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物丰富性
蔚州古城具有文物众多,种类齐全,品位价值高,时代连续性强的四大特点。蔚州古城内,文物众多,名胜古迹更是俯拾皆是。寺观、庙坛、殿阁、衙署、宅院星罗棋布,儒、释、道文化渊远流长。据抗战前统计,1.6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包括东、西、南三关)大小寺庙就有95座,现保存下来的有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6处,县保单位7处,大至可分为官方建筑、寺庙建筑、其它建筑三类。
官方建筑中较为著名的有:蔚州城墙、蔚州衙署、文昌阁、万山楼、武庙、常平仓、城隍庙等。始建于明洪武十年的玉皇阁,又名靖边楼,位于县城北城垣上。由龙虎殿、钟鼓楼、玉帝神殿和配殿组成,气势宏大。玉帝神殿为三重檐琉璃瓦,殿内保存有珍贵的明代壁画。建成初始,起军事作用,后改供奉玉皇大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建筑中最为突出的有始建于北魏,近代重建的南安寺塔,元代的释迦寺、明重建的灵岩寺等。此外,还有保存完整的真武庙、天齐庙、财神庙、火神庙等。
其它建筑中主要包括康熙年间的刑部尚书魏象枢故居、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郝杰故居、明万历年间宣大总兵马芳故居及其特色民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清末的吉星楼,原为蔚县著名富商王朴的绸锻庄“福寿星”。民国期间,将其改做妓院,称之为“同心院”,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城周围还有众多的文化遗址和游览胜地。据文物普察资料表
明,蔚县地上、地下文物异常丰富,已登记的文物遗存就有780余处,古建筑保存最多,达580余处,是河北省文物最多的县,被誉为“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馆”。最为著名的有始建于北魏的金河寺及塔林、代王城城址及汉墓群、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为杨赟书撰的立祖碑、蔚州杨氏先莹碑、华严寺、西古堡、河北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间寺院重泰寺等,均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东部的小五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风貌完整性
蔚州古城是河北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古城,是研究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文化艺术成就的主要例证。最为可贵的是古城虽遭战乱,但至今整体风貌仍保存较为完整。整体风貌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内以古建群体为骨架,商业建筑和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特色和空间体量上的主从关系,另一方面是城市与外部河流等自然因素巧妙结合形成的和谐环境。
古城内的古建筑群、商业建筑与民居错落有致,南安寺塔与文昌阁、景仙门、玉皇阁之间形成视觉通廊,主要街道也体现出古色古香的氛围。民居建筑现保存完整的有二进四合院和九连环民宅等形式。这些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深宅大院。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炕围子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窗花,达到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在城外,护城河引泉水环抱城池,在北部探入壶流河,四周群山环抱,山、水、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5)人文荟萃性
在蔚县悠久的历史上,名人才子倍出,如被清代人誉为“著述如林”的“文献邦”等,同时还形成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土特产品。蔚州剪纸驰名中外、蔚州秧歌曾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白花丛中一点红”、镂空泥塑、传统砂器、传统八大碗、蔚州贡米、杏扁和各色小吃等,早已享有盛名,饮誉不衰。
3.1.4 县域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蔚县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和较完整的古城风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城市盲目开发建设对蔚县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痕迹尚浅,这为今后有步骤有目的的合理保护发展历史古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城市政府、规划技术人员以及部分市民对古城保护在认识水平和保护行动上的不断提升也是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目前蔚县的古城保护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1)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不当。现有大部分文物古迹和民居为行政机关单位所占用,部分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物质形态或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破坏,影响了历史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和信息准确性。
(2)历史文物基础资料不全,登记造册工作需要加强。历史文物分布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对文物保护中的信息收集,登记造册等基础
工作提出了挑战。除古城及暖泉等地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基础资料比较完善外,其他文物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县域内的文物底码尚不清楚,部分文物需调查摸底,造册登记,挂牌保护。
(3)保护资金不足。保护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古民居、古院落群、甚至是登记在册的文物因资金问题而年久失修,破乱不堪,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紧急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4)保护管理机构及人员不足,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的作用,以有效利用和维护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5)法律法规缺位。长期以来缺少具有法律效力的古城保护规划和相应的地方法规,使得主管部门无法可依、无从下手。名城意识淡薄,表现在文物古迹的自然损毁和人为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破坏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
3.2 古城历史文化现状分析 3.2.1 古城历史文物古迹统计
蔚州古城内,文物众多,名胜古迹更是俯拾皆是。寺观、庙坛、殿阁、衙署、宅院星罗棋布,儒、释、道文化渊源流长。据抗战前统计,1.6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包括东、西、南三关)大小寺庙就有95座。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3处,县保单位5处,重点分布在古城以及南关内。
县城文物保护单位现状统计表
级别 名称 玉皇阁 南安寺塔 国保 释迦寺 灵岩寺 常平仓 真武庙 吉星楼 省保 关帝庙 天齐庙 火神庙 财神庙 县保 魏象枢故居 蔚县城墙(南城门、鼓楼) 城隍庙 年代 明洪武十年 辽代 元、明、清 明 明 明 清 明 明 清 清 清 明洪武十年 明 地址 蔚县城北城垣上 蔚县城南门西侧塔巷 蔚县城南关西 蔚县城鼓楼西街 蔚县城鼓楼西街 蔚县城财神庙街西北 蔚县城鼓楼后街 蔚县城南关西 蔚县城胜利路 蔚县城鼓楼东侧 蔚县城财神庙街 蔚县城书院街 蔚县城内 蔚县城城隍庙街 保存现状 保存完好 保存完好 保存完好 木架结构完好 保存完好 木架保存完好 木架结构完好 3 6 总计 5
古城历史文物分布图 3.2.2 古城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1)格局独特性
蔚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结构及工艺有独到之处,是南方、中原地区所没有的。蔚州历史上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可在古城形制上却一反汉民族传统“礼制”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的城市格局,而是布局灵活,变化丰富。蔚州古城一反汉民族传统“礼制”规划,而显现出的特殊城市格局,是华北地区州城建筑中独特一例,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创作,继承历史遗产的实物资料。蔚州古城不同于“礼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终说明书(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