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讫点 道路性质 长度(m) 宽度(m) 断面形式 21 晨光路 F8-I13 支路 1107 30 R-R 22 发展路 I12-L9 支路 1058 24 Q-Q 23 发鸿街 A2-F9 生活主干道 4278 30 S-S 24 振阳路 G7-I14 生活主干道 1113 33 T-T 25 达阳路 I14-M2 生活主干道 2415 33 U-U 26 朝阳街 F10-L11 支路 2670 24 Q-Q C11-F11 次干道 1428 32 V-V 27 双拥路 G9-L12 次干道 2403 24 X-X 28 黄海路 A3-M3 交通主干道 7793 50 M-M 29 兴阳路 A4-L14 次干道 4203 50 Y-Y 30 海都路 A5-L16 交通主干道 3832 50 M-M 31 华阳路 G12-L15 支路 2153 24 Q-Q 32 兴海路 L19-N2-Q2-L22 次干道 8265 40 K-K 33 滨湖大道 O3-P3-Q3-M7 次干道 17183 40 K-K 34 大兴路 A7-O3-M4 交通主干道 8403 30 Z-Z 35 K1-K8 支路 3967 18 O-O 36 G3-J7 支路 1555 24 Q-Q 37 G4-J8 支路 1555 24 Q-Q 38 I11-L8 支路 1551 24 Q-Q 39 I12-L9 支路 1551 24 Q-Q 40 A6-F14 支路 4897 18 Q-Q 41 S1-N4 支路 1339 18 Q-Q 42 S2-L17 支路 3246 18 Q-Q 43 N1-N3 支路 806 18 Q-Q 44 O1-O3 支路 544 18 Q-Q
32
续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讫点 道路性质 长度(m) 宽度(m) 断面形式 45 P1-P3 支路 1103 18 Q-Q 46 Q1-Q3 支路 676 18 Q-Q 47 Q3-A8 次干道 4670 18 Q-Q 48 I29-M5 交通主干道 1892 24 Q-Q 49 T1-T7 次干道 2147 24 Q-Q 50 N1-I24 支路 2072 18 Q-Q 51 Q1-I24 支路 2064 18 Q-Q 52 I24-L20 支路 1493 18 Q-Q 53 I27-L21 支路 1504 18 Q-Q 54 U1-U7 支路 2500 18 Q-Q 55 V1-M7 支路 3617 18 Q-Q 56 U6-V7 支路 639 18 Q-Q
(3)道路交叉口用地控制规划
平面交叉口处道路缘石和红线转弯半径,主干道分别按25m、20m进行控制,次干道分别按20m、15m进行控制。不同等级的道路相交,按等级高的道路控制。有主干道的平面交叉口,其主干道在长100m的范围内单侧红线宽度应增加3.5m。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三角形控制。主干道停车视距为60m,次干道停车视距为40m。
(4)停车场和广场规划
公共停车场主要位于城区出入口及中心城区内,中心城区内停车场多结合广场或道路两侧休闲绿带布置。
城区规划广场6处。其中2处位于老城区,4处位于滨河新区。 (5)公共交通规划
为适应现代化客运交通的要求,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规划的公交线路应以方便乘客,提高公交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比重为前提,将汽车站及主要的公共设施、居住区、工业区沟通,形成城区公共交通网络。
规划在长途汽车站附近设公交总站场,作为公交公司办公之用。规划在机场路与北苑路东南交叉口布置公交保养场,作为公交车辆停放、检修、保养等用,占地面积4万m2左右。公交各线路均须在线路的起终点预留始末车站用地,为公交车辆停车和乘客候车服务,公交首末站控制用地1200~1500m2/个。对公交沿线重要的中间站也应预留空间,新建及改建道路建设港湾式站台。
规划公交线路共9条,线路总长度84.4km,公交线路密度应为3.0km/km2。规划公交线网长度68.3km,线网密度为2.5km/km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1.24。
规划公交标台数为250标台,其中228标台配置给各条线路,另22标台作为备用车。规划万人标台数为10标台/万人。
规划城区出租车400辆,万人拥有出租车为10辆/万人。
城区规划公交线路一览表
序号 线路名称 途径道路名称 线路长度 配置车辆数 (km) (标台) 1 一号线 汽车站—机场路—人民路—府西路—府东路—双山路—晨光路—振阳路—双拥路—黄海路—兴阳路—华阳路—海都路 7.5 20 汽车站—机场路—幸福大道—城南路—双山路—明光路—发2 二号线 展路—振阳路—幸福大道—解放路—人民路—红旗路—德发7.7 21 路—三庆路—北环路 北环路—交通路—双山路—三庆路—德发路—红旗路—人民3 三号线 路—解放路—明光路—发展路—振阳路—双拥路—黄海路—9.5 25 兴阳路—华阳路—海都路—人民路 汽车站—机场路—双山路—幸福大道—明光路—发展路—振4 四号线 阳路—朝阳街—双拥路—黄海路—兴阳路—华阳路—解放路8.5 23 —人民路—海都路 城西路—后羿路—机场路—兴业路—双山路—交通路—德发5 五号线 路—振阳路—双拥路—黄海路—红旗路—人民路—解放路—9.1 24 幸福大道—城南路—南苑路 汽车站—人民路—机场路—红旗路—兴业路—德发路—三庆6 六号线 路—双山路—交通路—振阳路—双拥路—德发路—红旗路—10.5 28 人民路—解放路—幸福大道—城南路—黄海路—南苑路 汽车站—城西路—人民路—红旗路—后羿路—机场路—兴业7 七号线 路—双山路—交通路—振阳路—双拥路—黄海路—兴阳路—11.2 30 人民路—解放路—幸福大道—黄海路—城南路—南苑路 南苑路—城南路—幸福大道—解放路—机场路—后羿路—人8 八号线 民路—红旗路—德发路—机场路—兴业路—双山路—交通路11.8 31 —振阳路—双拥路—黄海路—兴阳路—海都路—人民路 北环路—三庆路—双拥路—黄海路—兴阳路—德发路—红旗9 九号线 路—人民路—解放路—黄海路—双拥路—振阳路—幸福大道9.8 26 —城南路—南苑路
33
第十二章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第五十五条 给水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
结合区域供水,对城区现状供水网络进行优化,形成安全、合理、经济的区域供水系统。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即要考虑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又要坚持远期供水系统的合理性,尽可能使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
根据县域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水源,确立供水分区和水厂位置。
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厂及供水设施的基础上完善供水设施,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提高供水安全性。居民生活用水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中心城区需水量
推荐中心城区2015年规划供水规模为13万吨/日,2030年规划供水规模为25.2万吨/日。 3、水源规划
作为自来水厂水源,要求水量充足,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原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取水、输送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射阳河水量充沛,河水水质除石油类和非离子氨超标外,其余项目达到地面水Ⅱ类标准,规划作为江苏沿海战略中确定的平原水库,远期的水质水量将有较大改善,可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4、水厂规划
根据用水量预测,推荐中心城区近期2015年规划供水规模为13万吨/日,远期2030年规划
34
供水规模为26万吨/日。同时考虑中心城区供水的需要,规划近期射阳县自来水厂在现有规模为
5万吨/日的基础上扩建至15万吨/日;规划新建射阳县第二水厂,规模为25万吨/日,射阳县第二水厂厂址建议选址在幸福大道以南,射阳河边,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40亩。两座水厂均采用射阳河作为供水水源。
5、供水管网规划
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按远期规划用水量设计,在现状供水管网的基础上,完善规划区内供水干管规划,根据中心城区规划路网,将规划区范围内的供水干管连接成环状,同时结合中心城市区域供水需求,部分规划供水管径考虑区域供水的转输水量适当放大,并预留管道连接点。
第五十六条 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合理确定排污系统布局、污水处理厂位置及规模。
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含特殊成分的工业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到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才能排入城镇污水管道。
至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 2、排水体制
中心城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规划污水量预测
中心城区规划污水量2015年为5.12万吨/日,2030年为12.96万吨/日。 4、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污水处理厂规划:扩建现状射阳污水处理厂,规划近期污水处理规模为5.0万吨/日,远期扩建至10.0万吨/日,规划用地约120亩。
规划新建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近期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远期处理规模为4.0万吨/日,规划用地约80亩。
(2)污水干管规划:中心城区中部现状污水管道干管系统基本形成,根据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战备河西侧污水收集方向为由东向西,在规划区主要道路上设置两纵一横污水收集干管,进入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规划管径为D300~D1000。原射阳县城区东侧规划用地的污水收集方向为由东向西,依据规划道路的布局设置污水干管,进入射阳污水处理厂,规划管径为D300~D1000。污水干管管径按远期污水规模设计,干管起端覆土深度为1.5~2.0m。污水管道穿越河道采用倒虹管形势。
(3)污水提升泵站:规划干管系统中设置污水提升泵站4座,其中1#和2#为已建污水提升泵站,规划新建3#和4#污水提升泵站,分别设置在原射阳城区东西两侧的新规划区内。
5、雨水规划
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要与城镇防洪、排涝系统的规划相协调。
第十三章 城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十七条 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中心城区预测用电负荷约为43.96万kW,年总用电量为21.1亿kWh,平均负荷密度为86.8kW/hm2,人均综合用电量为5000kWh/年。
2、城区电源规划
射阳城区采用以网供电源为主,地方电厂作为补充电源。220KV变电站将是射阳城区电网的主要电力馈入点,增加220KV电网变电容量是城区供电的基本保证。
近期规划对振阳变进行增容改造,在中心城区北面新建220kV耦耕变,近期在中心城区外
围形成“一南一北”2座220kV变电所对中心城区电网提供电源支撑。远期在城区东南面再新建一座220kV花洲变,由3座220kV变电所对城区电网提供电源支撑,形成220kV双环网结构。
3、高压配电网电网规划
35kV~110kV高压配电网建议采用终端供电的方式,110kV变电所应深入其供电负荷中心。 中心城区35kV~110kV电网远期需要773.4MVA变电容量。近期规划新建凤鸣变、南郊变、西北变、新城变等4座110kV变电所。远期规划再新建1座110kV变电所,并将35kV城北变和开发区变异地升压改造为110kV变电所。规划新建的110kV变电所建议设置2台主变、单台主变容量为40~50MVA。
4、高压走廊规划
高压走廊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沿河渠、绿化带、道路架设,路径选择宜短捷、顺直,减少同水渠、道路的交叉,尽可能沿高压走廊集中架设。高压走廊布置见《电力电信规划图》。
35
架空线路走廊控制指标宜符合下表规定。
架空线路走廊控制指标表
线路电压等级 220kV 110kV 35kV 走廊宽度(m) 30~40 15~25 12~20 边导线防护距离(m) 15 10 8 第五十八条 通信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
加速射阳电信网向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信息网方向发展,及时实现电信基础网的整体升级。
采用普及率法对射阳城区通信用户进行预测,远期城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用户分别为21万户、29.4万部和12.6万户。
2、固定电话网规划 (1)局所规划
按照“少母局、大容量、多模块”的原则进行规划,规划对现状朝阳局和兴北局进行扩容改造,2座电信母局的交换容量均达到10万门;在电信用户集中区块加大电信模块机房的建设,模块机房应深入用户中心。
(2)电信网络规划
核心网建设向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分组化的数据网的平滑过渡。
近期接入网采用多种技术(xDSL、HFC等)共存互补,竞争发展策略,远期实现FTTH(光纤到户)的目标。
36
核心网应完全实现光纤化,积极采用DWDN光通信技术,提高网络传输容量。 3、移动通信网规划 (1)规划原则
近期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发展的发展目标;下一代电信网络可通过不同的设备接入核心网,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业务,在技术上实现固定和移动通信等不同业务的相互融合。
(2)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做好移动通信基站合理布点;宜按每座基站1.0~2.0km的覆盖半径设置。
规划通信工程一览表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宽带网用户 预测人口(万人) 42 普及率(部/百人) 50 70 30 预测用户数 21万 29.4万 12.6万 交换机总容量 24万门 4、综合通信管道建设
中心城区通信线路原则上全部采用管道敷设,现有通信架空线路宜逐步改造成管道敷设。管道建设应推行“综合通信管道”的模式。
综合通信管道宜设置在道路的西面和北面,综合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满足各家通信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8 — 2030)(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