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答
(1)教育科研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2)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结构是什么? 题目 署名
摘要和关键词 前言 正文 结论
注释和参考文献 附录
教育学本科《教育学概论》试题答案(样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
1.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佩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民办教育
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5:CACBB 6-10:BCBCC 三、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ABD 2.ABDE 3.ACD4.ABD 5.ABCDEF 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 30 分)
1. 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规定,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现律和年龄特点的制约。 2. 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中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使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的影响。 中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承上启下地位,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 中等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能力。
教师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渊博的综合知识。 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信息素养
21
现代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 4. 广义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5. 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六阶段说”是什么?
引起求知欲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 分)
1. 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怎样设计的? ①明确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优化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强调整体、一贯、连续性、顺序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
③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④加强德育。
⑤建立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⑥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 2. 什么是地方课程,论述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开发与实施。
①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②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培养家乡情感,并由爱家乡延伸到爱祖国。 ③地方德育课程的开发
立足于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的研究。
要对各类德育内容(心理、青春期、安全教育等)进行通整。 要避免走学科课程的路子,防止出现过分追求课程逻辑性的倾向。 ④地方德育课程的实施
注意以实践为主,让学生走出课堂。 注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通过讨论、对话、辩论等形式,让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
22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样题)(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