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全集
(50余次重要战役附作战地图)
上党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9月至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古属上党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城打援战役。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入侵晋东南,自临汾、浮山、翼城进占被我地方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和已为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第68、第69师主力及暂编第38师一部驻守长治(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称上党郡),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与此同时,第一战区第3、第16军经风陵渡到达运城以南,第11战区以第15军留置豫西,以第40军、新8军及第30军向郑州集中,拟沿平汉路向北推进。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自8月26日起,中共中央军委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军区主力首先歼灭阎锡山进入长治的部队,收复上党地区,消除腹心之患。并强调指出,长治等城堡坚垒密,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进攻时宜选择一两城,各个击破。9月4日,军委又进一步指出:在进行上党战役中,阎(锡山)如从太原、临汾、平遥等地来援,于我有利,待其进至适当地域给以歼灭,你们应有此独立的机动的灵活作战准备。”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军委指示,针对史泽波所部孤军深入、守备分散的特点,决心集中以所属正在进行整编的的太行、冀南、太岳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共3.1万余人,并动员5万民兵配合作战,在解放区人民群众支援下,首先轮流以主力一部由北而南地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史泽波的主力从长治出援,以主力的大部配置在机动位置,力争在运动中予以歼灭由长治出援的敌人,尔后收复长治,相机歼灭可能自太原、平遥来援的敌人。同时,以冀鲁豫军区主力及太行、冀南军区部队各一部,在新乡以北、石家庄以南平汉路沿线肃清日伪军;以太岳军区部队破击同蒲路南段,迟滞胡宗南部北进,为上党战役结束后转用主力于平汉或同蒲路作战准备战场。
为了打好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认真进行了战前准备,首先,将各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游击兵团编组成太行纵队、冀南纵队和太岳纵队,使之成为正规兵团,从而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其次,在军民中广泛的进行政治动员。号召大家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并提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的口号。部队知道毛泽东赴渝和蒋介石谈判,都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邓小平说:“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再次,开展了战前练兵,各级地方政府还动员了5万民兵支前或参战。充分的战前准备,使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和后方的安全。
在开进途中,太行纵队于9月1日攻克襄垣,歼敌一部。9月10日,战役正式发起。太行纵队首攻屯留,太岳、冀南纵队设伏打援。11日,长治守军出动6000人增援屯留,中途稍与打援部队接触,即畏惧被歼而退缩长治。12日,我军攻克屯留。13日,太岳纵队攻击长子县城时,以太行、冀南纵队打援。但长治守军不敢出援,打援意图无法实现。刘伯承、邓小平当即放弃打援计划,令各部迅速夺取外围各城。17日又攻占潞城,截断了长治与太原、平遥的联系。19日,我军攻克长子、壶关。至此,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壶关为我攻克,共歼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孤立了长治守敌。9月20日,各纵队开始合围长治。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由城的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虚留生路于北关,诱使史泽波部北窜而在野战中予以歼灭。24日,各部队开始攻城,但遭到史泽波部的顽强抵抗,攻城未果。
由于上党告急,阎锡山急令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军和省防军等部共2万余人,由祁县地区向长治增援,图解史泽波之围。28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判明彭毓斌的行动企图后,决定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以冀南纵队及地方武装佯攻长治,吸引援敌,以太行、太岳纵队北上打援,将援军歼灭于襄垣、屯留之间地区。
10月2日,打援部队与增援敌军在屯留西北之王家渠地区遭遇,打援部队立即将彭毓斌所部包围于老爷岭、磨盘脑、榆林地区。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凭借优势火力拼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打援部队多次攻击未果。这时,我发现援敌为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第23、第83军共6个师及由伪军改编的省防军一部。刘、邓首长为确保打援兵力的优势,遂决定抽调围困长治的冀南纵队北上参加打援,只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治。为避免彭毓斌作困兽之斗,部队攻击时采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法,以左右两翼部队猛攻敌人,而在北面留一缺口,诱敌向北突围,争取在运动中歼灭之。10月5日,我左翼部队攻占敌老爷岭主峰阵地。经我军多日围困攻击而饥疲不堪的敌人,于当日夜间向北突围,太岳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虒亭以北之土落村附近制高点,堵死敌人逃路。随后,打援部队以跟踪追击、平行追击、超越追击、穿插分割,多路楔入敌阵等战术手段,将敌援军合围,激战至6日,敌除一部逃回沁县外,其余全部被歼,彭毓斌被击毙。
被围困于长治的史泽波,见援兵无望,乃于10月8日乘夜暗从长治向西突围,企图逃向临汾。据此,刘伯承、邓小平急令太岳纵队从虒亭直出沁水之马壁,对敌实行兜击。太岳纵队在“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的鼓舞下,士气旺盛,他们不顾疲劳,忍受饥饿,日夜奔驰。至12日,终于在沁河以东之将军岭、桃川地区截住了突逃的史泽波部,经数小时激战,除少数先头西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史泽波被俘,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解放军以伤亡4000人的代份,歼灭国民党军11个师及1个挺进纵队共3.5万余人,其中生浮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
点评: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著名战例。这一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显示了解放区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力量和决心,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为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提供了借鉴,意义十分重大,经验也非常宝贵。我军在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以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主要经验是:刘伯承司令员对敌情判断准确,战役决心正确,指挥果断;初战必胜的思想明确,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通过兵力的机动转用,以及在次要方向充分发挥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作用;确保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力优势;利用围城打援、攻城打援、迫敌突围等手段,争取歼敌于运动中。
邯郸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亦称平汉战役。
10月14日,国民党军第11战区司令长官马法五(兼第40军军长)、高树勋(兼新编第8军军长)率领第30、第40军及新编第8军共7个师、4.5万余人采取“并列重叠配置”,从新乡沿平汉线北进,以第40军及工兵第9团为右翼兵团,以新8军及第30军为左翼兵团,分两路自新乡北进,第32军尾随第40军等部进至安阳为第二梯队,企图与进占石家庄的第一战区第3、第16军会合,然后继续北进,与空运到达北平的第92、第94军南北会师,完全控制平汉路。国民党军的旨在占领邯郸,打通平汉铁路(北平至汉口),为进军华北、东北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新8军是西北军,有我党的工作基础,该军中的民主分子对蒋介石歧视吞并非嫡系部队和驱使他们充当内战先锋深为不满。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进行上党战役期间,曾以一部兵力肃清新乡以北平汉路沿线日伪军,基本上控制了从淇县至高邑的200余公里铁路,为主力遂行邯郸战役开辟了战场。
据此,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0月中旬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华中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区及东北,至快还须一月;各部到达后,布置战场,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备,至快亦须两月至三月。因此,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除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路北进的第一战区后续部队外,集中主力,由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亲自指挥,对付沿平汉路北进的马法五、高树勋部,务求歼灭其一部或大部。在打法上,军委指出,必须审慎忍耐,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到安阳、沙河之间于我有利的地区,再坚决扼制之,逼迫敌全部或大部展开,我主力再从敌暴露的翼侧或后方进行猛烈突击而歼灭之。
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进占漳河边的岳镇、丰乐镇等桥头阵地,掩护架桥。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遭到先期赶至邯郸以南的第1纵队主力的阻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渡过漳河,全力北进,其第40军之第106师等部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向第1纵队第1旅阵地反复攻击竟日,于黄昏从崔曲、夹堤间突破,并进至高庄、南泊子一线。第1纵队的顽强阻击为军区后续部队到达预定战场赢得了时间。晋冀鲁豫军区随即组成北、南两集团,从邯郸以南、光禄镇磁县以西、马头镇以东3个方面对北进之国民党军形成包围之势。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军委的意图,决心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及冀鲁豫、冀南、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共6万人,并动员10万民兵配合作战,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滏阳河套地区歼灭由新乡北进之敌;在给敌以军事打击的同时,争取新8军战场起义。预定的作战方案是:预定的作战方案是:首先以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民兵,在黄河以北至安阳间破坏铁路,加强袭扰,以疲惫和迟滞敌人,争取时间掩护我军主力向作战地区集中;待敌渡过漳河后,立即以一部兵力控制漳河渡口,切断其与安阳之敌的联系。然后诱使北上之国民党军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予以各个歼灭。同时,以第2纵队自上党地区先行东进,配合己在平汉路作战的部队,肃清盘踞于临漳、成安、临洛关(今永年)等地的伪军,并组织预定战场附近的军民,破路填沟,拆碉平寨,使进入预设战场的敌人无所依托。我军歼敌的具体部署是:第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平汉路)东军,以第2、第3纵队和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并予以分割围歼。
敌人自新乡北进途中,在我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不断袭扰和节节抗击下,进展迟缓。为保障我军主力向作战地域集中,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令位于临漳的第1纵队阻击敌人,并将敌遏止于邯郸以南。24日,敌人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并沿平汉路东侧推进到马头镇、磁县间地域。这时,我军迅速按预定部署将敌包围,同时控制漳河渡口。敌在我四面包围和不断攻击下,急忙向南北左良、崔曲等地收缩,并急电蒋介石求援。26日,石家庄之敌第16军、安阳之敌第32军各以一部南北对进,增援被围的敌人。我军在加紧攻击被围敌人的同时,一面增调太行军区部队一部,协同晋察冀部队一部在高邑阻击由石家庄南援之敌;一面加强漳河阻援阵地和在安阳以南袭扰敌人,阻止和拖住第32军。
28日黄昏,我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同时派军区参谋长李达赴新8军军部,敦促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担任总攻突击队的北集团直指第40军,攻击突出于战场北端的第106师。战至30日,第106师损失惨重,大部被歼,第30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在政治争取与军事攻势下,高树勋率新8军大部及河北民军等部约万人宣布起义,使敌人的兵力骤减,部署呈现缺口,军心动摇。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判断:其余敌人可能突围南窜,决心迫敌脱离阵地后,歼敌于运动中。31日,国民党军主力受围攻兵团“围三阙一”之惑,开始向南突围。这时,我第1、第3纵队已先机转移到敌退路两侧,立即从东西两面向敌实施多路突击,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则前出到漳河北岸对敌实施兜击,第1、第2、第3纵队从东西两面将突围之国民党军合围于旗杆漳、辛庄、马营一带。同时组织民兵在各要道捕捉溃散敌人。11月1日,第1纵队一部突入旗杆漳马法五的指挥部,被围之国民党军四散溃逃。至11月2日,敌人除少数漏网外,其余被我全部被歼。由石家庄、安阳出援的国民党军闻风撤退。战役结束。
此战,除新8军等部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自己伤亡4700余人
点评:邯郸战役是我军继上党战役后给予国民党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均有重大作用。
战役的主要经验是:对进攻之敌应审慎忍耐,诱敌深入到我精心选择和设置的战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敌包围,并采取有力的措施,阻止和拖往增援的敌人,保障主力歼击被围之敌;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成功地争取了新8军等部起义;当敌企图突围时,我适时网开一面,并以主力先机转移到敌逃路两侧,歼敌于运动中。
山东我军进军东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全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