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会幼儿使用工具材料,熟悉操作程序和技能,交代操作规则和安全事项。
(7)科学桌、科学廊 在活动室的一角或廊沿,因陋就简地利用可利用的角落开辟专用桌,陈列幼儿科学活动材料,供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二)科学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将科学概念与探索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概念和概念所代表的过程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同时,也在引导幼儿接触、观察、预测和验证有关的科学概念,教师不仅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且努力让幼儿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去发现的简单过程。幼儿只有理解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预测、验证的过程获得的,他们才能逐渐学会用这样的科学过程构建他们自己的科学体系,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认真审视、敢于质疑,为养成科学的批判精神打下基础。
2、注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知识经验在探索新知识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学习新领域中的新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科学角的许多探索中,幼儿可以运用已经熟练掌握的看、听、闻、尝、摸的感官技巧其进行探索,也可以运用对所探索的对象的已有经验的联系,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合理的联想等。
3、营造安全的探究氛围 探究中要留给幼儿空白,允许幼儿出错,并把错误看成幼儿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失败。幼儿出现错误有助于教师发现幼儿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幼儿也不会因为害出错而胆怯畏缩,反而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逐步认识到错误是科学探索和学习中有意义的一部分,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照片
六、建构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建构区的规划及建设 1、规划及创设要求
(1)不要设在通道上,区内不要放置桌椅,活动面积不宜太小。不要和图书区等安静的区域相邻。
(2)以矮柜或架子作为分界物,区域所需材料、用具,应放在区域内,以方便取用。 (3)最好能铺设地毯,使幼儿坐上去觉得舒服,更可以避免积木活动的声响干扰到其他活动的进行。
2、建构材料提供要求 (1)基本玩具
对初次接触积木的幼儿,积木的形状不要过多,但每种形状的块数要增加一些,在学习中渐渐引入新形状。新形状的积木可以视幼儿活动的需要,适时引进。引进新形状积木,可以激发幼儿新的搭建构想。如果积木形状种类少,但块数多,可以减少幼儿间的冲突。中大班以原木为素材的“单位积木”为宜,这种积木是幼儿自我学习和创造的最佳玩具。 (2)辅助玩具 适当的配件和道具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游戏。典型的辅助玩具包括:交通玩具(汽车、交通标志模型等。车辆应该小到可以放在由积木搭建而成的道路上);动植物模型;③人物模型(成人、孩子及各行各业的人物角色)。除此以外还应适时添置其他配件与道具(如盒子、易拉罐、瓶子等),也可让大龄幼儿根据需要自行制作。
辅助玩具太少容易引起幼儿间的争执,太多则不但会干扰积木搭建工作,取代积木的价值,数量及内容应视需要做机动调整。开始时可只摆出一些基本的人物、动物或汽车模型,以后再根据情况更换或添加。在构建游戏区内还可放置一些纸、笔、剪刀、塑料纸和绳索等物品,幼儿能根据自己需要的配件及道具,将他们的构想有计划地、尽情地发挥出来。
3、构建材料摆放要求
(1)按照积木的实际形状和大小剪出或画出纸样,分别贴在柜子外沿或内壁,让幼儿知道什么积木放在哪里。在添入新形状的积木时,同时也要把标示纸型做好,标示每种积木的正确位置,收拾同时引发幼儿配对,潜移默化认知学习。
(2)一些较大的辅助玩具可以单独排列在积木柜上,其他较小的则可以用塑料盆或篮子分类存放。每一组辅助玩具都应在固定位置加以标示。使收拾工作就变成分类游戏。
(二)构建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帮助幼儿探索材料 如通过“认识新积木”,让幼儿发现新积木和过去玩过的积木的相同和不同,发现新积木的形状、大小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和比较,发现,三角形和正方形、半圆形和圆形、大圆柱和小圆柱等许多积木之间都有着一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两个同样大小的等腰三角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正方形。如果变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组合成棱形或者长方形,用相关形状的建构材料去替代缺少的所需要的材料,丰富建构活动。
2、丰富幼儿搭建经验 经验是幼儿建构的源泉。通过参观和鉴赏等活动,丰富幼儿建构经验。再造新经验。如搭建北京天安门是许多幼儿的愿望,但由于大多数幼儿缺乏感性经验,不知如何建构。教师及时为幼儿提供相关图片、视频,了解天安门的建筑特点,帮助幼儿用
材料去建构。
3、提高幼儿创新能力
(1)自由组合选择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的形式不仅使幼儿学会了协商,还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集合几个人的智慧,构建出令人惊奇的作品,每每构建出一件作品,就体验一次成功和骄傲。
(2)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引发幼儿创造需要 不同的幼儿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在建构区内提供大量的包装盒、易拉罐、胶卷盒、纤维板、雪花插片等,丰富幼儿作品。如在建构长江搭大桥时,幼儿用纤维板做桥面,用易拉罐做桥墩,用雪花插片插出玉兰灯。
4、尊重幼儿搭建成果 幼儿通常沉醉于搭建工作,不想停下来或者不愿意拆掉他们的作品。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怎样“收拾”呢?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在决定收拾积木以前提醒幼儿时间快到了,让幼儿有心理准备。 (2)用照相或绘图方式保留作品。
(3)收拾前请班上幼儿欣赏构建作品,让建构者说说作品,交流分享建构经验。 照片
七、美术区域的规划及建设 (一)美术区的规划及建设
1、作品欣赏角 展示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儿童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图片等,让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形象、色彩、对称、均衡等形式美,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评价能力。
2、意愿绘画角 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棒、毛笔、颜料、各种纸、自制印章或有明显凸出纹路的物体,幼儿自由选择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自由创造可视的、有空间感的形象。
3、手工活动角 提供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运用贴、撕、剪、折、塑等手段制作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点状材料如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组扣、谷物、果核、种子、贝壳、牙膏盖等,通过串连、拼贴、粘连、镶嵌、垒积等方法来制作作品;线状的材料如绳、棉线、毛线、火柴棒、麦秸、树枝等,通过盘绕、编织、拼贴、拼接、插接等方法来制作作品;面状的材料如纸、布、树叶、花瓣、羽毛、刨花、塑料薄膜等,通过剪、撕、折、染、卷、黏贴、插接等方法来制作作品;块状的
材料如泥、面团、石块、萝卜、土豆、蛋壳、瓶子、纸盒、核桃、乒乓球等,通过塑、刻、拼接、组合、串连、剪等方法来制作体型作品。
(二)美术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时期选择材料 幼儿美术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小班重点在物体表面着色、拼贴、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及利用蔬菜、水果、玩具等切切、拼拼、摆摆、印印等游戏性活动。中班和大班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和利用废旧材料加工和制作的立体造型活动。
2、因势利导进行技能点拨 活动中有些技能方面的问题或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幼儿经过尝试、探索仍然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和点拨,或进行示范,防止幼儿盲目摸索,走弯路,既浪费时间,又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照片
八、表演区的规划和建设
(一)表演区的规划及建设
1、故事表演区 故事表演的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幼儿根据熟悉的童话故事、儿歌和诗歌,加上自己的理解,将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按一定的顺序,创造性地表演出来。幼儿听过的、看过的文学作品,自己创编的故事甚至是他们经历过的时间都可以成为故事表演区的内容。
2、哑剧表演区 哑剧表演是通过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再现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外,还可以借助道具、化妆等方法来帮助突出表演的主题。简单的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表情表演;稍复杂的如对某一人物动作、体态、行为的表演;较复杂的如某一情节、故事、事件的完整表演等,只要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哑剧表演区的内容。
3、木偶剧表演区 木偶剧是以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情节。木偶形象夸张、造型优美、生动活泼而有趣,既是欣赏的艺术品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简单易操作的木偶表演是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木偶剧表演区可多选择一些操作简便、形象生动可爱的布偶、牵线木偶、手套小玩偶、纸偶等。幼儿可与教师共同制作木偶,设计布置表演舞台、背景,教师还可鼓
励幼儿分工合作,有木偶操纵者,有配音表演者,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歌舞表演区 歌舞表演应是比较简单的,便于幼儿的即兴发挥或创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录音机、磁带、话筒,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根据表演的需要收集、制作有关的道具,投放不同动物、人物的头饰、服装、绸带等,让幼儿自编、自导、自演,重在愉快情绪的体验,而不是一定需要观众的赞美和掌声。
5、围裙剧表演区 围裙剧是根据故事改编,以围裙为表演背景的一种表演剧。表演时,幼儿或教师身穿带有多个明暗口袋的围裙,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围裙上不断地移动故事中的人物和背景资料,来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围裙剧的主要材料是围裙以及用来表演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资料的图片、贴绒等操作材料,在操作材料的背面贴有粘刺,表演时可将其粘贴在围裙上。
(二)表演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关注内容选择 表演游戏只是追求表演的快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表演游戏的成败影响极大。幼儿的表演内容一般是以语言丰富、有情节的文学作品为宜,幼儿从电影、电视、图书等传媒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素材,为丰富表演游戏内容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还幼儿主动权 表演游戏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游戏活动,教师不能因“追求表演结果”而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准备制作道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丰富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在幼儿心目中,表演游戏是他们的“自娱自乐”,他们并不在乎是否有观众,并不关注表演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围绕主题,自主地把握情节,增减故事的对话,合理创新,让表演区归属于游戏而不是纯表演。 3、提出新的刺激 对幼儿来说,表演活动中,他们对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情绪情感体验的面部表情及身体表情掌握较好,但对故事表演中关键的声音表情却很难掌握,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表演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表演技能与技巧。同时,教师要适时提供新的表演内容,更新道具,提出新的刺激,避免表演区因长期没有变化而失去吸引力。
4、关注发展价值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表演游戏似乎只是故事教学的手段,在高控制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与重复,缺乏幼儿创造的热情与渴望。教师应看到主体性表演游戏的发展潜能,以及游戏与幼儿探索的关系,让幼儿的探索和故事创作、表演之间得到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并因此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六章+幼儿园区域环境的规划及建设(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