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戴圆帽、穿专用工作服、专用鞋。做好手卫生。
2用物:笔、灭菌篮筐、入炉车、出炉车、压力蒸汽灭菌器处于备用状态。 二、操作
1.每日灭菌工作开始前清洁灭菌器。
2检查电源、水、蒸汽、压缩空气等,确保在正常工作状态。
3.预热:开启灭菌器电源,确认记录打印装置处于正常备用状态,预热灭菌器。 4.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1)检查B-D测试包,确认其完好无损、在有效期内、使用自制B-D测试包时要按标准要求打包。
(2)选择B-D测试程序,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将B-D测试包置于灭菌篮筐中央,将灭菌篮筐置于排气口上方,关闭灭菌器清洁侧门。
(3)按开始键,开始B-D测试,134摄氏度条件下作用3.5-4min。
(4) B-D测试完毕按开门键,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取出B-D测试包。
(5)判断测试标准并记录:变色均匀一致为合格,变色不均匀不一致为不合格。 5.灭菌
(1)评估待灭菌包:
1)敷料包质量不得超过5kg,器械包质量不得超过7kg脉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
2)待灭菌包包装严密、松紧适宜,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补丁,洁净干燥;纸塑包
装完整无破损,包内物品距封口处>=2.5,密封宽度>=6mm.
3) 待灭菌包标签标识清晰、完整、正确,包括物品名称、包装者(核对者)代码、
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每个待灭菌包包外均粘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或每个纸塑包装袋均有化学指示色
块)。
(2)在待灭菌包标签上,填写灭菌器编号、灭菌炉次。 (3)装载待灭菌包: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式容积的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
力蒸汽灭菌器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式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式容积的10%和5%。
2)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各灭菌包之间间隔至少2.5cm,利于蒸
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装载的包不得碰到灭菌炉壁。
3)尽量将同类物品装放一起灭菌,难灭菌的物品放上层容易灭菌的放下层。混合物
间灭菌时布类敷料包、管道类放上层,金属类放下层。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
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側放,且纸塑包装放置时纸面与塑料面接触,避免塑料面与塑料面直接接触,用专用架固定。
5)植入物及植入物器械灭菌时,还需加放生物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 (4)用入炉车将待灭菌包推入灭菌器进行灭菌。
1)按生产厂家的指引,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灭菌。
2)灭菌过程中,消毒员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和各种仪表的运转情
况并记录。
(5)灭菌完毕后卸载
1)冷却:用出炉车将已灭菌物品拉出,冷却时避免在冷气及空调出风口下方,禁
止用手触摸各灭菌物品。
2)每批次灭菌完毕,消毒员应整理灭菌器打印记录,查看灭菌关键参数是否达标,
然后将打印记录交护士确认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签名保存至少3年。
3)灭菌物品冷却后,取出化学监测包或化学PCD内化学指示卡,检查是否合格,
化学指示卡应保留存底。
4)检查灭菌包是否有湿包,如发现湿包不得发放,分析湿包的原因,记录并处理。
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污染,需重新处理。
5)将各灭菌物品分类放置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柜或架子上,注意按灭菌时间先后
顺序摆放。分类放置各灭菌物品时,应先确认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以看到包内化学指示物的还需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包装质量合格、标识质量合格。
49.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
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核对完毕将无菌品放置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50.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
1.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该灭菌器上次生物检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用灭菌物品。
2.立即停用监测不合格的灭菌器,并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包括灭菌器编号、上次生物检测合格的时间,以及该期间所有灭菌物品的名称、发放科室、方法数量等内容
3.相关管理部门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生物检测不合格的灭菌器所灭菌的物品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跟踪、直至安全。
4对召回的物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5.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进行生物检测,连续三次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继续使用。
6.对该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向相关管理部门书面汇报。
51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它是在普通手术器械基础上增加的局部专向操作器械。由于这类器械针对性较强、价格昂贵、品种繁杂、专业性强、更新迅速,一般医院不作常规配备、其中以骨科植入性手术相应的配送器械。动力工具最为常见。由于这类医疗器械大多是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因此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
一、接受器械
除急诊手术外,术者应根据手术安排,联系器械公司将手术器械于术前一日送至CSSD去污区。
二、清点签收
CSSD和器械公司双方共同清点核对器械相关信息无误后,共同在“外来医疗器械及置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见表)。核对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患者姓名、床号;器械的品牌、名称和数量;植入物种类、规格、数量。
三、清洗和消毒
1.器械公司应提供详细的清洗消毒流程和注意事项。
2.CSSD专职人员应对所有外来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 3. 清洗和消毒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1)应分类清洗和消毒。 (2)可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卸。
(3)裸露的植入物必须装于专用清洗筐(架)内。
(4)耐水洗的器械可采用器械清洗;不耐水洗的动力工具可采用手工清洗。 (5)器械盒应清洗和消毒。 四、检查和包装
1.按照“外来医疗器械及置入物清点签收单”整理器械。 2.检查清洗效果和器械功能。
3.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4.灭菌包的体积和质量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5.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硬质容器应将包内化学指示卡放于两对角。包外黏贴化学指示胶带。
6.包装标识应注明使用该器械的手术患者床号、手术名称、器械品牌及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表示应有可追溯性。
五、灭菌
1器械公司应提供器械的灭菌方式和灭菌循环参数。
2.根据器械材质进行分类灭菌,耐高温的器械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3.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以证实灭菌效果和避免湿包。 4对于超重和超大包裹应采用延长灭菌循环参数。 5.转运时应有专门工具,避免身体损伤。 六、发放
1.发放前应确认无菌包灭菌合格,并无潮湿、无污染、无松散、包装密封或闭合完好。 2.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急诊手术可在生物PCD中用5类化学指标物,5类化学指标物合格可作为提前发放的标志,但生物检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七、回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