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使用合格的饲料
6.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和按微生物控制分类)
7.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在合格动物实验设施(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内。 8.科技人员要持证上岗
9.特殊实验需在特殊环境(感染、放射、转基因、GLP等)中进行操作,确保实验人员及周围环境不受伤害。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概念
1.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
是从事饲养、育种、保种、生产、动物实验等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它是由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两部分组成。 2.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Production Animal Facility)
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三、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
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14925-2001规定,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三级,控制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 、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和隔离环境(Isolation condition) 。
1 .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2 .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Clean animal)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3. 隔离环境(Isolatio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 animal)及无菌实验动物(germ free animal) 。
四、单走廊设施中SPF实验室压力>内走廊压力>缓冲间压力>室外压力 五、屏障环境的进出程序(对北医实验动物部楼) 进:一层换鞋→二层更衣室充分淋浴→另一个更衣室穿上灭菌服→缓冲间→内走廊→公共区(也称消毒后室)→回内走廊→SPF间
出:SPF间→缓冲间→外走廊→前厅→洗刷间进行物品洗刷 人去更衣室脱灭菌服、淋浴→换原来的衣服出动物部楼
北医实验动物部三层为剖腹产净化区和检疫隔离区 六、实验动物设施突发停电事故,“紧急预案”的操作规程
1.动物房必须具备双路供电或备用电机,定期演练备用发电机和风机的启动,电源的切换和发电,确保每天24小时供电及送、排风不间断。 2.通知各有关人员把关,在停电、停送、排风期间,任何人不得进出屏障区实验动物设施(繁育生产设施及动物实验设施)。
3.隔离环境设施在停电前、紧急发电后操作规程 (1)停电前10分钟堵高效过滤盘的进风口、出风口。
(2)紧急发电后,迅速启动送、排风,然后立即打开进风口、出风口。
4. 屏障环境设施在停电前、紧急发电后操作规程
(1)停电前10分钟关闭进风口、出风口; 密封缓冲间、传递窗、淋浴间外侧四周缝隙。 (2)紧急发电后,迅速启动送、排风,然后立即打开进风口、出风口及各缝隙。 七、层流架 (laminar air flow rack) 1.原理和种类
层流架的原理与种类比较多,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性能主要有两个:即正压型与负压型。正压型层流架主要用于清洁动物或SPF动物的饲养。这种类型的层流架一般都采用背面、顶部或以空气幕的方式将洁净的气体送到洁净区,使洁净区内保持正压。空气经初效、高效过滤器,把过滤的气体均匀地送入柜内各个洁净区。柜内动物代谢产生的污浊气体,由统一的排气管排到室外,还可以用内外压差,经层流架门的缝隙排到室外。一般用于饲养的层流架,排除的气体不进行任何处理。并且,还要防止未经过滤处理的气体流入洁净区。负压型层流架,主要用于感染动物的饲养。这种负压柜阻止了污染空气外流,防止工作人员污染。为了实验操作方便,柜内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区域,它们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可防止动物之间的交叉污染。进入该柜的空气是从室内直接吸入并经过初效、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由送风机将洁净的空气送到层流架内。污染的气体通过背面的回风小孔进入回风管。然后再经过初效、高效过滤处理。
八、独立送风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
该产品由电气主机箱、导风通道笼架和笼盒三部分组成。其中电气主机箱由送风系统、排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温湿度监视系统组成。室内空气经送风系统预过滤和高效过滤器进入导风通道笼架,通过即插即用连接装置送入到每个笼盒。从而为实验动物提供均匀的低流速洁净空气。动物排放的废气经笼架回风管道进入主机箱的排风系统,再进行二级过滤后排放到室外。笼盒直接排放废气,可增加通风效率,保持垫料干燥,减少笼具更换次数。有效地防止动物交叉感染,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置于普通房间内配合超净工作台可用于SPF动物的培育、繁殖、保种和各类动物实验,尤其适用于饲养免疫缺陷动物和转基因动物。
九、隔离环境中隔离器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隔离器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a.必须是严格对微生物密闭的容器,其内部空间和内容物能接受高压蒸气或化学药品灭菌处理。
b.隔离器的空间以及内容物可随时被观察。
c.隔离器内部应随时在视野下从外部进行工作,但不破坏内部的无菌环境。 d.必须装置一个有内外门的无菌通道,动物或食物以及其它物品可以从外部无菌地输送到隔离器内部去,而不破坏内部的无菌环境,送出时亦然。 e.必须装置一个无菌进出气系统,内部保持适度的高气压。
(注:塑料薄膜套盖,一端在隔离器内,有内盖,一端在外界,有外盖,两盖不能同时打开,此渡沧专为传入传出物品及动物用。)
2.隔离器的结构:隔离器是由隔离器体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a.隔离器:常用薄膜隔离器是用0.3~0.5mm 厚的软透明塑料薄膜(无毒聚乙烯)制成,呈长方形箱状(45×50×115cm),安放在工作台上,一侧装有橡皮手套,饲养人员通过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
b.鼓风机:是隔离器的动力设备,将洁净空气通向隔离器,同时维持隔离器内的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及正压,空气通过排气阀排出。
c.灭菌渡舱:装在隔离器的一侧,呈桶状,直径30cm,长度30cm。
d.灭菌桶:移入物品多时,可放在灭菌桶内,直径30cm,长度60 ~70cm,桶壁有通气小孔,
并放有多层空气滤材,内设有漏道,放一层金属搁板,便于取放物品,桶口封以能耐高压的薄膜。
e.连接袖:是由和隔离器同等质量的塑料薄膜制成,桶状,长30~60cm,直径30cm,袖壁有通气小孔,是隔离器与灭菌桶,或两隔离器间连接的通道,传递动物或物品用。 f.灭菌渡槽:是一条塑料薄膜桶,一端附于隔离器上(或灭菌渡沧),一端浸于隔离器外的药液灭菌槽,多用于剖腹取胎。
十、实验动物饲养常用的辅助设施(assisted facility )
指在动物房舍设施内使用于动物饲养的器具和材料,主要包括笼具、笼架、饮水装置、运输笼和垫料等。这些器具和物品与动物直接接触,产生的影响最直接,务必予以重视。 1.笼具(cage)和笼架(rack)
笼具要求能对动物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通风和采光良好;坚固耐用,里面的动物不会逃逸,外面的动物不会闯进;操作方便,适合于消毒、清洗和储运;成本低廉,经济实用。现在国内已有多家厂商,生产各种式样和质量档次的笼具。 笼架是承托笼具的支架,使笼具的放置合理,有些还设有动物粪便自动冲洗和自动饮水器。要注意笼具和笼架的匹配,方便移动和清洗消毒。
各类动物所需居所最小空间
2.饮水设备和灭菌设备
a.普通实验动物饮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
b.屏障和隔离环境内饲养的实验动物饮用水须经灭菌处理。大型的实验动物设施,往往装设无菌水生产设备,用过滤系统和紫外线照射,来清除细菌、真菌和病毒。实验动物的饮水一般无需作蒸溜、离子交换或反渗透等处理,有助于动物对微量元素的利用。 3.动物运输(transport of animal)
a.动物运输应符合安全和微生物控制等级要求,不同品种、品系和等级的动物不得混合装运。 b.动物运输应配置专用车辆,专人负责,定期消毒、保洁,车辆应装有空调设备。 c.运输笼具(carrying cage)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回收使用。 4.垫料(bedding)
a.垫料应选用吸湿性好、尘埃少、无异味、无毒性、无油脂的材料。 b.垫料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以下部分主要讲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十一、实验动物外环境和实验动物内环境
1.实验动物外环境:是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周边环境。如气候或其他自然因素、邻近的民居或厂矿单位、交通和水电资源等。
2.实验动物内环境: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内部的环境。内环境又细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前者是指实验动物的饲养间或实验间的整体环境状况;后者是指在动物笼具内,包围着每个动物个体的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氨及其他气体的浓度,光照,噪音等等。
十二、实验动物设施选址
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2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3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4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 十三、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建筑要求 1.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 3 .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操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避免死角,避免断流,避免短路。 4 .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
5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室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应备有应急电源。 6 .室内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的设备,并应暗装。电气管线应暗敷,由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的电气管线管口,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十四、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建筑卫生要求
1.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所有围护结构材料均应无毒、无放射性。
2.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十五、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技术指标要求
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应符合表1所列要求。
2. 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静态)应符合表2 所列要求。
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区别只有两点:温度和日温差 温度为20-25℃,日温差小于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验动物学课件总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