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水平作为支撑,而年幼儿童的思维水平往往还不能满足认知策略教学的需要,从而制约了个体学习认知策略的能力;4.认知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体反省的能力,即个体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认知对象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认知策略的学习不仅包括具体方法、技术的掌握,还要学会监控自己的策略执行情况。
·内在条件:1.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2.个体反省能力需达到一定的水平;3.个体的动机水平需要保持在恰当的水平;4.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心智技能。
·外在条件:1.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要适合于学生的能力经验;2.教师需适时提供练习机会且给予指导和反馈,使学生在不同的变式中真正领悟认知策略的核心;3.教师适时提供反馈,使学生在不断地评判和纠正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元认知P260
·认知策略的核心是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长时记忆中有关认知的认知,包含了关于认知者特点的知识、关于认知材料和任务特点的知识以及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对某事件知与不知的体验,对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对认知活动起调节作用。
3.元认知监控: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认知过程,获得认知活动质量的信息,找出认知偏差并适时调整计划。
·表现:1.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记忆能力的局限性;2.儿童逐渐能够更好地辨认出自己已知和未知的东西;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逐渐使用更高级的学习策略。 三、常用的认知策略
1.复述。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信息由工作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关键性策略。记忆某些较为机械的内容。
需要注意吸血降低复述效果的因素,如其他无关的信息,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影响等。可通过排除干扰、及时复习以及集中复习和分散学相结合的办法。
2.精细加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通过在所学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使新信息变得更易于理解。
3.组织策略。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将学习材料重新加以组织或归类的一种学习策略,在自由回忆学习任务中,组织策略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会学生运用认知策略
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监控;4.个人效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教复习资料(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