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于教育心理学学习导论
第一节 认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概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程。
1.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2.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根据) 3.如何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历史发展 西方
1.心理学的正式独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普莱尔著作《儿童心理》;
3.将儿童心理学扩展到青少年:霍尔,《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4.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5.儿童发展—毕生发展:埃里克森,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6.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苏联
维果斯基:历史文化观,内化说 中国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陈鹤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 第二节 通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改进教学 研究的任务:
1、描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心理状态; 2、解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3、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主要方法:
1、观察法:真实可靠,结果可应用于实际,但缺乏控制,易受影响,结果难以量化分析。 2、实验法:能控制变量,探求因果关系,也是缺陷。 3、访谈法:研究广泛深入,有较高真实性,但易受影响P19 4、问卷法: 5、测验法: 教师行动研究P22
第三节 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和专家型教师 一、成为会学习的学生P23 ·特点: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2.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
(1)学与习相结合;(2)学与思想结合;(3)学与创相结合;(4)采用多种学习策略。 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成为专家型教师
·概念: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特点:1.专家水平的知识,更多的策略技巧,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高效,能比新教师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3.创造性的洞察力,能比新教师更能够创造解决问题的新颖和恰当的方法。 ·知识结构:1.有关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
2.教育学知识。包括怎样进行教学的一般性知识和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3.与教学发生联系的社会背景知识。懂得如何与其他教师一起工作,如何争取学校领导、家长的支持等。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33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一般倾向于将传统的先天与后天争议的问题,转变为个体身心发展取决于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念。
1.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高尔顿认为,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设计中,在情绪稳定性、活泼好动、内外向的等人格特质方面,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相关性君高于异卵双生子。 2.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可分为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环境。
(1)早期经验的作用;(2)家庭的影响。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他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3.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
首先,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但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征或行为的遗传基础。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不一样。低级阶段,较简单的心理机能受遗传制约大;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更多受环境影响。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37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普遍性和多样性 3.稳定性与变化性 4.主动性和被动性 5.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6.不平衡性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40 ·关键期概念:
1.源于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习性时发现的“印刻现象”,说明动物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机,有关行为就不能形成。
2.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和能力的丧失。 3.关键期不是突然开始和终止的,它是逐渐发展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的。 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内容 1-3岁 4-5岁 0-4岁 5岁以前 5岁左右 10岁以前 第二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42
口语学习关键期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P45 ·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主要手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儿童通过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等任务,表现出许多心理表征迹象。儿童习得了思考不出现于当前情境中的客体和事件的能力。 (1)符号功能亚阶段(2-4岁);(2)知觉思维亚阶段(4-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比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但仍不能像成人那样思维。他们深深植根于客观世界中,难以进行抽象思维。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个体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儿童能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技能考虑当前,也能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并且能够基于单纯的语言或逻辑叙述,进行假设-演义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1)青春期自我中心性;(2)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3)命题内与命题间。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P51
·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但他认为心理功能具有社会背景,特别是他人和语言在
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人语言:学龄前儿童日常活动中,他们在嬉戏与探索环境时经常大声地与自己说话。是处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指导的语言。因为语言帮助儿童考虑他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行动的过程。是儿童早期的一种重要思维工具。
·语言与思维最初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之后就融合在一起。所有的心理功能都有其外在的活社会的起源。
·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儿童以互动中的对话语言,作为其私人语言的一部分,并用这样的语言去组织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脚手架:指变化指导的程度。指导过程中,更有能力的人要调整指导的程度以适应儿童当前的水平。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内化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 三、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3.教学要提供学生互动的课堂情境; 4.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儿童个性社会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P56 个性受心理、社会、生物三方面影响。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婴儿期。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发展其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教复习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