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平台。
1.选修课程的设计
选修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两个目标指向,体现职业性及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特点。
“职业模块”的课程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若干子模块,可选用科技文章、与职业相关的应用文、体现职业特色(包括职业与企业文化)的文质兼美的作品等。学校也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特点等编写校本教材。
“提高模块”的课程侧重安排文学作品及一定比重的文言文,以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就业或继续学习的需求。
2.选修课程的教学
选修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但不能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设定。“职业模块”的教学应注重教学目的以导向就业、创业为主,教学内容以指向职业文化为主,教学方式以创设教育情境为主,教学过程以突出实践活动为主。“提高模块”的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社会蕴藏着的自然、社科、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二)各地区、各学校、各行业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本校及本职业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16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建立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努力把语文课程评价变成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逐步形成激励性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目的的全面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原则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的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就业创业与终身学习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17
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3.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原则
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原则
课程评价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书面的语文考试较适合于评价认知水平,观察活动较适合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再如,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点。要努力探寻适合于不同目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高评价效率。
6.评价方法的实效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
18
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职业性和多样性。选修课评价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两种模块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在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实际运用,使评价富有实效。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语言文字应用的评价
注意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和对语言发展变化的理解,以及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根据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应用态度和必备的理解表达能力。
2.阅读与欣赏的评价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也应作为考察的基本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考察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从学生的基本积累(包括背诵)、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角度评价,要综合评价学生诵读、熟记、默写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文言
19
文和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3.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兴趣、习惯,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否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对应用文写作的评价,应考察是否根据应用文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否做到格式规范、内容正确、语言得体。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考察是否具有组织活动、设计活动、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等语文应用能力。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080813南京)(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