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有限公司的肉鸡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年,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大连龙城食品集团、禾丰牧业集团、开原赢德肉食有限公司等8家肉鸡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10~30万吨/年。 (五)产品出口逆境中前行
据沈阳海关提供的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消费市场低迷,我省畜产品出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降低4.8%,而其中禽产品出口1.7亿美元,同比提高1.24%。我省出口禽类产品数量较多的企业有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开原赢德肉食有限公司、瓦房店龙城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瓦房店中达食品有限公司、大连铭川食品有限公司、大连中佳食品有限公司、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等。出口地主要有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出口肉鸡产品主要为冻鲜鸡、鸡串等熟食制品。近年来,我省年出口香港鸡肉量超过5万吨,占香港进口量的70%~90%。2016年我省出口香港的禽产品达0.73亿美元,占全省禽产品总出口额的43%,香港和澳门已成为我省禽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目前,省内一些鸡肉出口企业在巩固现有香港等市场的同时,正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寻求向马来西亚、格鲁吉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鸡肉消费量多、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出口鸡肉。
二、发展形势分析 (一)制约因素和挑战
- 24 -
纵观辽宁肉鸡产业发展,和其他各省基本一样,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肉鸡价格波动幅度过大。这种大幅度的价格波动,对肉鸡产业发展不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鸡肉产品交易方式仍以现货、线下交易为主,网上交易量很小,期货还没有上市;肉鸡价格保险推进力度不够,尚未形成稳定的收购价格和规范的支付体系;肉鸡价格完全靠市场调节,没有其他调控手段;人们消费心理脆弱,很容易被不实负面舆论所左右。二是标准化程度不高。我省肉鸡养殖仍以中小规模的饲养场(户)为主体,多采用网上平养方式,而装备先进大规模标准化肉鸡饲养场数量较少;有些肉鸡饲养场装备水平高,管理水平低,生产良种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等标准化生产推广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性能与国外存在相当差距。三是疫病防控风险及其衍生风险大。影响肉鸡发展的病种多、病原杂、流行广、变异快。我省位于全球候鸟迁徙带上,候鸟迁徙引发疫情的风险较高。当发现人感染H7N9病毒时,由于没有科学界定疫病名称,造成许多不知情的人不敢食用鸡肉,严重影响鸡肉消费,其实这种影响远大于肉鸡真正发生疫病造成的影响。四是产品精深加工少,品牌意识差。我省的鸡肉产品多是经过简单分割、冷冻的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五是用药不规范。在中小规模场肉鸡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滥用、不遵守休药期等行为仍部分存在,药残问题仍是肉鸡产品安全风险主要隐患,肉鸡产品安全风险、隐患大,直接影响了群众的消费信心。 (二)面临机遇和优势
- 25 -
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肉鸡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消费潜力大。鸡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风味独特,价廉物美。据统计,2000—2016年,猪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鸡肉的消费比重快速提升。2016年,鸡肉消费已占肉类消费总量的16%,鸡肉已成为第二大肉类消费主体。目前,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9.38千克,美国和欧盟的人均消费量分别高达44.03千克和19.40千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营养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国民对鸡肉需求总量也将逐步提高,我省肉鸡产业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是政策环境好。2008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肉鸡生产的优惠政策,通过实施“菜篮子”、健康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等项目建设1050个肉鸡标准化规模场(单元),累计投入省以上资金1.6亿元,引导肉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三是区位及资源优势明显。我省是全国玉米、大豆主产区,粮食年产2000万吨,饲料资源相当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所以近两年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了进军我省肉鸡产业步伐。四是产业基础好。肉鸡养殖具有饲料报酬高、周转快、获利多的特点,我省肉鸡产业融合程度相对较高,合同鸡的比例超过90%,肉鸡养殖户按照合同价格生产可以“旱涝保收”,养殖效益较为平稳。
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提质升级,稳定国内市场份额,
- 26 -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集团化发展、全产业链经营的现代肉鸡产业格局。以提升肉种鸡饲养业水平为基础,全面推进进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大力推广笼养等先进饲养方式,提高以自动给水、自动给料、自动清粪和环境自动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智能装备水平,鼓励肉鸡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饲养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并通过引进、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肉鸡三次产业融合水平,推动辽宁省肉鸡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转变方式,提质增效。转变肉鸡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小规模落后产能退出或标准化升级,提高集约化、集团化水平。增加养殖环节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肉种鸡,全面提高肉种鸡养殖质量水平,推进数字化管理,推进无抗绿色养殖,推进笼养方式,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创建优质品牌,全面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并重的方向转变。
循环发展,优化布局。推动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全省肉鸡养殖分布,优化屠宰企业区域布局,逐步建立与区域肉鸡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屠宰企业新格局。
龙头带动,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一批养殖加工一条龙的规模化龙头企业集团,发挥其带动作用,支持发展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肉鸡生产的规模化、
- 27 -
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市场主导,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肉鸡产业。加大对肉鸡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0年鸡肉产量达到187.9万吨,比2016年增加41.8万吨,年均增长率6.5%。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数量占饲养肉鸡场总数的80%以上,采用笼养方式饲养肉鸡数量占7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匹配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率达到75%以上。产品加工率达到85%,精深加工率达到50%。雏鸡成活率由93%~95%提高至96%~97%,料肉比由1.75:1降至1.65:1,用药成本由目前的每只鸡1.5~2.0元下降至0.6~0.8元,出栏肉鸡体重达2.8公斤的饲养天数由43~45天缩短3~5天。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肉鸡产业区域布局。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养殖传统、消费偏好、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优化辽宁肉鸡产业布局。一是稳定发展区。包括大连、丹东、朝阳、鞍山等传统饲养肉鸡地区,要稳定肉鸡生产规模,以推广笼养方式为重点对传统肉鸡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倡通过封闭式自卸运输车将粪污运至指定地点,采用封闭发酵方式集中处理,不可晾晒鸡粪,以免二次污染。二是加快发展区。着力解决好肉鸡粪便处
- 28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辽宁十大畜禽产业发展(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