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把式(2-18)和(2-19)代入上式,可得
F(s)??A1?s?2 1?s?'1式中负号表示滤波器输出与输入电压是反相的。环路滤波器极性的改变,可通过环路的其他部件予以抵消,因此,这个负号对环路的工作没有影响,分析时可以将负号省去。这时,传递函数变为
1?s?2?2?2?A?? (2-20) 1?s?'1?'1s?1s?1F(s)?A?'1比较式(2-20)和式(2-15)可见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具有如下特点:
1.直流输入有A倍放大,即F(0)=A。
2.当A很高时,可以实现理想积分。这是因为当A很高时,
?'1?[R1(A?1)?R2]C?(A?1)RC?ARC11,这时式(2-20)可改写为
F(s)?A1?s?21?s?21?s?21?s?2 (2-21) ?A?A?'1?s?11?AR1CsAR1Css?1式中 ?1?R1C,?2?R2C。
由于式(2-21)中含有一个理想积分因子(1/s),因此,A很高时的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近似为一个理想积分滤波器。此时,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
F(j?)?1?j??2 (2-22) j??1其幅相特性如图2-9所示。
注意,在频率极低时,式(2-22)不成立,上述近似特性也就不适宜了。在有些场合,例如分析稳定性时,这点应加以注意。
12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2-9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幅相特性(A??)
2.2.3 压控振荡器
一、特性与模型
压控振荡器(VCO)是一个电压-频率变换器,在环中作为被控振荡器,它的振荡频率应随输入控制电压uc(t)线性地变化,即
?v(t)??o?Kouc(t) (2-23)
式中 ?v(t)是VCO的瞬时角频率;
Ko是线性特性斜率,表示单位控制电压可使压控振荡器角频率变化 的大小。因此又称为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灵敏度或增益系数,单位为
(rad/V?s)。
实际应用中的压控振荡器的控制持性只有有限的线性控制范围,超出这个范围之后控制灵敏度将会下降。图2-9中的实线是一条实际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特性,虚线为符合式(2-23)的线性控制特性。由图可见,在以?o为中心的一个区域内,两者是吻合的,故在环路分析中我们就用式(2-23)作为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特性。
??(?)d???t?K?u(?)d? (2-24)
0voo0ctt将此式与式(2-9)相比较,可知以?ot为参考的输出瞬时相位为
?2(t)?Ko?uc(?)d? (2-25)
0t13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由此可见,VCO在锁相环中起了一次积分作用。因此也称它为环路中的固有积分环节。式(2-25)就是压控振荡相位控制特性的数学模型,改写成算子形式为
?2(t)?Ko1uc(t) (2-26) p若将式(3-26)两边取拉氏变换,则可得
?2(s)?Ko或
Uc(s) (2-27) s?2(s)Uc(s)?Ko?压控振荡器的传递函数 s图2-10示出了压控振荡器的时城和频域模型图。
uc(t)Kop(a)?2(t)Uc(s)Kos(b)?2(s)
(a)时域 (b)复频域 图2-10 VCO的模型
二、压控振荡器的技术指标
1.尽可能低的相位躁声,这是VCO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2.频偏范围 是VCO受控制电压uc(t)调整的最大频率偏移量,它 直接决定PLL的捕获范围。
3.频率稳定度 在频率合成中。频率稳定度是极端重要的。要求长期漂移不超过PLL的同步带。
4.控制灵敏度Ko 从同步带的角度希望Ko越大越好,从边带抑制的角度希望Ko越小越好。因此在满足同步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小的Ko。
5.控制特性 希望输出频率?v(t)随控制电压uc(t)的变化尽可能是线性的。否则,系统参数?与?n就随Ko变化而变化。?与?n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环路性能变坏。
14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 环路相位模型和基本方程
一、相位模型
图2-11示出了环路的三个基本部件和分频器的模型,按图2-12的环路构成,不难将这四个部件模型连接起来就得到图2-13的单环频率合成器的相位模型。
?1(t)+-?e(t)?2(t)f(?)ud(t)ud(t)F(p)uc(t)(a)PD(b)LFuc(t)Kop?2(t)1N(d)分频器(c)VCO
图2-11 环路基本部件的模型
frPDLFVCOfvfd?N 图2-12 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
?1(t)+-?e(t)f(?)ud(t)F(p)uc(t)Kop?2(t)?d(t)1N图2-13 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的相位模型
若无分频器(令N=1),则图2-13就成为最基本的锁相环相位模型。图中f(?)表示签相器特性函数,若采用正弦型鉴相器,则f(?)=Udsin(?)。图2-14示出了采用正弦鉴相器的基本锁相环的相位模型。
15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t)+-?e(t)Udsin(?)ud(t)F(p)uc(t)Kop?2(t)?2(t)
图2-14 基本PLL相位模型
由图2-13 相位模型可得
?e(t)??1(t)??d(t) (2-28)
?d(t)??2(t)/N (2-29)
?2(t)?KoF(p)f[?e(t)] (2-30) p联立上述方程可得图2-13的环路方程
p?e(t)?p?1(t)?KoF(p)f[?e(t)] (2-31) N令N=1和f[?e(t)]?Udsin?e(t),可得图2-14所示的环路基本方程
p?e(t)?p?1(t)?KoUdF(p)sin?e(t) (2-32)
二、几点说明
1.式(2-32)是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造成环路非线性的部件是鉴相器。
2.式(2-32)是在无噪声干犹和环内参数为常数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2.4 锁相环工作过程
2.4.1 基本方程的物理含义
设环路输入一个频率和相位久均不变的信号,即
ur(t)?Ursin[?rt??r]
?Ursin[?ot?(?r??o)t??r] 式中 ?o是控制电压uc(t)为零时压控振荡器的固有振荡频率; ?r是参考输入信号的初相位。 令
?1(t)?(?r??o)t??r
则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SystemView锁相环的仿真与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