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彩色电视基带信号在5.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3dB处。

下列位置宜加电缆放大器:

——黑白电视基带信号在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6dB处;

——彩色电视基带信号在5.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6dB处。

2)射频电缆传输方式。

——摄像机在传输干线某处相对集中时,宜采用混合器来收集信号;

——摄像机分散在传输干线的沿途时,宜选用定向耦合器来收集信号;

——控制信号传输距离较远,到达终端已不能满足接收电平要求时,宜考虑中途加装再生中继器。

3)无图像传输方式

——监控距离在10Km范围内时,可采用高频开路传输;

——监控距离较远且监视点在某一区域较集中时,

应采用微波传输方式。需要传输距离更远或中间有阻挡物时,可考虑加微波中继;

——无线传输频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发射功率应不干扰广播和民用电视,调制方式宜采用调频制。

3 光端机、解码箱或其它光部件在室外使用时,应具有良好的密闭防水结构。

【条文】3.11.4 布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的规定。

2 非综合布线系统的路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规定:

1)同轴电缆宜采取穿管暗敷或线槽的敷设方式。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应在金属管内穿过,并埋入地下。当必须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2)路由应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

3)应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道损伤的地段。

4)与其它管道等障碍物不宜交叉跨越。

【条文】3.11.5 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的规定。

2 非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线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机械损伤的电(光)缆,或改、扩建工程使用的电(光)缆,可采用沿墙明敷方式。

2)在新建的建筑物内或要求管线隐蔽的电(光)缆应采用暗管敷设方式。

3)下列情况可采用明管配线:

——易受外部损伤;

——在线路路由上,其它管线和障碍物较多,不宜明敷的线路;

——在易受电磁干扰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

4)电缆和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

3 室外线缆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中第2.3.7条的要求。

4 敷设电缆时,多芯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

5 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

6 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牢固固定:

1) 电缆垂直排列或倾斜坡度超过45°时的每一个支架上;

2) 电缆水平排列或倾斜坡度不超过45°时,在 每隔1~2个支架上;

3)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7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8 线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线缆进入建筑物后,线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9 线缆穿管前应检查保护管是否畅通,管口应加护圈,防止穿管时损伤导线。

10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11 同轴电缆应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

【条文】3.11.6 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光缆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2 敷设光缆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经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自动控制牵引力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在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纤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3 光缆敷设后,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后,再进行接续。

4 光缆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5 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6 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时应有人工逐个入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7 光缆敷设完毕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3.12 供电设计

【条文】3.12.1 宜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条文】3.12.2 系统设备应进行分类,统筹考虑系统供电。

【条文】3.12.3 根据设备分类,配置相应的电源设备。系统监控中心和系统重要设备应配备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系统前端设备视工程实际情况,可由监控中心集中供电,也可本地供电。

【条文】3.12.4 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有足够容量。应根据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的不同供电消耗,按总系统额定功率的1.5倍设置主电源容量;应根据管理工作对主电源断电后系统防范功能的要求,选择配置持续工作时间符合管理要求的备用电源。

【条文】3.12.5 电源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

2 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

3 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

4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为0~4ms;

5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稳频稳压、不间断电源供电或备用发电等措施。

【条文】3.12.6 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

中心应设置专用配电箱,配电箱的配出回路应留有裕量。

3.13 监控中心设计

【条文】3.13.1 监控中心应设置为禁区,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并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条文】3.13.2 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不宜小于20㎡,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

【条文】3.13.3 监控中心室内地面应防静电、光滑、平整、不起尘。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

【条文】3.13.4 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C,相对湿度宜为30%~75%。

【条文】3.13.5 监控中心内应有良好的照明。

【条文】3.13.6 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设置地槽;当不设置地槽时,也可敷设在电缆架槽、电缆走廊、墙上槽板内,或采用活动地板。

【条文】3.13.7 根据机架、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的相应位置,应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槽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敷设电缆的容量和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条文】3.13.8 室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与操作,并应满足本规范3.5节和消防安全的规定。

【条文】3.13.9 控制台的装机容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留有扩展余地。控制台的操作部分应方便、灵活、可靠。

【条文】3.13.10 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 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

【条文】3.13.11 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条文】3.13.12 监控中心的供电、接地与雷电防护设计应符合本规范3.12和3.9的相关规定。

【条文】3.13.13 监控中心的布线、进出线端口的设置、安装等,应符合本规范3.11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4.1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条文】4.1.1 防护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应遵循下列原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在线全文阅读。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79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