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
第一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广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狭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德国古典哲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是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
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派别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不同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意识定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管映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
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
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 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量、质、度的定义: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量变、质变定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失误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物质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辩证思维方法:
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结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
规律的定义: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的联系。
★意识的作用:
第一,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 意识生活具有创造性。
第三,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哲复习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