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x<0,y<0 时,方程是﹣=1,图象是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位于第三象限内的
部分. 数形结合得,由曲线形状知,①正确,②正确.
③不正确,∵把方程中的x换成﹣y,y换成﹣x后,得到曲线方程和原来的方程不一样,∴曲线C不关于直线y=﹣x对称. ④正确,因为图象上任意的2个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0. 故答案为 ①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体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22
17.已知命题p:点M(1,3)不在圆(x+m)+(y﹣m)=16的内部,
命题q:“曲线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命题s:“曲线表示双曲线”.
(1)若“p且q”是真命题,求m的取值范围;
(2)若?s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t的取值范围.
【分析】(1)若p为真:(1+m)+(3﹣m)≥16,化简解得m范围.若q为真:则
22
,
解得m范围.若“p且q”是真命题,求上述范围交集即可得出. (2)若s为真,则(m﹣t)(m﹣t﹣1)<0,若?s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是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解出即可得出.
22
【解答】解:(1)若p为真:(1+m)+(3﹣m)≥16,解得m≤﹣1或m≥3.
若q为真:则,解得﹣4<m<﹣2或m>4.
若“p且q”是真命题,则,解得﹣4<m<﹣2或m>4.
(2)若s为真,则(m﹣t)(m﹣t﹣1)<0,即t<m<t+1, 若?s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是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可得{m|t<m<t+1}?{m|﹣4<m<﹣2或m>4},即解得﹣4≤t≤﹣3或t≥4.
或t≥4
第 16 页 共 16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其性质、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8.有5个不同的球,5个不同的盒子,现要把球全部放入盒内. (1)共有几种放法? (2)恰有一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 (3)恰有两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 【分析】(1)直接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求解即可.
(2)“恰有一个盒内放2球”与“恰有一个盒子不放球”是一回事,通过小球分组然后求解即可. (3)5个球分为3组有两种分法,(2,2,1),(3,1,1),故此题分为两类来求解,再求出它们的和. 【解答】解:(1)一个球一个球地放到盒子里去,每只球都可有5种独立的放法,由分步乘
5
法计数原理,放法共有5=3125种; (2)“恰有一个盒内放2球”与“恰有一个盒子不放球”是一回事,故共有 (3)5个球分为3组有两种分法,(2,2,1),(3,1,1),
种;
所以恰有两个盒子不放球的不同放法是种.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解题的关键是理解5个球分为3组有两种分法,分步求不同的放法种数. 19.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其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1)求证:BN⊥平面C1B1N;
(2)设θ为直线C1N与平面CNB1所成的角,求sinθ的值;
(3)设M为AB中点,在BC边上求一点P,使MP∥平面CNB1,求的值. 【分析】(1)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BA,BC,BB1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C,BB1所在直线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证出
=0,
=0后即可证明BN⊥平面C1B1N;
第 17 页 共 17 页
(2)求出平面NCB1的一个法向量CNB1所成的角
,利用
与此法向量的夹角求出直线C1N与平面
⊥
,利用向量数量积
(3)设P(0,0,a)为BC上一点,由MP∥平面CNB1,得知
为0求出a的值,并求出. 【解答】(1)证明:∵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BA,BC,BB1两两垂直. …(2分)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B1,BC所在直线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N(4,4,0),B1(0,8,0),C1(0,8,4),C(0,0,4) ∵
=(4,4,0)(﹣4,4,0)=﹣16+16=0 =(4,4,0)(0,0,4)=0
∴BN⊥NB1,BN⊥B1C1且NB1与B1C1相交于B1, ∴BN⊥平面C1B1N; …(4分)
(2)解:设n2=(x,y,z)为平面NCB1的一个法向量,
则
则;…(8分)
,∵MP∥平
(3)∵M(2,0,0).设P(0,0,a)为BC上一点,则面CNB1, ∴
又PM?平面CNB1,∴MP∥平面CNB1, ∴当PB=1时,MP∥平面CNB1
.
∴…(12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判断,线面角求解,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能够降低思维难度,但要注意有关的运算要准确. 20.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ax+b,
(1)设集合P={﹣2,﹣1,1,2,3}和Q={﹣2,0,3},分别从集合P和Q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a和b,求函数y=ax+b是增函数的概率;
第 18 页 共 18 页
(2)实数a,b满足条件求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的概率.
【分析】(1)是古典概型,只要求出所有事件个数以及满足条件的事件个数,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解答;
(2)是几何概型,分别求出已知区域的面积以及满足条件的区域面积,利用面积比求概率. 【解答】解:(1)由已知a≠0,集合P={﹣2,﹣1,1,2,3}和Q={﹣2,0,3},分别从集合P和Q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a和b,
所有事件有5×3=15个,设A事件为:函数y=ax+b是增函数的3×3=9个,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到,
;
(2)线性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区域面积S=,
要使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实数a,b必须满足条件图阴影部分,
,如
其面积为S1=1,所求的概率为P=
=.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关键是明确概率模型,利用公式解答.
第 19 页 共 19 页
21.已知椭圆C:B两点. (1)求
=1,过点P(4,0)且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A,
的取值范围;
(2)若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E点,探索直线AE与x轴的相交点是否为定点. 【分析】(1)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4),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大于0,结合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即可得到所求范围;
(2)由对称求得E的坐标,直线AE的方程,由A,B满足直线方程,再令y=0,代入韦达定理,即可得到定点(1,0). 【解答】解:(1)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4),
2222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3+4k)x﹣32kx+64k﹣12=0,
2222
由△=(﹣32k)﹣4(3+4k)(64k﹣12)>0, 得﹣<k<.
设A(x1,y1),B (x2,y2),
则x1+x2=,x1x2=
①,
可得
=x1x2+y1y2=(1+k)x1x2﹣4k(x1+x2)+16k=25﹣
222
,
由﹣<k<,可得25﹣∈[﹣4,),
则的取值范围是[﹣4,); (2)直线与x轴相交于定点(1,0).
由B,E关于x轴对称,可得点E的坐标为(x2,﹣y2),
直线AE的方程为y﹣y1=
又y1=k(x1﹣4),y2=k(x2﹣4),
(x﹣x1),
令y=0,代入①得x=.
可得直线与x轴相交于定点(1,0).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范围,注意运用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和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考查直线恒过定点的求法,注意运用直线方程,化简整理,属于中档题.
第 20 页 共 20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省武汉市黄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12月月考数学(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