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 5.2.2.3 5.2.2.4 5.3 5.3.1 5.3.1.1
检查更换锅炉受热面管子及本体内的水、汽管道。 检查更换过热器、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等。 整体防腐、保温。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修前的准备
确定检修内容,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进度。当检修过程中要焊接
及进行热处理时,应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检修方案还应经过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批准,焊接工艺应经过焊接技术负责人审查同意。 5.3.1.2
向检修人员进行任务、技术、安全交底,检修人员应熟悉检修规程和质量标准,
对于重大缺陷应提出技术措施。 5.3.1.3
落实检修所需的材料与备件,校验检修中使用的量具、仪器,准备好检修中所需
的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 5.3.1.4
燃气锅炉交付检修前,设备所在单位必须按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化工企业安
全管理制度》和《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中的有关规定,切断电源,将燃气锅炉中的水汽、水煤气等介质降温卸压排放干净,做好设备及管路的切断、隔绝、置换和清洗等项工作,经分析合格后移交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在置换和清洗时,不得随意排放设备中的介质。 5.3.1.5
进入汽包的工作人员衣袋中不应有零星杂物;汽包内应铺上胶皮,防止人员直接
踩踏;汽包外必须有人监护;工作完毕后清点带入汽包内的工具等物品,经两人检查确认汽包内无人、无工具杂物,方可关闭人孔。 5.3.1.6
进入汽包、炉膛和烟道的照明灯具必须使用12V的行灯或手电筒;其它电动工具
必须有防触电保护器。 5.3.2
汽包(上锅筒)的修理
由于介质的腐蚀、冲蚀、积垢,必须进行清理。根据燃气锅炉结垢、堵塞的情况,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清洗。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除垢法、冲洗法和化学除垢法。 5.3.2.1
人孔打开后首先检查汽包内部、腐蚀结垢情况,汽水分离装置、给水装置和各管
口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拆除和清理。清理结垢一般可用机械、高压冲洗等除垢方法;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化学清洗法清理结垢,若有必要采用化学清洗法进行除垢,则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
752
1. 机械除垢法。利用各种铲、削、刷等工具清理,并用压缩空气、高压水和蒸汽等
配合清洗。
2.
冲洗法。利用高压水泵输出的高压水,通过压力调节阀,再经过高压软管通至手
提式喷射枪,喷出高压水流清理污垢。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清理方法而且对设备没有损伤。
3.
化学除垢法。首先对结垢的物质进行化学分析,是根据结垢的成分,采用合适的
溶剂进行清洗。一般对硫酸盐和硅酸盐水垢采用碱洗,碳酸盐水垢用酸洗,油垢结焦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洗衣粉、洗涤剂等,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清洗剂。采用化学清洗时必须考虑加入缓蚀剂。化学除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浸泡、喷淋或强制循环等方式。用化学除垢后必须用清水冲洗数次,直至水呈中性为止。之后应将水排尽并干燥,以防止腐蚀设备。
4. 5.3.2.2
清理结垢时不准使金属壁面有撞伤和划痕,不能震伤管头胀口。
消除汽包壁、焊缝处的异常现象,汽包的检修与质量标准,按劳动部颁发的《蒸
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5.3.2.3
检查汽水分离装置,腐蚀量应不超过原厚度的1/3,否则应予以更换;连接处要
严密,防止蒸汽短路。 5.3.2.4 结垢。 5.3.2.5 5.3.3 5.3.3.1
1. 2.
汽包内壁和内部装置检修后,全部涂刷两遍“锅炉漆”。 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 清理检查
清理、检查管壁外的积灰、污垢。
水冷壁管、过热器和省煤器的管内部必须清洗,管内应无水垢、水锈及杂物,下给水和排污装置腐蚀不超过原厚度的1/3,否则应予以更换;管口应畅通无阻无
降水管、上升导汽管等水汽管道也应进行清理;过热器管用锅炉给水反冲洗到进出水的碱度一致为止。
3. 4. 气流动;
5.
因腐蚀、磨损严重的受热面管应取一段剖开检查,其允许厚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受热面管、过热器管等烧鼓胀大不超过原来管径的4%,
受热面管、过热器管等烧弯最大允许限度为:胀口不松动、管间有间隙不妨碍烟
mm
753
D P RP
管子外径 mm; 最大工作压力 Kgf /cm2; 许用应力,不大于6.4Kgf /mm2。
注:1Kgf /cm2=9.81×104 Pa (过热器应按有关规定计算许用应力)。 5.3.3.2
1. 求:
⑴
管子外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及严重锈蚀等缺陷,当管子表面有沟纹、麻受热面管子的更换
钢管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更换受热面管子前应对新管进行复查并符合下列要
点等其它缺陷时,缺陷深度不应使管壁厚度小于公称壁厚的90%。
⑵
管子胀接端的外径偏差:公称外径为32~42毫米的管子,不应超过±0.45毫米;
公称外径51~168毫米的管子,不应超过公称外径的±1%。
⑶ 米。
⑷
弯曲管的外形偏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如图2)。
直管的弯曲度每米不超过1毫米, 全长不应超过3毫米;长度偏差不应超过±3毫
表1.
序号 1 2 3 4 项 目 管口偏移(Δa) 管段偏移(Δb) 管口间水平方向距离(m)的偏差 管口间垂直方向距离(m)的偏差 允许偏差 (mm) 2 5 ±2 +5 -2
⑸ 弯曲管的不平度a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图3)。
表2.
长度L mm 不平度a允许偏差 ≤500 3 >500~1000 4 >1000~1500 5 >1500 6
⑹ 受热面的管子应作通球试验,需要矫正的管子应在矫正后进
行通球试验,全部通过为合格。通球直径对于弯曲半径大于3.5倍管子
外径的弯管或直管段应不小于管子公称内径的85%;对于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3.5倍管子外径的弯管段应不小于管子公称内径的80%。圆球一般用钢材或木材制成,不应用铅等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
⑺
对组装后不易处理缺陷的受热面管子,在组装前应做单根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
754
工作压力的1.5倍(特殊情况时为2倍)。
2. ⑴
胀接管的要求 管孔的清理和检查
管孔清理干净,用砂布打磨到露出金属光泽。管孔上不得有纵向刻痕,环形或螺旋刻痕深度不大于0.5mm,刻痕到孔边的距离不得小于孔壁厚度的1/3并不小于4mm。管孔清理后应保护好管孔的光泽面。
管孔尺寸误差的允许值如表3。 表3.
管子公称直径 mm 允许正常间隙 mm 允许最大间隙 mm 32~42 1.0 1.4 51 1.2 1.5 57~60 1.2 1.7 70 1.5 1.9 76 1.5 2.0 83~89 1.8 2.2 102 2.0 2.6 108 2.0 2.75 133 2.4 3.4 ⑵ 管端退火加工
清理管端内外脏物和表面油污;管子矫正后测量剩余长度,再在汽包联箱上试一下,割去剩余长度;割管后管端平面无毛剌并与管子的中心线垂直。
管子胀接端一般应进行退火,当管端硬度大于或等于管孔壁处的硬度时必须进行退火。胀接管端退火一般采用“铅浴法”间接加热;管端退火长度为150~200mm。退火前应将管子的另一端堵住,退火端均匀加热到600~650℃,在此温度下保持12~15分钟,禁止将管端加热到700℃。加热后的管端应放在干热的石灰或砂内冷却。
胀接端管子的外表面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打磨长度为70mm;打磨后应保持管子外表圆形,打磨后管壁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壁厚的90%,并不得有纵向沟纹,环状沟槽的深度不得大于0.1mm。打磨后应保护好管端的光泽面。
⑶
检查胀管器的型式、适用范围(管子内孔)、巢孔斜度是否正确;自进式胀管器的
胀杆、胀珠(直胀珠及翻边胀珠)是否符合要求。
⑷
胀管
测量汽包或联箱的管孔平均直径,记录在汽包或联箱管孔展开的位置图表上。测量管端外径和内径的平均值,写在该管端上并记录在所胀的管孔图表上,作为计算伥管率的依据。
经过打磨过的管孔和管壁用四氯化碳和干净的布擦拭干净,随即装入管孔进行胀管。管子排列必须整齐,不妨碍管间的彻砖。装管时对外形相同的管子应按已量得的管孔与管径进行选配,尽量使管子与管孔的间隙不超过表4所规定的允许正常值。
755
表4.
管子外径 mm 38 管孔最大允许直径 mm 管孔最小允许直径 mm 管孔允许椭圆度 管孔允许圆锥度 38.9 38.6 0.3 0.3 51 52.1 51.7 0.3 0.3 60 61.1 60.7 0.4 0.4 76 77.2 76.8 0.4 0.4 83 84.4 84.0 0.4 0.4 102 103.7 103.2 0.4 0.4 108 109.6 109.3 0.4 0.4 130 135 134.5 0.5 0.5 装管时,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g(如图4)和偏差就符合表5规定的正常值,在同一汽包内应尽量作到伸出长度一致。管子胀接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管以防止污物进行入或生锈,并记录胀守后的管子内径。应先胀汽包两端的基准排管,然后由中间向两边胀,按台阶式次序进行。如同一根管子一头是焊接,一头是胀接,则先焊接后胀接。
表5.
管子公称直径 mm 管端伸出 长度 mm 适用范围 正常 最小 最大 32~48 9 6 12 42 10 6 12 51~60 11 7 15 70 12 8 16 83 12 9 18 102 108 133 15 9 18 15 10 19 16 11 20 83 18 15 22 102 23 20 27 用于汽包或管孔倒角的联箱 用于管孔不倒角的联箱 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g (如图5)应不大于管子公称直径的2%。 管端胀接同时管口应翻边,斜度为12~15°, 板边根部开始倾斜处应紧贴管孔壁面。
管子的胀管率控制在1~1.9%的范围内,在必要的补胀后最终胀管率不超过1.9%;胀管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1 d2 d3 δ
胀完后管子的内径,mm; 未胀时管子的内径,mm; 未胀时的管孔直径,mm;
未胀时管孔直径与管子外径之差,mm。
胀管质量: A.
胀管工作应在环境温度为0℃以上时进行,防止胀口产生冷脆裂纹。胀完后的胀
口不应有过胀、偏挤(单边)现象,管口及翻边喇叭口边缘上不得有裂纹。下列现象为过胀:胀大部分与未胀部分直径相差很大,从管内和管外均可看出显著的过渡部分;管孔边缘被
75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燃气锅炉维护检修规程(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