滑过千斤顶后,再将接头部位围焊牢固。焊工必须进行坡口焊培训,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4.3.4.4 液压控制台采用YKT—80,供电方式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气控制系统
9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应保证电动机、换向阀等按滑模千斤顶爬升的要求正常工作,并应加设多个备用插座。
4.3.4.5 滑模千斤顶应逐个编号检查,千斤顶空载启动压力不得高于0.3Mpa。 4.3.4.6液压系统试验合格后方可插入支撑杆,支撑杆轴线应与千斤顶轴线保持一致,其偏斜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 。 4.3.5、油路系统
本仓考虑布置9路油路,油管采用高压无缝橡胶管,主油管内径16mm,分油管内径14mm,连接千斤顶的油管内径8mm。安装油管时,应先逐根吹通,防止存有赃物堵塞油管,管接头应擦净,不得存有赃物、灰尘。油管应沿提升架横梁上的通长槽钢敷设,不得与结构配筋相碰,也不能妨碍其他工序施工。高压橡胶油管如需转弯,其弯曲半径不小于胶管直径的9~10倍,不得在接头处弯曲,接头至弯曲部位的最短距离,应为胶管直径的6倍以上。接头处应套上塑料管加以保护。 4.3.6、验收
模板系统组装完成后,由项目部组织测量、技术、安检等相关检查人员按照滑模设计的平面尺寸,及滑模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对模板体系进行验收: 滑模模具安装允许偏差 表2
内容 模板中心线与相应结构截面中心位置 围圈位置的横向偏差(水平、垂直) 平面内 提升架垂直偏差 平面外 提升架安放千斤顶的横梁水平偏差 平面内 平面外 上口 考虑倾斜度后的模板尺寸 下口 千斤顶位置安装的偏差(平面内、平面外) 圆模直径、方模边长的偏差
10
允许偏差(mm) 3 3 3 2 2 1 -1 +2 5 -2~+3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相邻两块模板平面平整偏差 滑模构件设计具体见后附滑模设计图 4.4滑模施工工艺、方法
1.5 滑升模板施工过程是滑模施工的主导工序,其他各工序作业均应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不宜以停滑或减缓滑升速度来迁就其他作业。 4.4.1试运行
滑模各系统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试运行(千斤顶内不插入爬杆),检查全系统内有无渗油、漏油现象,千斤顶是否同步爬升。同时对部分机械检查供电系统负荷情况。经试运行,全部正常后才能插入爬杆,爬杆使用Φ48×3.5mm钢管,钢管下部与钢筋焊接牢固,防止位移。 4.4.2初滑
初滑前先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的初装,初装分三次进行,第一圈高度控制在距模板上表面900mm,第二圈和第三圈浇筑高度分别为300mm,浇筑完成开始初滑,滑升高度为50mm,出模后应仔细检查混凝土出模情况,观察混凝土的凝固情况,用手指压仓壁能压出指印、不坍塌,用木抹子能压平为正常。期间钢筋安装穿插进行。浇筑最后一圈350mm高混凝土,使之与模板上口平齐。之后转入正常滑升阶段。
初滑后应立即对滑动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调整,然后转入正常滑升阶段。检查的内容包括:模板上升是否均匀;模板接缝有无变形、漏浆情况;模板倾斜度是否正常;提升架受力后有无倾斜变形;围圈受力是否均匀、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操作平台受力情况是否正常;支撑杆有无弯曲、拔起现象;千斤顶、油管接头有无漏油现象;油路有无妨碍滑升情况等等。 4.4.3正常模板滑升阶段
模板爬升速度应根据前期试制的混凝土试块凝结情况具体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25~0.4Mpa,即用手指压仓壁能压出指印、不坍塌,模板滑升时能听到沙沙声,说明出模混凝土情况基本正常。每次模板滑升结束后,技术人员应及时检查出模混凝土情况(指压核实检查),每次浇筑高度必须保持一致300mm,并认真做好记录。每班至少对混凝土浇筑高度测量一次,并修正浇筑高
11
贮煤仓及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度,以保证每层出模的时间和层次的准确。平台水平差在25mm以内为允许偏差,暂不调整,超过25mm应立即进行调平。每次滑升都要将限位高度提升300mm,调整时用水平仪在支撑杆上准确划线,将平台调平。在滑升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的出模情况调整限位器的爬升高度。
在滑升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末班系统、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尽量减少升差。为了减少各千斤顶的升差,可在每根支撑杆上间隔一定的标高,设置水平标志,相邻两个千斤顶的高差,一般不大于10㎜,每次提升时,必须使距液压控制台最远的千斤顶全部上升达到行程要求后,方可停止加压,然后回油;回油时,也必须使最远的千斤顶充分回油,以免因加压、回油不充分而造成升差不一致。 4.2.4停滑作业
滑模中遇大风、大雨、机械故障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滑升时,混凝土要浇筑到同一水平面上,且每小时滑升一个行程,直至最上层混凝土已凝固,模板与混凝土完全脱离为止。停滑时,要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内表面的灰浆,并刷隔离剂保护。继续恢复施工时,应对模板系统和提升系统进行检查。混凝土接茬按一般施工缝进行凿毛、湿润等方法处理。 4.2.5终滑作业
正常滑升接近终滑标高时,对滑模系统进行抄平,并将滑模系统调平,然后灌最后一层混凝土,灌注时必须把握顶面标高(39.5米),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最后一层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停止滑升,达到拆模强度时拆模。 4.2.6纠偏纠扭措施
a、纠偏措施
每滑升600mm用J2经纬仪观测,测量仓壁4个方向的垂直度,垂直度的允许偏差高度为1‰,超过则需要调整,并做好记录,一份交给平台指挥负责人,一份备案。
纠偏方法:使千斤顶同时升2~3行程,然后将平台低的千斤顶再长2个行程,再继续滑升达不到时,再做一次交替进行直到千斤顶于同一标高,这样可以使混凝土不被拉裂。
b、纠扭措施
方法:扭转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体现在实际中是开字架倾斜或千斤顶、爬杆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贮煤仓及煤1号转运站滑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改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