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出现近视?
(2)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3)近视之后怎么办? (4)怎样预防近视? 八、选择问题并分组。
1、看看自己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2、统计每个问题的研讨人数及名单。 3、按照问题分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
教师指导重点:
1、问题的提出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平时的眼保健操入手。 2、主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邀请技巧,顺利请来指导老师。
3、正常视力范围的查找,教师可提供思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近视原因及预防办法
活动目标:
结合问题拟定研究方案,制作调查表,对近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研讨预防措施。
学生主要活动: 一、 分小组开展研究
第一小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眼呢?
1、根据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制定了调查表。
讨论:如何设计调查表,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调查哪些同学? A、从用眼、饮食、学习等各方面设计调查表。 B、随机调查,可以是戴了眼睛的也可以是没戴眼睛的。
参考表如下:
近 视 学 生 用 眼 调 查 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年龄:
1、视力情况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2、近视的原因:
A、遗传B、用眼过度C、意外伤害D、用眼不卫生 3、除做眼保操外,有无其它保护眼睛的措施: A、有B、无
4、你是否经常长时间看电视: A、是B、不是
5、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 6、有躺着看书的习惯吗? A、有 B、无
7、读书、写字离眼睛的距离: A、20cmB、30cmC、40cm
8、学习完或看完电视后,是否对眼睛进行适当活动 A、是B、否
9、视力不好时,是否及时到医院去检查,配眼镜 A、是B、不是
10、你觉得在学校和家里的光线是否合适 A、太强B、太弱C、合适
11、多吃维生素的食品有利眼睛健康,你是 A、经常吃B、不吃C、偶尔吃 谢谢你接受调查,祝你学业有成!
二、校园特别行动:
学生利用课间、放学后、午休时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活动中教师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一一给予指点。
3、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同时对近视进行归因分析:(参考原因) (1)、读写姿势不正确;
(2)、经常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对眼睛又不做任何保护措施; (3)、喜欢躺着或行走时看书、看报,不注意光线; (4)、睡眠不足,眼保操做得少或姿势不准确; (5)、视力下降时没有及时配合治疗。 (6)、用眼不卫生;
第二小组研究: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观察、找资料、请教校医或家长 2、围绕问题展开课外调查。 3、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4、请校医带来眼睛模型为同学们讲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及近视与正常视力的异同。
第三小组研究:近视之后怎么办?怎样预防近视?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访谈、查找资料。 2、交流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三、三个小组结合调查研究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班讨论: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
(1)调查班级成绩好、知识丰富、喜欢阅读的同学的视力情况: 班级 姓名 成绩 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眼睛目前情况 正常, 近视。
(2)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注意用眼卫生,近视是可以控制的,视力是可以保护的,这与读书多少、成绩的好坏无必然关系。 教师指导重点:
1、由于学生需要分组活动,可要求学生自行邀请校内其他老师参与、指导本组活动。 2、调查表的制作可以在学生制作后教师加以调整,并对调查方法及归因方法进行指导。 3、“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这一问题可依据学生的问题来源选择性设计。
第三阶段:爱护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都觉得“近视”严重影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防治近视是面临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 1、来自于学生的调查。 2、来自于校医的指导。 3、来自于书籍和网络上的资料。 二、对学生的资料进行归纳:
(1)视力不好的同学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配戴眼镜; (2)视力正常的,应该从现在开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3)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上,从现在抓起。 (4)每天坚持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动作要准确到位。 三、制订爱眼宣传计划。
1、制作一部短片,播放同学中出现的不良用眼习惯,让大家从中反思,提高大家的爱眼意识。
2、和大队部联合行动,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明亮的眼睛。 3、写倡议书:“拥有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当好校内外宣传员。 4、把自己的爱眼箴言贴在教室内,师生相互提醒。 教师指导重点:
1、爱眼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指导,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做眼保健操、用眼卫生等方面。
2、爱眼宣传要结合学校的活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情况下,力求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