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稳步增加测定数量。“辽丹黑猪”通过新品种审定,纳入地方品种保护名录。荷包猪、昌图黑猪的开发数量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三、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将全省划分为加快发展区、稳定发展区和限制发展区。
(一)加快发展区
以辽西北地区为主,包括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的非沿海、非风景名胜地区,以及沈阳市的辽中区、新民市、康平县、法库县和鞍山市台安县,这些地区饲料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依托“高铁经济”,区位优势愈发凸显。近年来,省外大型生猪企业纷纷向该区域转移,使该区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是全省发展的重点,是我省生猪出栏能力增加的主要区域。要大力推进“公司+现代育肥猪场”模式发展,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满足本地需求同时,向京、津地区等地供应。
(二)稳定发展区
主要是特大城市和沿海中等城市,包括大连市、营口市、以及沈阳的沈北新区、苏家屯区和鞍山市的海城市、岫岩县等。该区域的任务是稳步发展生猪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满足省内大中城市消费需求。
(三)限制发展区
- 9 -
主要包括东部山区,包括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辽阳市以及盘锦市。这些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环保压力大,养殖用地较少,主要任务是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生猪生产。对按规定要限养的,要限制饲养;对确需搬迁的,要切实做好搬迁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科学承接生猪产业转移
科学承接生猪产业转移,是全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调整生猪产业结构、推进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猪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要发挥辽宁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具备猪舍环境控制成本相对较低的气候优势,离京津等主销区近节省运输成本的区位优势,辽西北地区有较多的可利用养殖土地的环境承载优势,吸引全国的大型养猪企业、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到辽宁发展。要认真贯彻《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积极帮助引进企业解决办证难问题;进一步完善联络员制度,搭建引进企业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的平台,积极帮助引进企业解决用地难、用地贵问题,让生猪大项目在辽宁落地生根。严格要求企业科学处理好发展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务必做到“三同时”,督促这些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抓紧建设屠宰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深加工,在推进生猪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为当地发展做贡献。
- 10 -
制定落实《土地承载风险预警预报应对预案》,严防出现超过承载能力的盲目引进,避免出现先引进后调减的现象。 (二)加快现代生猪种业建设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实现保种群体数量稳定增加、质量有所提升,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采取引进和自主选育相结合的办法,新建设审定一批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站),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生猪核心育种场达到10个以上。积极引导引进大型生猪企业为辽宁生猪育种做贡献,依靠本地生猪企业和引进生猪企业共同做好育种工作。大力支持引进大企业建设种公猪站,利用现有冷链物流扩大服务范围,让优秀种公猪发挥更大作用,满足省内供种需要。规范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的建设与管理,政策向核心育种场倾斜。以国家级及省级核心育种场为主体,建立健全种猪联合育种机制。利用发达国家引入的优良种质资源,兼顾发挥本地品种遗传优势,培育具有我省本土特色的新品种(品系)。
(三)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要继续扶持规模化养殖,为提高装备水平、标准化水平创造条件。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适度规模发展。通过股份制合作、建立合作社等形式使中等规模饲养户做大,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水平使大规模饲养场做强。要推广中等规模自繁自养家庭猪场模式,“公司+现代化育肥场”模式、大型企业自繁自养自加工模式。引导生猪饲养场建设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
- 11 -
制等现代化装备,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加强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广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推广散装饲料和精准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切实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发病和死亡率。建设自动化标准环境控制系统,配置猪舍的通风、温控、空气过滤和环境监测设备设施,实现饲养环境的自动调节。建设数字化标准饲养管理系统,配备电子识别、精准上料、自动饮水设备。建设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配置节水设施设备,改造漏缝地板、刮粪板等粪便清理设施设备,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便污水“三防”(防渗漏、防雨淋、防外溢)贮存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机肥加工利用、厌氧发酵池等设施设备。推广阳光健康养猪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增加青绿饲料、粗饲料、特色饲料等饲料产品研发,推进黑猪肉、土猪肉等特色产品生产。
(四)坚定不移地做好生猪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加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推进现有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升级。扶持一批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升级,支持养殖场购置吸污车等粪便污水处理设备。整县推进生猪规模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二是落实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三同时”制度。凡是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环境评价和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
- 12 -
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并需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全部新(改、扩)建场实现雨污分流,粪便污水减量化产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还田利用。三是推动以地定畜还田利用机制建设,推进种养结合。规模养殖场自有、租赁、协议与养殖量匹配的土地,确保粪污在一定运输半径内还田消纳。推进大企业、家庭猪场与周边农户签订粪便污水还田协议。研究推广生猪粪污治理及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等技术模式。四是继续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鼓励规模养殖场与无害化处理中心签订处理协议。
(五)推动屠宰加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屠宰业向生猪加快发展区转移,逐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流通和本地屠宰企业供给并重、流通有序的产业布局。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屠宰业转型升级。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冷鲜肉和分割肉所占比重,推进肉品精深加工,构建有梯度的消费新格局。三是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落实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以保障肉品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核心的屠宰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生产、加工、贩卖病死猪行为,继续保持打击添加“瘦肉精”的高压态势。逐步推进猪肉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四是加强猪肉品牌建设,扶持、培育、引导一批优质特色猪肉品牌和规模加工企业,推进品牌猪
- 13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辽宁十大畜禽产业发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