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取水、输送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城镇给水水源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97%,重要城镇要有备用水源。水源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水源二级保护区为限制建设区。
射阳县域内河网密布,水量充沛,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在水量上可以满足供水需求。射阳河已规划作为江苏沿海战略中确定的平原水库,远期的水质水量将有较大改善,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比较合适。
5、水厂规划
射阳县自来水厂现有规模为5万吨/日,近期扩建至15万吨/日。新建射阳县第二水厂,远期规划规模为25万吨/日。射阳县第二水厂厂址建议选在幸福大道以南,射阳河边。
第二十七条 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各镇地形,受纳水体环境容量、排水设施的规模效应,合理确定排污系统布局、污水处理厂位置及规模。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含特殊成分的工业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到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才能排入城镇污水管道。农村生活废水可采用沼气池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水体或作农肥。
至2015年,先期在县城及规模较大的城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40%,至2030年普遍建成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达到90%。
2、排水体制
中心城市及重点中心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一般乡镇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即只建污水系统,不建雨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排泄,待城镇进一步发展后再逐步修建雨水排水系统,使之成为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12
3、规划污水量
射阳县规划总污水量近期为11.75万吨/日,远期为30.64万吨/日。 4、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污水处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集中处理。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系统。一般乡镇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或一体化处理设施。农村和村民聚居点污水可采用沼气化粪池或生物塘等简易处理后用于灌溉。
第二十八条 电力通信工程规划
1、电力工程
(1)县域电力电量预测:采用人均综合用电水平进行电力电量预测,射阳全县年用电量和年最大负荷:近期为32亿kWh,71万kW;远期为63亿kWh,132万kW。
(2)电源规划:射阳港电厂装机容量为530MW,计划开工建设射阳港电厂三期,新建2
台600MV发电机组,采用500kV电压接入500kV盐北变。统一热电厂装机为2×15MW,以110kV电压接入海通变,东南热电厂装机容量为2×15MW,以110kV电压接入黄尖变。
新能源电厂主要有国能生物发电厂和规划沿海滩涂风电厂。国能电厂设计规模为2×25MW,现状装机为25MW;风电设计发电规模为200MW,规划在2010年以前建成。
(3)220kV电网规划:射阳县近期220kV电网约需要变电容量为128万kVA,远期为197万kVA。
在现状220kV振阳变的基础上,近期规划新建耦耕变、港城变等2座220kV变电所,并对现状振阳变进行增容改造,使其主变容量达到2×180MVA。远期规划对220kV港城变进行扩容改造,在县域南面黄沙港附近新建220kV花洲变。远期形成4座220kV变电所对射阳电网提供支撑,220kV电网总容量达到192MVA。
220kV电网可靠性要求高,其电网结构应形成环网或双环网结构。
2、通信工程
(1)通信规模预测:预测全县近期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40万部和50万部,远期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52.5万部和63万部。
(2)实施撤点并网策略,建设每局10万门以上的区域大容量交换局,简化本地网的网络结构,远期射阳形成2个大容量的交换母局。
(3)电信业务加速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展多媒体通信等宽带业务。 (4)加大光缆线路的使用以提高线路容量,县域内主干通信线路基本实现光缆管道敷设。
第二十九条 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近期射阳县县城燃气主气源以压缩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临海镇、盘湾镇等可采用瓶组汽化方式发展管道燃气;远期在县城南部新建一座天然气接收门站,同时建设一南北向贯穿县域的次高压天然气管道系统,天然气由该管道系统供应县城和县域大部分城镇及其周边地区,实现管道供气一体化。
县域次高压天然气管道系统不能到达的城镇及农村燃气气源采用液化石油气。 2、用气发展规划
射阳县用气规模为近期天然气1500万m3/年,液化石油气37000吨/年;远期天然气6500万m3/年,液化石油气35000吨/年。
第三十条 防洪工程规划
1、县域防洪标准确定
根据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县域防洪标准为:县城和临港产业区的防洪(潮)
标准应达到50年一遇,乡、镇的防洪(潮)标准应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2、县域防洪工程措施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县域防洪工程,具体工程措施如下:
(1)沿海修筑高标准堤防,提高挡潮能力,避免海潮侵袭。
(2)按县城和海通镇的临港工业区50年一遇、乡镇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沿河堤防,在县城外围建设两道防洪圈。
(3)建设和完善沿海挡潮防洪水闸(泵站),提高排水能力;局部地区在防护堤外水位升到区内雨水无法自排时,须关闭排水口闸门,并启用泵站进行抽排。
(4)疏浚河道、沟渠,提高引洪和滞蓄能力,降低内涝淹没损失。城区周边所有内部相通
河口均建函闸控制,抵御洪水倒灌城区。
(5)“建管并重”,使县域防洪排涝工程常处于良好状态,达到设计标准的防台御潮能力。 3、县域防洪非工程措施
(1)建立、完善防汛防旱信息网络,做好汛期预测、预报工作。
(2)加强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扩大雨水调蓄能力,减少雨水渲泄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绿色水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环卫公共设施设置标准 县城、各乡集镇区及各产业功能区公共厕所按2500人设置一座的标准进行设置。在公共设施用地按间距300~500m、设置密度4~11座/km2设置公共厕所;在居住区按间距500~800m、设置密度3~5座/km2设置公共厕所;在工业仓储区按间距800~1000m、设置密度1~2座/km2设置公共厕所;其它类城市用地沿路设置的公共厕所间距可按:主干道、次干道、有辅道的快速
13
路为500~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为800~1000m进行设置。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应设置公共厕所。其他城市用地也应按需求设置相应等级和数量的公共厕所。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市场、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在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2、县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规划县域近、远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80%、100%。
规划县域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从袋装收集逐步向袋装分类收集转化。规划在县城按照每座中转站按服务面积3~4km2,服务人口3~4万人设置1座压缩式垃圾中站,县城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近期达到8座、远期达到12座;各乡镇及产业功能区根据规模大小设置不同规模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配置密封压缩式垃圾转运车以及相应的环卫设施。规划县域生活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逐步发展为焚烧及其它先进的处理方式(如循环式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用物质经分拣、科学处理后转换为有用的资源。
3、县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划
在射阳县域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分别设立一处含有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对县城东部沿海现有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扩建,并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厂;在县域北部的临海镇和县域南部的盘湾镇分别设置一处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一座垃圾焚烧厂,县域中部、北部和南部区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中转站收集后分别就近在县域中部、北部和南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经过分拣、焚烧后进行卫生填埋。
14
4、县域特种垃圾的处理
医院垃圾的处理:医院垃圾必须单独密封收运、集中焚烧处理。近期要求县城和各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定期收集医院垃圾,集中进行焚烧;远期可在县城东部沿海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内建设一座一定规模的医院垃圾焚烧炉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粪便处理:近期县域城镇粪便由机械清淘粪井和化粪池的粪便,再由吸粪车运往粪便处理场或农用;新建居民厕所和公共厕所按规定配建规范的栅格化粪池,原有的公厕和居住区厕所应逐步改造。远期城镇粪便经净化池后出水,排入地下污水管道,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到粪便排放管道化及粪便100%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第三十二条 消防规划
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信网,各类建筑必须符合相关消防要求。
(1)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消防车接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内边缘为原则,为此每个消防站服务范围为4~7km2。
(2)市政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市政消防栓的间隔应严格按照小于或等于120m的要求设置。
(3)在生产、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和有害气体的地区,消防站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其边界距液化石油气罐区、煤气站、氧气站等单位不宜小于200m。
2、规划方案
(1)消防安全布局:生产、储存、利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设于城镇边缘独立安全地区,且置于城市下风向;装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必须布置在城镇的独立安全地段。
(2)消防站布局:根据各地区的人口和服务半径,规划在中心城区设普通标准型消防站8个,在临海镇区设普通标准型消防站2个,其他镇区各设立普通标准型消防站1个。
根据特种消防需要,分别在射阳港和黄沙港各设立一个水上消防站,并配置海上消防队,配备消防专用码头和消防艇。
(3)消防通道规划:随着城镇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城镇道路均要满足消防通道要求。规划消防专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净高不应小于4m;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面积为15m×15m的回车场地,高层建筑尽端回车场地面积为18m×18m。
(4)消防水源规划:县域消防水源以城镇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为主,并积极利用河道、湖泊、池塘等天然水源;最小市政给水管管径不小于DN150mm。
(5)消防通讯规划:逐步建成现代化的二、三级电子消防通讯网,达到多功能、多渠道报警要求;同时,应建立消防通讯调度指挥中心,以实现县域范围内的消防统一调度。
(6)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大力发展兵役制消防队伍和地方民间消防力量,完善消防站装备。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业务训练、灭火作战等方面应受公安消防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消防队伍除承担防火监督和灭火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
第三十三条 人防工程
县域人防工程建设应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各镇区为主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应按城市标准设防,各镇区参照城市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设防。
1、战时中心城区人口疏散比例为30%,人防专业队伍按留城人数的8%计。空袭时留城人员全部进入人防工程。防设施面积按1m2/人计算,远期需要人防工程设施面积12万m2。
2、县城用地布局应控制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道路宽度和广场、绿地等指标,以保障紧急情况下人员与物资的疏散。充分利用城镇绿地和广场,作为人防避难疏散场所。
3、在县城东部滨河新区内的射阳县行政中心规划建设射阳县人防指挥中心,负责人民防空救灾的指挥与联络工作。
4、规划以县城各片区的中心医院为骨干构成中心城区医疗急救网络;各中心医院应设有符合人防要求的地下医疗急救所,保证战时医疗急救需要。
5、规划将临港产业区,黄沙港渔业经济区以及临海、盘湾两镇区作为人防重点区(镇),结合实际情况,依照相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
6、对供水、供电、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等设施和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机构所在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抢险抢修方案。
7、加强对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基地建设,及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进行控制管理。
第三十四条 抗震防灾规划
区内工程建设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充分利用城镇绿地、广场作为震时紧急避震疏散场地和固定避震疏散场地。紧急避震疏散场
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小时可以到达。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规模不宜小于0.1hm2,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m2。并在射阳城郊设置一处不小于50hm2的中心避震疏散场地。
第三十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县域东部沿海区域,由于成陆时间较短,地基承载力较差,在建筑设计时应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在城镇建设中尽量减少高切坡。城镇各种建、构筑物施工前均需要进行地基工程地质钻探勘测。
15
第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第三十六条 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县域城镇的发展应做到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层层落实,明确责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乡村中的非农用地的扩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乡村建设应重视发挥地方特色。
2、加快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培育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效率。从土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确保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发展空间。改变观念,锐意创新,提高市民素质,形成人才优势,促进中心城市发展。
3、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完善其他规划编制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工作,完成以行政办公中心为中心的滨河新区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区各专业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建制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4、维护规划的法律性效力
要大力宣传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力度,发展、规范市场经济;完善和严格城乡规划的审批和规划管理。
5、协调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期发展规划关系
以县城为重点,加速培育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层次,实行有重点、有倾斜的差别发展战略。按照经济增长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制定城镇发展的时序,做好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协调工作。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实现规划建设目标。
16
第七章 城市发展规划
第三十七条 城市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将射阳县城建设成为景观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开放的沿海新兴港口城市。
1、由传统内陆城市向海港城市迈进
近几年射阳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道口经济”,与港口联系较少,是典型的传统内陆城市。随着射阳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开工,未来“港口经济”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港城一体”的发展格局将促使射阳向海港城市迈进。
2、由国家园林县城向国家生态城市迈进
随着中心城区不断发展及对滨海生态特色的进一步挖掘,其城市也应逐渐向地方甚至是全国生态城市迈进。
3、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迈进
原城市中心以商业服务、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主,大型公共设施主要沿振阳路呈南北向分布,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滨河新区将形成集商业金融、行政及商务办公、文化会展、宾馆、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原城市中心(老城中心)进一步强化商业服务功能,形成以商业、金融服务、文化功能为主的城市主中心,形成“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城市格局。
4、由工业城市向宜居宜业城市迈进
过去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目标是企业选择城市,人口追随企业,城市提供就业,因而决定企业与城市的关键是区位(关注成本优势),未来的城市是以宜居宜业化为导向的城市目标,人口选择城市,企业追随人口,城市创造就业,决定人口与城市的关键是质量(关注整个生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8 — 2030)(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